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观察中国“保八”的复杂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12:03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王豫刚

  当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时,世界的眼光更多地落在了中国的肩上。中国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到聚光灯下仔细审视,赋予各式各样的解读和阐释。这其中,有期盼,有忧虑,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情绪。

  有人寄予希望

  2月19日的中国A股市场,传出了一条新闻。外资机构扎堆的瑞银证券总部交易席位在这一天投入3.35亿元巨资,买入了38只蓝筹股。去年11月6日、7日两天,该机构也曾通过交易系统大量买入蓝筹,两天累计成交金额9.78亿元,涉及46只股票。那次交易的几天之后,11月9日,中国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A股从此再也没有回到1700点以下。

  同在2月19日,美林公司发表了2009年2月环球基金经理调查,这一调查共访问了212名基金经理,总共管理着5990亿美元资产。这份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21%的受访者预期中国未来12个月的经济增长率会降低。此前,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柯隆在日本《时事解说》杂志上发表文章称,2009年是日本企业重组在华业务、抢夺优秀人才、改善管理体制,从而占领中国市场的绝佳时机。

  这样的期待并非毫无缘由,中国的“保八”行动不仅支撑着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更给众多海外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港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港口,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港。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1/3在这里装船出海。2009年,就在全球一片萧条声中,该港却计划增扩1300万吨的运量,并扩建两个煤炭码头;相关公司有望增加雇员,其中包括增加具有中英双语技能的人员。纽卡斯尔港口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现在全球经济发展基本停滞,只有中国市场才是澳大利亚煤炭业希望的稻草。

  中国政府为“保八”而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之中,拉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市场需求的基础建设投资占了很大比例,而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矿产出口国之一。“保八”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拉动,给澳大利亚提供了一线商机。有媒体测算,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的进口煤价含税后也比从秦皇岛运到广州港的同类煤价低30元/吨,这正是纽卡斯尔港的机会所在。

  2月18日,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发布消息称自己正与中国企业进行收购谈判,其股价马上大幅飚升。

  “澳大利亚拥有中国所需要的资源。而中国拥有我们所需要的资本。这种互补将推动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悉尼先驱晨报》如是说。

  不仅仅是澳大利亚,随着“保八”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信心:中国赴欧采购团将采购中国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此次大采购的总金额将达到150亿元;中国还投入了390亿美元,从俄罗斯、巴西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

  苏格兰邓迪大学的能源政策中心主任菲利浦·安德鲁·斯皮德教授对《纽约时报》称:“中国加大海外投资是个好消息,因为现在有很多的项目因为缺乏资金都被推迟了。有了这些投资,石油公司可以有钱生产更多的石油了。”

  而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指出,尽管金融危机使得各种阻碍中国海外投资的壁垒逐渐减弱,但中国政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它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国内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而应对海外投资保持谨慎。

  有人转嫁矛盾

  2月17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最新一次的涉华听证会——“中国在全球衰退的起源及应对中的角色”在华盛顿举行。在这场听证会上,议员和专家们形成了两大“阵营”。

  一方指责人民币汇率低估,将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中美贸易不平衡,还有人说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增加了美国市场的流动性,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一位美国议员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谁也不敢挑战中国?”

  对于中国的“保八”措施,美国有些人认为它“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剑道在今年2月13日撰文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总爆发以后的半年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创下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半年贸易顺差额”——“惊人的”2110亿美元。史剑道说,这2110亿美元来自全球GDP,增加了中国的GDP,“这与许多人希望中国提供的援助恰恰相反——更不用说发挥带头作用了”。

  史剑道甚至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阻止中国的国有银行向出口企业提供“隐性补贴”,否则“中国还将继续激怒美国采取严厉危险的贸易行动”。

  2005年至2007年期间,足足45条反华贸易法规被提交到美国国会,而第111届美国国会任期开始仅仅一个月,涉华贸易法规就已经达到12条,这其中就包括引起轩然大波的“买美国货”条款。

