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条意见反映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呼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8:03  南方日报

  ■五条意见反映呼声

  有关部门出台此征求意见是否太草率?

  此前,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在省委全会分组讨论上就曾直言,省有关部门去年征求意见过于草率,导致社会传言纷纷,大学里教授都在闹。

  她认为,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关系大家的切身利益,改革一定要广征民意,不能关起门来搞。她建议,可发挥政协教授专家集中的“智库”作用,将有关改革草案提前拿给政协委员讨论,充分听取意见。

  改革能否给一定缓冲时间?省政协委员、广东商学院教授李建浔也表示,国家财力有限,事业单位进社保是大势所趋,但此次改革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要慎之又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应该有3-5年的缓冲期,而不是要急匆匆地赶在一年内“一刀切”。

  此次改革是否符合《教师法》?

  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表示,广东作为试点省份,必须通过试点使改革取得让人民群众包括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满意的成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合法。《教师法》规定了“教师工资不低于同级公务员的工资”,必须坚决执行,按照一般惯例中级教师应等同于科级,高级教师应等同于处级,教师的退休金也应该一样不低于同级公务员。

  此点正是高校教师意见最为集中的一部分。他们很不解,高校教师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同为教育工作者,为何教大学的不如教小学的,教小学的教师可享“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待遇。他们坚决支持中小学教师享公务员待遇,但大学教师为何不可以同享此待遇?

  此改革能否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有不少高校教师反映,现在政府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很多政策出台前,都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甚至举行听证会,而此次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能否也增加透明度,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呢?

  中大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赞同此观点。他认为,我们的改革着眼点并不是要降待遇、扔包袱,减轻财政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靠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一步始终是要迈出来的。但是这一改革工程庞大,涉及面非常广,是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宜匆忙出台,具体方案应广泛调研、深思熟虑、高度透明,适当的时候应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年富力强的“中人”利益如何保障?

  尽管相关部门回应事业单位养老金缩水传言,称“不会大降”。但是不少大学教师现在仍是疑虑重重。最为核心的是,改革方案中的“职业年金”等制度设计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养老待遇总体不降?

  广东相关部门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改革原则得到认可,有不少教师分析,此次改革“老人”待遇最终可能得到保证不受影响,而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且又未能退休的“中人”,也就是各大学年富力强的那一拨,对于这些“中人”有采用“过渡性养老金”的设计,但国家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留给各省进行试点,到底怎么“补齐”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呢?很多人充满期待。

  公务员能否同步改革?

  中山二院的梁医生说,改革的社会效益评估要算“加法”,不能搞“减法”。“现在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太低,他们是一个社会不满群体。你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也拉低了,企业照样不满,反而又增加了一个社会不满群体。如果再把公务员的也调低,那就大家都不满了。这个改革就是‘多输’,而不是‘共赢’。”

  也有大学教授反映,养老金改革是大势所趋,是迟早的事情,我们都能理解。但如果要体现公平,公务员能否同步改革?改革的目的不是把大家的水平都拉低,而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协调的养老保险制度。

  本报记者张胜波陈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