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成返乡人员不会务农成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17:35  东方早报

  车票提价

  束缚外出打工者手脚  

  春运车票提价,几百元的车票差价,却暂时将一批人挡在了家里。    

  大家都明白,今年外出打工不好赚钱了,一切需缩减成本。村民认为,在家创业,需要太多的客观条件,依团凤村的实际情况,这个命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302名失业人”中的谢华出去找工了。虽然目标茫然,但起码“已经在路上了”。在团凤村,还有百余人,比他还郁闷。他们想走,却被春运期间出行的高成本,暂时束缚了手脚。

  23岁的王端海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春节回家后,村民们明显感觉“这孩子的话多了”,此前,他被认为是一名不善言语的大男孩。

  “金融危机影响?大!我们家就是典型的受害者!”王端海坐在村口一裸露的石头上,不停地舞动着手臂,向人们讲述着他家今年的不容易。

  王端海说,他一家6口人,2008年都在广东番禺打工。一家6个劳动力,带来6份打工财富,原本是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但2009年,6人都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了。

  “五金厂停产了,我与父母在2008年10月就赋闲在家;皮具厂倒闭了,我老婆与姐姐、姐夫也在2009年1月20日前回来了。”

  春节后,一些同村人陆续外出打工,王端海与家人心里也都很着急,但如今,6人尚逗留在家中,因为他们选择了“在家等等外面的消息吧”。

  王端海说他们选择消极等待的做法,是出于无奈。“现在不敢出去呀,”王端海说,“原因很简单,春运期间的车费贵。”

  原来,暂缓一家6口人外出寻找工作机会是缘于2000元的车费差价。“现在去番禺的客车票是620元/张,但淡季时,一张才230元。算下来,这个时候出去,就白白浪费2000元。坐火车相对便宜些,但开县没有通往广东的火车,需要到万州或重庆转车,既麻烦成本也不低。”王端海掰着手指头说,打工不容易,2000元?那可是他辛苦一年才能攒下来的辛苦钱。

  其实,年轻的王端海不是没有“闯”过。他说,他曾因盲目外出失败过,怕了。

  2008年的12月,王端海曾听说厨师“金融危机不失业”,他就想学习厨艺。于是,2008年12月17日,他怀揣着自己2008年赚取的2000元辛苦钱,只身前往北京学习厨艺,并期待学有所成后在那边找一份工作。

  但23天后,王端海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团凤村的村头。他回来了,回来时,已经身无分文。“很失望,那边生活成本太高了,住房,日常开支,2000元撑不住。”

  王端海一家选择了在家等待外面的消息,而李辉一家却选择了“分批走”的策略。李辉一家有5个劳动力,与王端海家一样,均待业在家。

  吃过正月十五的元宵饭,李辉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始合计。最终,一家人拿出了一个“分批走”的方案:李辉与李彬,两名男子留守在家,两人的妻子还有李辉的大女儿,先前往广东寻找工作。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男人在家可以去县城临时干些体力活,女人们就在外靠运气,耗时间找新工作。等找到了合适的,男人们再去。”李彬说。

  正月十六,李彬家里的3个女人走了,而他则每天开着摩托车,前往县城揽“摩的”生意,早出晚归,目的是“给孩子赚几袋饼干钱”。

  其实,在团凤村,春节没有返乡的男人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苦楚。早报记者在村口遇见了村妇杨成珍,她身后背着3岁的儿子,正踏着泥路前往10公里外的娘家一起过元宵节。她的男人叫陈元富,今年46岁,在深圳一家工厂做保管,今年春节没回家。

  杨成珍不埋怨自己的男人春节不回家陪她,2008年8月,她患了一场大病,花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亲友3000元的债务,“为了能多往家寄些钱,陈元富才没回家的,”她说。

  杨成珍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至少与同村的廖归秀相比。

  大年初十,36岁的廖归秀疯癫病发作,经常光着身子,奔跑在村里的山路上。而此刻,她的老公,春节没有回家的余其亮,依旧身在广州的一家工地上。

  7岁的余楚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告诉爸爸:“快回来看看吧,妈妈不认识我了。”余楚华说,电话那边的父亲哭了。这名45岁的男人告诉儿子:“上个月的工资还没拿到,爸爸暂时回不来。”

  经济指数

  村里仅有的两家店亏本

  3247人的村子,支撑了2家商店的存活。每年春节,两家小店都会有几千元收入,但今年,两家小店亏本了。  

  金融危机对团凤村这个依赖外工经济的村子影响到底有多大?

