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郗杰英:关键要确保优惠政策落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8日09:52  中国青年报

  主持人:不能把这个矛盾延缓到最后再爆发。

  顾海良:不能到最后一堆矛盾,这也是对年轻人不负责任的。要出去当村官的人很多,北京每年都是100多人,已经300多人。他们去的时候,我也送他们去,甚至毕业设计特殊考虑,每年都去看望他们一下,今年是第三年了。我说你们以后有什么想法,怎么弄?我很想知道他们的想法。总的来讲,还是希望经过这两年,不一定还留在农村,还有别的出路,比如当老师,考公务员。多元选择是正确的,不能只有一种选择,一定是多元选择,政府要为多元选择的这些村官们给予支持。所以,我认为政府自始至终对这些孩子们负责任,提供多种可能选择,当然这个选择并不是计划经济包起来,那也不对,多种途径可以选择。

  顾海良:我们现在假如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临时的,一类可能是长久的,其实不排除这两种方式的转化。比如到部队去,今年大概10万左右到部队,占今年服兵役人数比例并不大。假如以后形成一个制度,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能够到部队锻炼一段时间。假如形成一个制度,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对人才培养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包括农村去的锻炼一下,体验一下。也包括比如讲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当教师,当两年。即使他不终身做教师这个职业,我想有这个经历、过程,对他来讲不失为一笔宝贵的材料。现在对国家贡献很大,成大事的人,很多都是在部队锻炼过,也有很多是在农村锻炼过,在基层有过经历,确确实实不一样,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主持人:我们也接到很多年轻的读者来信,他们打了一个比方,比如同样是学医的学生,毕业以后如果他到农村去当乡村医生和他留在城市在医院当医生,可能毕业两年之内你看不出什么差别来,但是如果过了十年、二十年,两个人差别非常明显。所以,他们就很想问一下,凭什么让我来当乡村医生,而我的同学却在城里享受。这可能是很多学生对基层有顾虑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顾海良:假如我们注意一下培养人的过程,我们对毕业之后到农村的医学本科生,以后假如他深造,可以有一些特殊的照顾、特殊的政策。有这个经历以后,他回来学习的话,不仅会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更会找到自己学习的突破口,寻找到自己应该深造和学习的方向。假如形成这样一个长效的机制,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可能是一个好事情。

  我们现在有的人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连读下来,应该有一个锻炼学习的过程,很多专业大概都有这样的特点。我们讲要形成一个制度,当然这次是经济非常时期,我们采取这个政策,现在反馈到学校,学校要反思一下,对人才培养到底什么样的途径更好。有这样一个过程,是不是对人才培养长久是一个好事情?我们也在观察。对于这几年来下基层,特别是今年下基层,我们的学校将会加以跟踪,反馈到学校,我们要改变对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确实要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寻找到一条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郗杰英:在市场经济这样的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当然有很多短期的措施。但是从国家来说,应该考虑中长期应对就业的战略。

  从大学生培养的途径来说,基层对他成长的作用,他本人要体会到。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应该让下基层的人、能吃苦的人,在政策上不吃亏,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干活的人不吃亏。

  郗杰英:让他不吃亏。你到基层几年,以后在深造、在提职、在待遇方面他绝对不吃亏,这应该是很合情合理,很公平的。现在的学生权利意识很明确,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很强,在这方面,在整个全社会按经济规律办事,劳有所得、按劳取酬大原则下,政策导向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去西部?它有很强的政策倾斜。

  一方面我们的思想教育,要让他认识到基层对他成长的重要性、成才的重要性。另外,在物质生活方面也得是利益机制。

  顾海良:现在像团中央做的西部计划,最初的设计我们是非常赞成的,必须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建设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特别是青年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但与此同时也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觉得在那儿贡献,国家、人民是看到的。所以,两年之后可以回来,经费也是比较充足,给他们的生活费等等,相对于他们同时就业来讲,他们的生活费是高一点点,回来以后可以继续深造等等。

  两方面双管齐下,今年设计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到基层去的政策考虑到这两方面,既是国家的需要,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怎么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和推进这项工作,应该做出相应的政策,还是比较到位的。当然刚才两位讲到,政策怎么落实下来,落实到位,使下去的人不感到吃亏,不感到心寒,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问题本身要全社会来关心,各级地方政府要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一点我们也期望社会都来关心这些事情,不是学校自己的事。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下去以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对他们来讲也会造成其他一些想法。

  郗杰英:国办文件讲了几大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实际上我更看重第八条。第八条就是明确责任,要落实这个事。现在我觉得这个事光靠学校不行,比如单靠工商部门,单靠银行也不行,咱们各负其责,把这些政策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在政协会我发言的时候,就提关键是落实,这么多好的措施,而且讲得非常细,怎么让大学生直接感受到,不是说着好听、看着好看,得管用。这时最关键的是落实的问题,怎么落实。到银行去不知道有优惠,到工商去,怎么取消收费,不知道,没见到,要落实政策。现在我们要呼吁各负其责,把你的事要办明白,要落实下去。

  主持人:但是这也绝对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情。

  瞿振元:有些问题的理解上,有时把这个事情过多地推给学校,推给教育,其实是不公平的。就业问题还必须是个社会问题,甚至有时候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就是怨当年扩招扩得太多。倒过来说,现在大学生21岁,21年前他就生好了这一群人,因为扩招还有你的就业问题,人是中国人,他总是要就业的,在这个土地上。

  顾海良:大学生扩招对劳动力供给没增加,由于扩招造成劳动力供给的扩大,本身国家供需矛盾就存在,上不上大学都存在。

  瞿振元:人口和就业问题矛盾本身就存在,扩招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延缓就业,以就学替代就业。第二,在就学过程中提高了就业能力,有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走向社会,实际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顾海良:优化了劳动力的就业。

  郗杰英:有一个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因为大学生学这些知识之后,社会上提供中高端的岗位少了,现在低端的岗位多。所以,大学生现在觉得结构性问题,不是大学生不去那些岗位,那些岗位农民工就可以干,高中生就可以干,你非要学了5年、4年再人他去干,不能赖学生不愿意到基层,这是结构性的问题,调结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主持人:不是学校能做的。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大学生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