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一年既是本届省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也是江苏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一年。在昨天开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罗志军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牛年最贵是“信心”,本报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与您一起读报告,告诉您“信心”何来。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王烨
2008 金融危机没拽住发展脚步
省委书记梁保华在4日政协开幕会上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且尚未见底,国内大事难事较多局面复杂,但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江苏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底子”,还积累了应付各种不利条件的宝贵经验。这,应当是我们“信心”最根本的来源。金融危机拽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了吗?请数字来说话。
[经济建设] GDP突破3万亿
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12.5%左右;人均GDP超过57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711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31亿元,分别增长27.2%和2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分别增长14.1%和1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 医保覆盖率超九成
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全省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36.9万人、375.6万人和395.7万人。
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6.11万套,新增廉租房1.31万套,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等累计超过5万户。解决了350万农村居民安全用水问题。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中100万人实现脱贫。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得到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职教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
[发展可观] 五大领域成就斐然
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调控及时有力,扶持企业政策措施扎实有效,投资消费带动作用增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呈现良好局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保持领先优势;
民生较大改善,社会管理加强。
[不讳困难] 内外都临严峻挑战
外部困难: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内部压力: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增速持续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与此同时,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