  村文书陈海维会用数据告诉你,外工经济占村民经济收入的65%,没有了这65%的收入,很多家庭将会成为贫困户,“你看村里的新房了没有?都是家里有外出劳动力的人家。”

  团凤村的村民原本居住在土坯房与茅草房内,但近20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多了,二层小楼陆续拔地而起,如今,这个村庄中的861户人家中,只有几户人家因“家里没有外出劳力”而没有盖起新房。

  而最直观体现这个村庄经济寒冬的,是村里的两家小商店。犹如一个国家喜欢用商场的消费数据来判断国家的经济指数一样。这两家小商店的命运就是这个村庄经济的真实写照。

  陈海维的妻子在自家门房内开了一家小商店。小商店只有10平方米,里面摆放着散白酒、油盐酱醋等日用品。

  “这家店,不赚钱的,尤其自去年(2008年)下半年开始,来买东西的人没几个。你看,都一天了,哪有人过来买东西!”陈海维妻子说道。

  “2008年下半年,我们这个店是亏本的!”村里另一家名为“心连心超市”的老板娘廖玉翠谈起此事语调很高。她家商店的面积和商品与陈海维的差不多,不过她的商店位于村里的正中央,更具有竞争优势。

  廖玉翠说,“心连心超市”在4年前开张营业,开业第一年就赢利了,这家商店,就可以维持两口子一年的生活费了。“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这家店就开始亏本了,一天不超过4个人来买东西。”

  廖玉翠说她很清楚:“外面经济形势不好,年轻人拿不回来钱,家里的老人与小孩花钱就紧凑了。”每年春节,村里的这两家小商店都会有几千元的收入,但今年,两家商店却始终没能迎来消费高峰,反而亏本经营,“村民的购买力确实不行了。”

  廖玉翠说她对家里的经济形势很着急。“小商店亏本,2个儿子还都失业在家,我的老头子(爱人)陈立坤,2年前还患了中风,行动不便,不能赚钱,这日子难呀。”

  廖玉翠的说法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同村的李辉说,这个春节,他们一家过得比较节省,家里只有女人们与4个小孩每人添置了一件新衣,年夜饭也瘦身了不少。

  正月十七,早报记者曾在李辉家与其家人一起吃了午饭。李辉的父母很热情,拿出了家中所有样式的食物,最后,餐桌上摆上了4道菜:一个煮白菜,一个炒白菜,一盘回锅肉,一盘凉拌肉。

  无奈现实

  七成返乡人员不会务农  

  据团凤村在2009年1月初的一项统计,461名返乡人员中,40人没有耕地,350人不会务农,71人不愿务农。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创业,在团凤村是个伪命题。

  “很多人都在说,金融危机了,人们对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务农或创业面临艰难抉择。其实,这个命题在很多地方都是伪命题,起码在我们团凤村。”

  “外出打工赚钱不容易,回家种地?这不可能。”39岁的陈昌政摇着手,笑着说。他说,“人均不到半亩地,种地能收成到啥?”

  而据团凤村在2009年1月初的一项统计,461人返乡人员中,40人没有耕地,350人不会务农,71人不愿务农,“也就是说,所有的返乡人员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归土地。”村文书陈海维说,“很多人都在说,金融危机了,人们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创业?面临艰难抉择。其实,这个命题在很多地方都是伪命题,起码在我们团凤村。”

  来自团凤村的统计数据,707人返乡打工者中,只有19人表示“考虑回家创业”,而早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3人,只有1人已经确定家乡创业,2人表示“创业需要机遇,需要资本,外面有机会,还会选择外出打工”。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农民工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