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出台六项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12:17  中国网

  姜增伟:

  流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管理也好、经营也好,如果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是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运行成本的。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主要是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开展“农超对接”。

  二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这里包括家庭家政服务,包括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大众化餐饮、网点建设,还有旧货、典当、废旧物资,包括汽车消费,二手车消费,还有报废汽车的更新和利用,这些都要加大工作力度。

  姜增伟:

  三是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我们主要是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在这个储备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

  四是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在企业自身努力下,政府创造一些条件,培养一些跨地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流通企业,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这样的企业做大做强,主要是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市场的覆盖能力得到增强。当然流通企业99%是中小企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要通过金融、保险等服务,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使他们健康发展。

  姜增伟:

  五是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其中有一条,就是扩大银行刷卡消费。中国人现在刷卡消费的意识已经有了,但是消费的内容,消费的层次还要进一步提高。

  六是切实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消费者信心。我们重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打破市场垄断,同时要促进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华清:

  请大家就姜部长介绍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内容提问。像往常一样,请提问前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另外,每位记者提问的时候,只问一个问题,让同行们有更多的提问机会。

  中央电视台记者:

  姜部长,现在为了拉动内需,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发放消费券,请问商务部对发放消费券有什么看法?您认为是应该特别地针对那些低收入的群体还是面向全体大众实行普惠制?

  姜增伟:

  你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商务部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我认为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我们一些城市,比如成都、杭州发放了一些消费券,据我了解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应该是作为扩大消费的主要举措,同时也要保证建立覆盖面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同时,朋友们可能知道,国家在今年年初已经为我们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一次性补贴,每人100-150元,这也是一种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地的一些做法和国家现在已经采取的措施,作为尝试或者一种临时的办法,我认为是可以做的。大家要注意到,中国政府现在两项重大举措将对我们的消费产生积极的作用,一个是医改,现在正在完善,准备要出台,另外一个是教改,正在征求意见。如果这两项重要措施出台,我认为对中国的市场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将产生积极的效果。谢谢!

  道琼斯金融通讯社记者:

  因为内需的一些影响是外需产生的,所以我的问题是比较向外需的,可不可以请教一下1月份的出口衰退有没有比12月份差?还有FDI的数字目前怎么样?最后,美国那边出台一个政策Buy America,这对中美的贸易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有没有Buy China推动自己的内需?谢谢!

  姜增伟:

  我很高兴听到你问这个问题,现实中也有很多朋友关心这个事情。但是我告诉你,我在商务部主要分管国内市场,这一块的工作,按照国新办统一安排,我们还要专门发布有关的情况,再向朋友们介绍。

  关于Buy America和Buy China,我觉得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首先应该记住一个前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满足自己的市场,仅仅限于自身国家的生产是做不到的。中国的商品市场应该说80%以上,还主要基于国内生产。但是相当一部分商品,而且这些商品还在扩大,是需要从国际市场补充的,或者是要购买的。不仅仅是工业原料品,还包括奢侈品,还包括农产品,我们一年要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小麦、大豆,来弥补国内的缺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每个国家必须要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实行或者实现商品的大流通。这样才能发挥各自国家的经济的特点,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同时,我想国家的商品竞争力无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的质量,一个是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实行保护主义?我想中国不会实行Buy china,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国内的商品、国外的商品,我们都一视同仁。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最近商务部提出要培育和支持若干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和议论,但是也有人担心,这样会形成行业垄断,抑制正常的市场竞争,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谢谢!

  姜增伟:

  这是一个商业组织结构和体制架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企业的再构,我认为有两点要注意: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在这个前提下做强做大,但是我前头加一句,企业只有做强做大,才能增强控制力。另外一方面,国家在一定时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为宏观经济调控服务。

  针对中国当前流通企业规模小的问题,2005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19号文件,提出了要培育、壮大流通企业的要求。这几年商务部一直在促进这项工作。目前,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达到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这些国际企业的规模,我认为任重道远。

  有几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中国的流通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占全国中小企业的70%。还有一个数字,商贸流通企业现有的职工8000万,企业规模小、经营集中度低,无法产生高效率,竞争力也无从谈起,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或者以需求为主导的消费增长方式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组建大型流通企业的第一个原因。

  姜增伟:

  企业自身的利益是什么呢?它规模大,实现经济批量订货,在采购过程中就有相当强的议价能力,这样完全可以实现规模效应,或者通过自身的物流系统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取得市场竞争力,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个前提如果实现,它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必然会得到加强,这是任何企业都追求的目标。

  比如世界五百强第一位沃尔玛,我这里有一个数据,2008年销售额达到378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万亿,占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3.9%。这样的企业,国家的储备,包括商业储备、政府储备,中国必须要有类似于沃尔玛这样的企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以将企业自身的商品周转和商品储备结合起来,迅速地做出市场反应。同时,企业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大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更强,这也是商务部考虑的又一个原因。最后我还想说,我国的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是有自身的基础,政府怎么样支持?我认为主要是在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的,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政府主要是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政策障碍,比如消除地区封锁,推动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谢谢。

  姜增伟:

  再补充一个数据。中国最大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介绍一下。中国目前最大的企业是国美,家电连锁,2008年达到了1023亿。所以新闻界的朋友们就知道了我们的差距,跟世界上大的百货企业、零售企业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赶上的,任重而道远。

  香港文汇报记者:

  刚才您讲话当中提到了家政服务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都使家政服务成为消费热点,但是目前我们发现存在着找不到家政服务的矛盾和纠纷,请问如何在工作中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积极推进?谢谢。

  姜增伟:

  从三个方面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第一,正如你刚才指出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同时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家庭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大大超出了我们所料。我当时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认为可以慢一点,现在看来必须加快。除了自身的需求之外,也是新形势下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需要。

  包括婴儿服务、老人服务、病人服务,甚至包括专家学者、科学家、教授,也需要社会服务,比如说打字员,还有秘书服务,甚至我们养花种草、养鱼等个人所好也需要服务。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服务的面越来越大。

  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伴生着家庭家政服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但是目前来讲,大部分家庭家政服务的企业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员工的培训和技能达不到需求者的要求和标准。另外由于管理问题,还存在着消费不放心的问题,这方面产生的消费者和用工者之间的纠纷也不断发生。

  也可以这么说,现在对家庭家政服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满足,表现在:消费者不敢接受服务;企业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