  而另一方则认为美国应该自我反省,不能试图利用与中国打“贸易战”的手段来解除危局,这样反而会拖累全球经济。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在提供给国会的证词中指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措辞严厉的“逻辑”主要基于三个因素——2007年创纪录的2560亿美元的巨额双边贸易赤字,长期以来对所谓“操纵”人民币的指责,以及美国中产阶级工人实际工资的长期缓慢增长。他认为,这一论调漏洞百出,美中贸易赤字并非是由于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和货币政策,而是来源于美国国内的低储蓄率和跨国公司有意而为的外包决策。

  史蒂芬·罗奇强调,对中国汇率政策的过度压迫,很有可能会直接导致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每个工作日需要3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方能为其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资金。如果中国不给美国提供外部资金,美元很可能会贬值,进而引发长期利率上涨,甚至造成美元危机,而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有人心怀恐惧

  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2008年以1.404亿吨的转运量取得了历史上第二好的成绩。但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1月,汉堡港的抵港船只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德国媒体判断,是“中国经济的减速拖累了汉堡港的业绩”——汉堡港的港口营业额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比汉堡人更深地感受到中国效应的,是东亚各国。史蒂芬·罗奇说:“看看以中国为出口中心的亚洲主要商品供应国的情况……中国出口机器停转,亚洲其他国家疲软的程度更严重。套用一个老的说法是,中国打个喷嚏,亚洲其他部分都患了重感冒。”

  前里昂证券首席经济师韦卓思做出了对于中国经济最为悲观的预测: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将不会超过4%。已经有西方媒体和学者担忧,如果中国“保八”失败,可能会使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大大延缓。

  “中国只是一个身陷囹圄的大国,”美国《时代》周刊称,中国是全球“依赖性”最强的经济体,难以有经济核心以继续其“奇迹”。“中国崩溃论”在2009年初再一次被从箱底里翻了出来。

  “即便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只有6%,在国际形势一片惨淡的2009年,也是全世界领先的水平,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EIU)中国省区经济预测团队计量经济师刘倩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中国经济从来就不是一个过度依赖外需的体系。”她指出,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净出口对中国名义GDP增长程度的贡献份额远不如内需的贡献大。

  有人在怀疑中期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在2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甚至认为,“保八”措施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全球衰退不过是让这个问题提早暴露了数年而已”。

  在部分境外媒体上,我们还能听到不少这样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表示难以看清和心存疑虑的声音。然而,更多的境外媒体,则是在疑虑中怀揣着对中国的期待。

  1月19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上,象征中国的巨大五星占据了全部页面。在其一侧,则是醒目的标题:为什么中国正常运作?

  “中国是今年唯一一个可能取得亮丽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惯常打破经济教科书每一个原则的国家。”该杂志这样描述道。在文章中,美国《新闻周刊》认为正是中国政府对经济领域的有效控制使得中国能够在全球危机下还能稳步前行,中国模式到现在以来有效的运作非常值得研究。

  里昂证券亚洲公司的经济学家罗斯曼对美国《新闻周刊》说:“应该记住,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还可以有把握地说,没人担心中国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里昂证券经济师戴维·墨菲则赞叹“中国政府以连贯方式采取行动、组织人民和资源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一直让我惊讶”。

  而美国《外交》杂志认为,中国无法通过一己之力稳定世界经济,但如果不能保证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利益获得承认,中国是不大可能在重建全球金融系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

  “应对次贷危机的方法将是中国模式的详尽演绎,”美国《外交》杂志说。该杂志判断,尽管中国也受到危机的破坏,但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反而有所加强,中国对全球施加影响力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很难期待中国带领我们走出经济低迷,但我想中国肯定能够起积极的作用,而且他们也愿意这样做。中国肯定能够为世界经济带来助益,但我们不能指望中国担当撑起环球经济的支柱,因为它本身还不够强大。”麦肯锡亚太区总裁多米尼克·巴顿的这段话,或许是对中国当前角色较为清醒的认识。

  实际上,无论外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持有何种心态,中国“保八”的努力本身,就已经是在向西方宣告一个清楚的立场:救自己,就是救世界。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保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