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部门回应 多样化解决城市拥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4日03:26  扬子晚报

  代表声音 尽快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推行

  作为开车人,南京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省人大代表孙勇对南京路况“潮汐式现象”深有感触。他说,上下班经常途经珠江路,工作时也常走广州路、北京西路、草场门、清凉门等,一边车辆排队,一边道路空荡荡的情况见过很多,当时也曾冒出过“要是车道向位自动变化,对面闲的两股道变过来通行就好了”这样的念头。“前段时间,我也看到了苏州、常州试行可变式车道的报道。我认为,一个城市只要有条件,都可以尝试,来缓解堵车的问题。当然,前提是进行充分的调研,看看珠江路、草场门、广州路等是不是有这个可行性。”

  虽不是开车人,但家在南京的省人大代表葛娟也认为,作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的一种手段,只要条件许可,在城市推广使用“可变式车道”,肯定有好处,在具体操作中,要进行细致的调研,要有投入保障。

  代表们表示,“潮汐式车道”也只是缓解道路交通的一种新办法,要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难题,最重要的是发展地铁、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比如,为公交车开辟专用通道,发车频率一定要跟上;地铁车站周边要有停车场,方便市民换乘等。

  “在车辆管理上也可以尝试一些限制性措施。”有代表建议,可以学习德国、新加坡等地的经验,鼓励“拼车”,私家车、出租车要是多人乘坐,可以走专用快速车道,如果是单人乘坐,那对不起,请排队给多人乘坐的让路,“提高道路和车辆的使用效率。”

  记者了解到,在每年省“两会”上,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提交的议案、提案等有20件左右。昨日,有人大代表表示,非常欢迎市民也参与这道难题的思考,大家齐心协力,再难的题也会破解。

  部门回应 多样化解决城市拥堵

  那么,可变式车道,应不应该在全省大范围推广呢?在业内人士看来,城市中那么多的“堵点”,并不是都适合采用“可变式车道”。

  南京不太适合可变式车道

  苏州交警支队秩序科赵科长说,实施“潮汐式车道”有一个前提,就是一个时间段内,道路的某一个方向的车流量要非常大,另一个方向的车流量要很低,不然,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这半幅路面不堵了,另半幅也会堵起来。

  在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李洪武看来,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缓解拥堵要通盘考虑,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的道路,用了可变式车道,这个路口不堵车了,可下面的路口因车流量大而堵起来,就等于转移矛盾,还是没解决问题。”

  因此,专业人士认为,尽管南京市非常需要实施“可变式车道”,但条件并不具备。他们指出,秦淮河上的草场门、清凉门、汉中门等,属于“两路夹一河”,路在河的两边,一座桥相连,早高峰的“堵点”并不完全适合这样做。

  以清凉门桥为例,当早高峰时,大量机动车自西向东进城涌上桥,堵得很,而自东向西方向的车道很空闲。问题在于,一旦实施潮汐式车道,把自东向西的一股车道变成自西向东行驶,那么,无疑会增加桥东端广州路的车流量,一旦分流不及时,广州路就会饱和。其他诸如草场门、汉中门、中山东路等,都跟这种情况很类似。

  化解路堵不能“单打一”

  “城市道路跟人的身体血管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付拥堵,单靠可变式车道是不现实的,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办法。”李洪武说,在城市道路规划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当道路出现拥堵时,解决的办法是多样的,一是改造道路,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二是调整信号灯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时间上的分配,高峰时,可以绿灯长一些;三是在某个时段,对一些车型,可限制通行;四是改变交通方式,提倡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减少小汽车出行方式。

  本报记者 于英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