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前驻沙特大使:中沙石油合作或维持50年不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5:50  中国日报网站
前驻沙特大使:中沙石油合作或维持50年不变
郑达庸 前中国驻沙特大使

前驻沙特大使:中沙石油合作或维持50年不变
吴思科 前中国驻沙特大使

    点击查看神秘沙特视频

  中国日报网:聚焦全球时事,解读中国外交。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外交讲坛》,本期讲坛由中国日报网和新浪网进行联合网络直播。中国领导人在牛年正月就密集开展了外事活动。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结束对欧洲的访问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月10日又离开北京出访亚非五国。本期带您聚焦的就是胡主席眼下正在访问的西亚国家--沙特阿拉伯。

  今天在演播室,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两位前中国驻沙特大使为您解读中沙关系。第一位嘉宾是前中国驻沙特、也门、伊拉克大使郑达庸先生,郑大使,欢迎您;第二位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驻沙特、埃及大使吴思科先生,吴大使,也欢迎您。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海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 沙特阿拉伯”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味着“幸福的沙漠”。该国在历史上曾占有阿拉伯半岛五分之四的土地,总人口2460万。沙特拥有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虽然该国拥有全长2400多公里的海岸线,沙砾却覆盖着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不过那下面蕴藏着丰富的黑色黄金——石油。

  作为君主制伊斯兰教国家,沙特在过去60年间与社会主义中国呈现出何种形态的外交互动。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大国,它在中东和世界舞台上都扮演着哪些重要角色。作为全球第一石油输出国,它在中国的能源战略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欢迎收看《外交讲坛》之胡锦涛主席访问沙特。

  中国日报网:提到沙特,网友们一是觉得这个国家非常神秘,二是总绕不开穆斯林、石油、足球这样的概念,二位是否也认同网友的这种说法,即沙特是个非常神秘的国度呢?

  郑达庸:沙特阿拉伯王国对我们这些搞外交工作的人来说,也是有点神秘和不太了解的。我在那工作了一段时间,实际上这个国家很早就跟我国有了来往。沙特是个历史久远的国家,在七世纪唐朝的时候沙特就有到我们的泉州来,有的是传教,有的是经商,现在的泉州还有他们的墓地。近代来讲,沙特发展很快,1932年独立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工业、能源工业的发展很迅速。这个国家过去说它是一个沙漠王国,或者叫汽车王国,就是说它有钱,大家都开汽车。那么到现在来看,沙特已经发展到一个宗教大国、能源大国,也是一个地区的政治大国。从具体的宗教来说,两个伊斯兰圣地都在沙特,麦加和麦地那。而有全世界将近13亿的穆斯林都向这个地方朝拜,每年都来朝圣。而且沙特国王本人就是两个圣地的保护者,所以沙特在伊斯兰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众多周知,沙特还是能源大国,在世界上非常知名,它的储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生产量每年都是4亿多吨。而且在国际能源安全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源形势的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沙特在这个形势的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中国日报网:郑大使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形容来比较形象地概括一下沙特这个国家?

  郑达庸:沙特这个国家应该是一个地区极其重要的大国,在国际的金融形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国家。

  中国日报网:吴大使有什么看法?

  吴思科:沙特确实有它自己很独特的地方,给人一定的神秘感。我去当大使之前,我对那里也是有一点神秘的感觉,所以去当大使之前,也做了一些充分的准备。

  中国日报网: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吴思科:沙特是当前世界最大的一个王国,由王室统治的国家,它有独特的地方。另外它又是宗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文化、文明的差异要怎么样适应?我在去之前做了这样的功课。尽管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到那里之后也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2000年的9月份到沙特当大使,10月上旬,当时的第二副首相,也就是现在的王储苏尔丹亲王就要访华。所以我去了之后还没递交国书的时候,第一个见到的亲王就是苏尔丹亲王,就是现在的王储。称谓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国王要称陛下,亲王要称殿下,但我们平常在外面都习惯称阁下。所以我去之前,一定要提醒自己称为不要弄混了,要把自己拉回到与王朝时期打交道的氛围中。

