|
早晨上班,涌进市中心;傍晚下班,再原路回家。这种“潮汐式”的车流给很多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堵车是家常便饭。近日,有部分读者给本报两会留言板留言称,春节前,苏州、常州分别试行“可变式车道”,根据车流量“潮汐”般的变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自动挪移车道,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而南京,尽管目前没有“可变式车道”,但也尝试了利用“潮汐”原理设置信号灯和绿波带。既然“潮汐式”交通可有效化解路堵问题,为何这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在全省推广呢,希望代表和委员们能关注一下。昨天,记者将这个“民间建议”传递给了几位省人大代表。
试点情况 “可变式车道”真的有用
常州
立交桥“卡脖子”南坡通畅了
早晚通过常州市同济立交桥南坡的开车人,对这个卡脖子的“堵点”并不陌生:总是一边排长队,一边空荡荡的。常州交警告诉记者,同济桥南坡本身是三车道,通行能力比较有限,同时,同济桥北侧进入市中心琢初桥等地,晚高峰时,由南向北车流量巨大,行经南坡往北的车辆时常排起了长龙,而往南的两股车道却空荡荡的。
不过到了1月20日,情况发生了改变。当天,常州交警实施了新的方案,把同济桥南坡中间的一股车道设置成常州市的第一条可变车道。常州交警秩序科杨科长说,他们在路口新设了一个信号灯,通过市交通指挥中心的监控,根据车流量的大小,不限于早、晚高峰,自动改变车道方向,并由电子显示屏实时告知开车人。当在机动车高峰时间内,把车流量大的方向上的车道增加一个,反方向的车道减少一个,其他时间正常行驶。“实施以后,效果很好。”杨科长说。
苏州
通过最堵路口能快上八九分钟
苏州是全省机动车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古城区集中了大量的商场、医院、机关、学校及旅游景点,交通出行“潮汐”现象最为显著,进出古城区的衔接部位,成为交通拥挤的主要节点,每到早晚高峰时期,在古城区几个主要的进出口上,经常会出现“半边马路空荡荡、半边马路排长队”的现象。
竹辉路和南园路的路口是当地最拥堵的路口之一。去年11月5日,苏州在这个路口推出了首条可变车道。据该市交警支队秩序科赵科长介绍,“这条可变式车道实施了两个月,测算下来,通过这个路口,一辆车可以省8-9分钟。”他们目前还在调研,打算一旦条件成熟,在另外两三个路口也实施可变式车道。
南京
“潮汐式绿波带”效果也不错
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它尝试的是“潮汐式信号”、“潮汐式绿波带”。例如,南京的北京西路,早高峰时进城方向设了绿波带,晚高峰时出城方向设绿波带,西康路口还特别采用“不对称信号”控制,早高峰单独增加一个放行时间,用这样的方式缓解早高峰时的路堵。另外,在南京中山东路、汉中路等处,南京也采取了潮汐式“绿波带”、“不对称信号”等措施,应对早晚高峰的潮汐式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