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校办民校被公办民办学校视为公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08:25  南京晨报

  [暴露问题]

  被公办、民办学校视为“公敌”

  名校办民校的现象,同时遭到了教育界公办和纯民办两派势力的敌视。

  “我们一个年级就招五六个班,他们一口气就招20多个班,对我们公办学校生源是一种挤压。而且作为民办学校,他们在小升初时可以择优,保证了生源优势,而生源关乎学校的生命线,这对于我们公办校来说同样是种威胁。”某公办学校校长说,这些名校分校借着本部的名气扶摇而上,还收那么高的费用,对公办校也是一种不公。

  纯民办学校对名校分校先天的优越感也有看法。“这些有政府和名校背景的民校,处处都享受扶持。还没有评上星级,中考时就放在三四星级的梯队中招生。用地、校舍都不用自己掏钱,而我们这种纯粹民间投资都要自己埋单。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竞争。”

  教育界人士还表示出担忧:以后河西、江宁等新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激增,如果这些名校分校还是民办性质,就不能就近入学,政府再建一个公办学校,就是浪费资源、重复投资。如果让这些名校分校拿出一定名额来搞就近入学,则又变成“校中校”、“一校两制”,滋生出另一种不规范行为。

  [委员看法]

  假民办是历史阶段产物

  名校办民校的现象也引起了两会委员的关注。他们认为那种完全脱胎于公办学校的“假民校”,一边享受着国家优质资源,一边又在接收家长高额的赞助费,导致了办学中的不公平竞争,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

  政协委员郭彬认为,一方面,名校办民校的确有利于放大优质资源。但另一方面,它们含有公办的成分却又按民办收费,就有借“民办”抬高收费标准的嫌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对于独立设置的纯民办学校来说也存在不公,两者不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政协委员潘春雷认为,名校办民校的现象可以用“不对”两个字来作出基本判断,但是对这一现象应有包容的心态,不应一味指责。按道理,所有的教育都应是公益事业,但这建立在政府有足够投入的基础上。而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政府财力不足以满足教育发展之需,就需要一定的办法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比如用公助民办、公有民办的形式办学,给这些学校一个特殊政策,用较高的收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同时解决了老百姓择校之需和政府的负担过重。这是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也是过渡阶段,这一现象最终将会扭转。

  [部门说法]

  不符合条件的学校要整改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开展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十几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地方通过改制,提高收费标准,减少了政府投入,存在政府“甩包袱”现象;有的地方把优质资源集中到改制学校,拉大学校间差距;有的地方搞“校中校”“校中班”“一校两制”,向群众多收费、乱收费。这些问题违背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原则。目前江苏已叫停公办中小学体制改革探索,并对全省改制学校以及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中小学进行清理,以达到独立法人、独立校舍校园、独立实行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等“四独立”的办学标准。凡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将督促整改。

  作者:王晶卉/来源:南京晨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