  可是见到苏尔丹亲王后,我一时没有注意,还是把殿下说成了阁下。当时陪我去的是使馆的武官,他就在旁边提醒我要称殿下,我就一直到阁下的称呼不太准确,所以改口。这时候苏尔丹亲王也注意到了武官对我的提醒。他就会心一笑,对我说,没事,叫什么都一样。从这件事情上,我发现沙特的亲王们非常亲切,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也不用神经绷得很紧的。从这个称谓上,就可以看出来,双方还是很容易接触的。

  【应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5国国家元首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月10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上述5国进行国事访问。沙特阿拉伯是此次胡主席“五国之行”的首站。

  在利雅得空军基地,阿卜杜拉国王为胡锦涛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在机场上空。中沙两国自1990年建交。2006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就建立战略性友好关系达成共识。这是胡锦涛自2006年4月以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第二次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当天晚上,胡锦涛主席在利雅得同阿卜杜拉国王举行会谈。两国元首表示将全面深化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将双方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领导人频繁互访凸显两国战略关系

  中国日报网:我们再回到胡锦涛主席访问沙特本身上来说,实际上两国元首在过去几年的互访是比较频繁的,2006年阿卜杜拉国王刚登基的时候,中国就是他访问的首站。胡锦涛主席同年4月就访问了沙特,两国元首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互访。2008年,习近平副主席也把沙特列为他首次出访的一站,两国领导人这种频繁的互访背后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郑达庸:我的看法是中沙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一个特点,也是非常引人注意的,我们两国的领导人对关系的发展起了最大的推动力。你刚才讲在短短的期间,两国的领导人的互访这么频繁,反映了我们两国之间战略的关系。

  中国日报网:沙特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郑达庸: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沙特非常关注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在那接触的亲王和政府官员以及社会的朋友,非常赞赏中国的发展,说中国这种发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给了他们很多启发,所以他们非常想要了解中国。他们并不是拿过去对苏联那种社会主义制度看中国,他们认为中国跟苏联完全不一样,而且有不少的沙特人到中国来过,是访问,是经商,是旅游,他们脑中的社会主义就是古板、呆板,完全没有人气的国家。但是他们到了中国看到的完全不是这样。

  中国日报网:除了沙特王室和民众对中国印象的改变之外,吴大使给我们分析一下,对中国来说与沙特交往的重要性有哪些?

  吴思科:沙特的外交关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整体外交的战略和思路。我们外交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开展互利合作。

  中国日报网:而且我们又是两个文明古国。

  吴思科:对。我在感觉到跟沙特人打交道的时候,特别是两个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是我们两国关系友好很重要的一条。沙特有伊斯兰文化,作为沙特民族有这个特点,你要尊重我,敬我一分,我也敬你一尺,如果你要是看不起我,那我也看不起你。这种民族特色我在那里的感受很深。中国的特点是相互尊重,我们尊重它的文化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

  中国日报网:两个民族的特性就是相互尊重。

  吴思科:对。我们从1000多年之前就开始有这样的交往,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冷战时期中西方阵营的对立,这种特殊的环境阻止了新中国和沙特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当然在宗教上也有一些交往,但是总体上交往很少。

  中国日报网:提到沙特,我们还经常说到一个很重要的组织,就是海湾合作委员会,请郑大使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郑达庸: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GCC,它是1981年成立的,有六个成员国,有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巴林。他们在国家的制度上和体制上都是相近的,所以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当地来讲,或者在阿拉伯世界来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得很快。因为都是产油国,所以在世界能源上来讲,这个组织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日报网:沙特在这个组织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郑达庸:这个组织的总部在沙特,而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个组织是轮回开会。我们跟海湾合作委员会建立了关系,而且双方进行经济贸易还有自由贸易的谈判,发展得很好。 

    84岁沙特国王俯身吻灾区孩子 大使亲献血赴前线

  中国日报网:中沙关系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有位中国日报手机报的用户,发来短信提问,说沙特在去年四川地震后是对华援助最多的国家,第一次就援助了0.6亿美元的物资和资金。郑大使能不能谈一下在那次捐款背后有什么内幕或者更多的细节?

