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综改方案上报发改委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居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02: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钟良 实习记者 李天俊 深圳、广州报道

  本报记者了解到,由深圳市发改委主刀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

  在广东省不久前举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专题研讨班上,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透露,早在去年7月,深圳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在《纲要》拟定和起草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制订,目前《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广东省委、省政府同意,正式上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力争在今年全国“两会”前批复。

  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方案》显示,深圳将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领域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体制机制层面上的变革可以称得上是改革。《纲要》给予珠三角最大的权力就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一个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的科学发展观,一个就是可以先行先试。如何把握,就要看地方决策者的胆识和眼光。”曾经多次参与深圳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圳大学当代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教授2月9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多项改革齐头并进

  按照《方案》的思路,深圳将做到“四个先行先试”:

  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四是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深圳在《方案》中还表示,要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到2015年左右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深圳将深化财政体制和地方税制改革,“开展地方税制综合改革试点,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和更大的地方税收管理权,探索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深圳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快推行代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规范高效的运营机制,逐步放开公用事业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深圳还将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具体包括尽快设立创业板,加快OTC市场的建设,探索在深圳设立国内外币债券市场,培育和发展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积极开展粤港澳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在社会领域改革上,深圳将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开放和准入程度,创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深圳将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引进境外资本设立大型医疗机构,并探索建立医师资质管理和个人执业制度。

  《方案》也把“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城市”作为下一步综合配套改革的内容之一。

  “作为国务院法制办第一次以协议方式支持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城市,深圳市日前发布《关于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虽说法治政府建设的道路还遥远,但是深圳毕竟是在全国率先开始探索法治政府建设。”黄卫平对本报表示,民主法治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统筹进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深圳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