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霍德明:“躲猫猫”事件再次逼问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4日15:45   CCTV2《今日观察》

  最近这段时间几乎热得发烫的一个新闻事件——“躲猫猫”,所谓“躲猫猫”指的是云南一位叫李荞明的青年人,在看守所中因为意外脑损害“非正常死亡”,警方给出的调查结果是他因为玩“躲猫猫”游戏而致死,玩“躲猫猫”会死人码?在看守所当中能玩“躲猫猫”吗?究竟谁在和我们玩“躲猫猫”?CCTV2《今日观察》主持人陈伟鸿和评论员霍德明、张鸿共同评论。

  “躲猫猫”不能“瞎子摸鱼”

  一个被押的犯罪嫌疑人,一场游戏,严重颅脑损伤死亡,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引发热议,真相到底是什么?谁在事件面前“躲猫猫”?《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霍德明:网友调查团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政府利用“躲猫猫”事件来处理民众关心的事情,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很快做出反应,这是新的做法。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在2月19号当天,在网络上召集相关调查团的成员,2月20号早上7点半,调查团的人聚集起来进行一整天的调查。

  这次调查“躲猫猫”事件发生的地方是9号监所里面两块地方,一个是睡觉的地方,大概18平米,另一个是放风室,大概6平米。根据调查报告里面说,最后6个人住在一起发生“躲猫猫”的事情。但是一个直接的疑问是6个人在6米怎么 “躲猫猫”?在6平米的地方,受害者突然就遭受到这么大的冲击,相当令人难以置信。

  而网友调查团所谓的报告最后基本上也没有让人满意的结论,这其实是可以预期到的,就凭这么组织网络上15个人。何来公正?还是有点悬。

  张鸿:观光式的网友调查不充分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近“躲猫猫”三个字在网络经历一番热炒,所以地方政府希望在网络上平息掉这场网络舆论风波,因此组织了网络调查团。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在自己QQ群里召集网友资源参加这个调查团,地方政府选择这些人参与调查,显然是不希望“ 躲猫猫”这个词和政府联系上,因为一提到华南虎人们会想到云南,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准备请网友过来调查。

  但网友过来调查会面临两个尴尬,有两个门槛需要跨过去。首先必须有调查权,比如网友进去以后,什么都不能带、不能带手机、不能带摄像机,只能带纸和笔,也没有录像可看。还有一个门槛,网友调查团没有专业水准判断,就算问问题,也只能问出大众水平的问题,而真正的司法问询是需要专业人员的,即使看到死者尸体,可能也无法看到到底因何致死,他们没有充分调查权,更多就是一个观光。

  “躲猫猫”事件再次逼问公信力

  一次“躲猫猫”,躲出一条人命。网民参与,社会热议,一个青年的非正常死亡,怎样做才能不让真相“躲猫猫”?《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霍德明:应迅速公布“躲猫猫”的过程和结果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的“躲猫猫”事件让我想到2000年孙志刚的事情,孙志刚的事情发生以后,救护站说是因为心脏病发,被媒体披露以后,4月18号后才把整个尸检报告向社会大众公布,从尸检报告中可以很清楚看到孙志刚遭受殴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很清楚,这件事情迟早曝光,像公安部长孟建柱曾经在“求是”杂志上提到政府在管理职能的时候应该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老百姓而言,政府就是公家,老百姓渴望“公权力”,希望有一个侦查的过程,而应迅速把过程、结果对社会大众公布。

  张鸿:公开录像才能让“躲猫猫”事件变得简单

  (《今日观察》评论员)

  “躲猫猫”事件大家之所以怀疑,因为违背“常识”。按照常理,就算是一个孩子也很难因为“躲猫猫”游戏而发生意外,更不要说致死。而大家觉得李荞明作为一个成年人,他还有几天就要结婚了,突然被关进了看守所,哪还有心情和别人玩“躲猫猫”游戏?这样的说话等于低估了大众的智商。这种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一定会进入到很多人心里。像哈尔滨的孙志刚案件,他到底是被警方打死还是自然撞死,现在公众怀疑“躲猫猫”事件最后应该有几分钟录像,如果能把这些录像公开就好了。而现在政府告诉大众防风室内没有录像,如果防风室没有录像,在监室里面总有录像,大众想知道这6个人怎么达成协议?怎么可能一定到没有摄像头的地方玩“躲猫猫”?大家有商量过程,不能自然到哪里去,当其中有人被打倒以后,这些人来商量对策,总要报警吧,这个录像也是需要公开的。所以这个事情其实是特别简单的事情。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就告诉大家真相到底是什么,只要公开录像就可以了。

  特约评论员:

  赵秉志:监督、公正与执法不应该依靠网友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我认为这种情况,对法律事件的监督不应当采取这种方式,不应该依靠网友,而应该由我们的相关执法部门来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披露给社会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尹鸿:网民调查团体现了公众监督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由于我国现有的监督程序和监督环节的缺失,有时候网民这种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甚至说带来了自我监督或者外在监督的环境。可能网民调查团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公众去监督、去观察,去判断一个司法事件的可能性。

  陈昕:要建立公信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其实公众最关心的并不仅仅在于这个具体事件本身,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公众希望能够增加透明度。如果不涉及到国家机密或者可能造成负面效果的,所有问题都应该公开透明,并且接受人们的质询,也接受媒体的质询,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把政府公信力重新建立起来。

  霍德明:法律程序比公众情绪更重要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躲猫猫”事件最大的启示是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制度非常重要,“躲猫猫”事件的结果需要水落石出,即使出来的结果可能不那么令人满意,但法律程序还是远比网民的情绪要更重要。网民集中的情绪与其说是为了要公平、公开,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依照法律程序走,当然这个程序绝不能拖太久。希望这次“躲猫猫”事件能够给社会做一个警惕,在法律制度上更进一步,如2003年孙志刚事件造成社会很大的反响和司法效果。

  张鸿:“躲猫猫”需要直面真相的勇气

  (《今日观察》评论员)

  当务之急就是重建“公权力”,权力机关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连续的不信任,网友不相信警方,然后宣传部门把网友拉来做调查团,调查团又遭到新网友的质疑。基本上是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大家都不相信。这两天检察机关会有一个结果,希望地方政府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这个结果又遭到新一轮质疑,这没问题,只要把大家质疑的这些东西都亮出来,就像大家觉得录像有问题,只要把录像给大众看就可以了,让它彻底在阳光下,那大家的质疑就无话可说了。所以现在地方政府在危机公关有艺术的手段,这当然是非常大的进步,但当我们直面真相的时候,其实更需要的不是艺术的处理方式,而是直面真相的勇气,如果勇气特别大,真相一定大白于天下。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 :00)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躲猫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