  郑达庸:当时汶川发生了这么大的地震,在北京街头都在议论这次给我们最大援助的是沙特,给了我们这么多钱。据我了解,当时沙特驻华大使接到国内的指示,让他立即向中国政府方面报告,阿卜杜拉国王要对中国的灾区、灾民进行捐助,反应很快,而且当天就找外交部联系这件事情。捐助是在5月14日,捐款5000万美元,还有1000万的物资帐篷,后来又陆陆续续追加了一些援助物资,加在一起有1亿美元左右,据我了解,这是在国际上对这次赈灾最大的一笔数字。

  我还想说一件事情。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6年的时候,我们在云南利川也发生过一次地震,大概是在春节的时候,沙特一个亲王,塔拉拉亲王说在电视看到中国的地震,灾民流离失所,内心非常难受,要求捐助30万美元现金,请大使告诉我,我把钱寄到中国哪个方面,我第二天去拜会感谢,然后第二周他的钱送到了云南。当时我了解30万美金这个数字比一个国家的数字还要多。

  中国日报网:在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沙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郑达庸:这是一个传统,伊斯兰教也说如果有困难的时候,有能力一定要帮助。

  中国日报网:沙特大使亲自献血的例子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据您所知,在汶川地震之后有没有其他国家的官员也采取类似的行动。

  郑达庸:当然也可能有去到灾区的,但是献血的还没有听过。

  中国日报网:除了四川地震,能不能讲讲中沙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吴思科:中沙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的之间的交往,不同文明的对话。我记得1999年江泽民主席去访问,曾经做过一次演讲,胡主席06年访问的时候也发表了一个演讲,都是做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对话,寻求世界的和谐这方面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这方面的合作也很多。

  中国日报网:能不能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吴思科:比如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在阿拉伯世界都还是影响很深刻的。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他有一句话“知识哪怕远在中国,也要去寻求”,这是1400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当时在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古老文化就已经有了解了。从中国方面来说,因为中国有10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方面有传统的联系和渊源。在这方面两个文化都讲求和谐、仁爱,这种方式有很多共同点。

  中国日报网:除了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联系,两国高层在近年来的交往中有没有有意思的事情,跟我们分享一下。

  郑达庸:两国最高领导人互相互访的时候,我感觉到他们的谈话非常投机,而且共识也非常多。特别是在双方对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的发展也非常有共同的看法。我感觉到沙特对中国,包括对地区、对世界是用理智、务实而且有连续性的眼光来观察周围,这恐怕不仅是现在,尤其我感到对中国,他并不是现在对中国和对中国的领导人这样关心,包括我们的毛主席、周恩来,我们国家的过去领导人来讲,他们都有所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很关心。

    胡锦涛和阿卜杜拉相见恨晚“魅力互动”

  中国日报网:胡锦涛先生本人跟阿卜杜拉国王之间是不是有非常好的互动?

  郑达庸:据我了解,胡锦涛主席对阿卜杜拉国王还是非常赞赏的,而且对这位老国王、老的国家领导人来讲也是感到很亲切,特别是对这次赈灾,对四川灾民的同情,胡主席感到一个国家给我们这么大的支持,非常赞赏。我感觉到胡主席跟沙特国王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国际上也是少有的,据我了解也是不多的。阿卜杜拉国王本身也有魅力,我们国家胡主席在国际上的活动也很有魅力,两个有魅力的领导人见到一起,好像是相见恨晚的感觉。

  中国日报网:胡锦涛主席这次访问沙特也是对阿卜杜拉国王的感谢。

  郑达庸:对,阿卜杜拉国王一再邀请胡主席去,一通话或者一有机会接触,包括在国际上,就邀请胡主席去。

    沙特为中国西亚最大贸易伙伴 中沙贸易达418亿 

    沙特国王称中国是兄弟 盛赞邓小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胡锦涛 沙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