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王莹:我想起前一段时间采访一个圆明园学会的专家,他说过去的文物我们只能慢慢追回,现在能保证我们现有的文物不能再流失海外。
陈清华:对。
彭中天:谁来追?资金怎么来?是国家拿钱还是靠个人老板拿钱。
陈清华:流失的文物是追回来,现有的文物你如何把它管住,使它不要再流出去,特别是不要低价流出去,这个非常重要。一个是文物保护花高价收回来。另外一方面国家没有掌握好这个文物,民间还私下交易,把很多很好的文物、国宝级的文物就这样出去了。
主持人王莹:我们现在看一看网友的声音,他们说是到了加强中国文物保护的时候了,这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说现在艺术市场交易并不是那么好,什么时候推出这个交易才是最好的时机呢?
这个两位有没有想过,因为我们已经提出来,肯定是想让它行之有效。
彭中天: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是我们国家经济出现了一个拐点,世界金融风暴对我们是有影响的。当经济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要反思原有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有一定的问题,整个经济要起飞,一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和新的商品的出现,才能够使整个经济得到回暖。什么是新的东西?新的大宗商品拉动内需,日常日用品,大米、鸡蛋、矿泉水不会形成一种大的内需的拉动。我们在改革开放有两次很成功的案例,找到一种适合大众的我们又有资产优势的大宗商品开发,第一就是国有企业,原来国有企业和老百姓口袋里的货币是没有关系的,没有想到什么时候去买国有企业。当国有企业变成股票上市以后,就是一种新的商品,全国老百姓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就要去投资,就冲进去了。冲进去的结果,股市现在是多少个亿,这个内需是什么产品都不能比。结果是机制转换,老百姓也有投资的渠道,这是双赢的局面。我举的这个例子,这就是国家政策制度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拉动内需。
第二,福利房转商品房。原来在机关工作的人都有福利,有一套房子,谁也没觉得谁有钱。国家把福利房改成商品房之后变成自由产权,激发了老百姓的购买欲望,老百姓的购买热情使房价推高,国家拿到了钱,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老百姓把钱掏出去,那套房子还是那套房子,只不过福利房变成了商品房。国外把股市、房市和文物艺术品作为最适合大众投资的三个领域,前两个已经成功开发了,这是适合的,在中国现在需要拉动内需的时候,这个商品的拉动会超过所有商品的拉动。
主持人王莹:那会有好大的价值空间。
彭中天:对,它的价值空间非常大
陈清华:潜力确实很大。
彭中天:对加强我们的管理,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对国家产生长久的收益,国家不要投钱。拿到这些钱,国家除了奖励一半给献宝人,另一半资金就可以改善我们现在的文物管理。
陈清华:国家要完善法律,完善我们有关的制度。
主持人王莹:我也想问您陈主席,它是不是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呢?
彭中天:有,中介机构要加强,谁来定价,谁来估价,谁来鉴真,这是一套服务体系。
主持人王莹:难度大吗?
陈清华:如果国家能够重视起来来推行,你说难度大也可以,但是真正重视起来,我想难度也不大。首先一个怎么重视起来?上升到国家这个层面来,首先就是要修改和完善我们的法律,现在《文物法》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那就要修改。除了修改好法律之外,接下来就可以考虑成立我们国家文物交易的一个场所,也就是说我们按照新的法律,文物的管理和保护跟上。如果真正国家能够采纳……
彭中天:文物部门的权力不是小的,而是更大了,从文物产权的登记到它的鉴定、估价,到第三方托管这个流程,通过这种平台,建立一种手段,可以对文物进行管理,原来没这个手段,他坐在办公室里没法管,都在交易,管不了。政府监督是需要有成本的。
陈清华:逐步来推进,是不是可以先试?
彭中天:可以把范围、品种确定。
陈清华:只要开始一试,国家一开始就可以尝到甜头了,因为国家不投入,只需要规范它、管理它。
彭中天:开一个口。
主持人王莹:普通民众也能尝到甜头。
陈清华:对,国家从这受益,持有文物的家庭也好、个人也好,也受益,这样的话很快就可以规范起来。
主持人王莹:何乐而不为。我们提到很多创办文物产权交易所的好处。当初彭老师把这个提议提给陈主席的时候,你有没有质疑的声音?
陈清华:我当时接受这个观点还弄不明白,我脑子里还一下子没有转过来。因为原来我在政府的时候,我曾经管过这一块,我的印象,文物是很严格的,因为有法律在那里,所有文物都是国家的。但是现在你要完成这个跨越,后来我了解了,特别是了解到彭教授这么多年研究的成果,我感觉到他对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境外文物管理或者是文物市场的法律,他是了解的比较清楚的,包括外国政策的这种交易方式,他都比较清楚。所以,看到之后,我感觉到就我们目前国家文物管理这个现状,亟待去完善它。如果不亟待去完善它,再错过这个时机,以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会越来越大。我们这么多文物,国家在不知不觉当中又流失了,这边在追,那边在流失,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文物管理或者是文物保护制度的不健全。
主持人王莹:彭老师,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国外有保护文物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吗?
彭中天:国外是市场经济发育得比较完善,所谓的文化产业,它是要找到一种商业模式,找到和金融的一种互动才称之为产业,金融是百业之首,这一块已经形成自己的鉴定、估价和市场交易体系,和银行的对接是很密切的,它可以保险,可以抵押,但在中国做不到,这就是一种差距,我们市场化手段的差距。而没有银行的推动和大众的参与,这两条如果杠杆不起作用,整个产业就起不来。如果中国人对西方圆明园的兽首是一种爱国热情,用金融手段就很简单,是国家出钱买,还是企业家、收藏家去买。如果是一个文物保护基金,中国人一个人一块钱就是13亿,你说可以买多少东西?每个人一块钱,金融的方法,叫爱国基金、文物保护基金,国家要给这么一个制度,我想你和我都出得起这一块钱,但是价值有很大。整个交易过程中,每一次交易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基金可不可以?自然就会有一大笔钱在那儿,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就由这个民间的保护基金,从市场来的,国家没出钱,去买回来就可以,很多事情很好解决,关键你要把一个市场规范起来。
主持人王莹:提议已经有了,未来我们要具体地去落实,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总而言之,通过两位的介绍我们知道文物产权交易所未来会对我们国家文物保护带来很多好处,也包括对我们的民众也有很多实际的利益。
陈清华:对。
主持人王莹:在这里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做客我们新浪视频,也希望有更多好的建议能够提到上面去,主要还是为我们的民众考虑,为他们好。同时,在这里也特别感谢我们各位网友的收看,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