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大校长:大学专业设置必须具有前瞻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8日09:52  中国青年报

  顾海良:这次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主要还是劳动力整体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不完全是一个结构性造成的矛盾。对于结构性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在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包括学科的设置、课程的改革,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是本科生,而且研究生阶段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他更适合于社会的需求。这可能也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事情。

  瞿振元:是长时间完成的过程。另外,我觉得也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完全是专业对口的概念,我今天学这个,明天只能干这个,这本身就是违反了教育的规律。高等教育本身应该调更好的而且有预见性的就业需求,我们要调。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用传统观念来看待。海良你也不是学大学校长专业的。

  顾海良:我不是学管理专业的。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年,瞿振元原来是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研究探讨过这个问题。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不仅是数量的变化,其中包括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是非常大的。怎么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调整。但是有些预见赶不上经济的突然变化,比如像今年,比如像武汉大学今年招生,按以往的供求比,去年前年都是1:10甚至1:10还多,到了去年1:8,到今年开始降,降到1:6.9。对武汉大学降幅来讲并不是很大,就是1:8降到1:6.9,但意味着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原来热门的金融的、房地产的和合资企业相关的专业就发生变化,意味着这些人面对现实状况必须转换自己的岗位。是不是预示着我们这方面培养的人就多了呢,为什么他不能就业呢?因为就业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在经济周期性变化之后我们就要思考,以后的金融人才是不是按照现在这样的规则培养,可能经过一个周期以后,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它的要求、规格、层次会更高。学校要不断考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来预测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要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使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需要。

  所以,学校现在专业设置也是非常讲究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当然也不完全专业对口。我们也统计,真正的专业对口大概也就是一半,一般人能够完全做到专业对口,有50%可能做不到专业对口,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除了给他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素质和能力来应对变化的专业的需求,这可能是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的转变,我们也在努力做好这个事情。

  瞿振元:学校肯定要调,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需要。今年的工作有一条我觉得还是很有兴趣,研究生,搞了5万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年数量不算很多,但是这叫增招,还不叫扩招,增招5万。如果作为教育结构的调整,带有方向性。我们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今后应该有更多的专业措施,应用性的人才,而不是更多学术性的人才,可能学术性经过硕士研究生,以后可能更多放是在博士上,这也符合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今年我听了以后,觉得这个调整还是很好,如何切实做好这5万个专业硕士学位,因为还要交一点钱,钱也不能太多,完全不交钱,作为学校也很难做,办学没有成本总不行。所以,在这中间认真做好,我也很有兴趣招这样的学生,之后逐年扩张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这方面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

  主持人:教育在调整这个结构。

  顾海良:专业硕士学位数量并不多,就5万。武汉大学接受了800,我们自己现在招的研究生就800多,只增加800,只是它原来的六分之一。这个招了以后,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原来的专业硕士学位已经有了,基本上是社会实践人员招上来。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世界的一个潮流就是专业硕士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职业性的培养是从本科上来直接念的,比如我们在国外考察,包括公司治理的专业硕士学位,在英国、法国都有。公司治理完全是现代的概念,完全可以通过本科毕业,通过一年、一年半的专业硕士学习,能够进入更高领域工作。现在我们学校增加800,考虑既不能按现在已有的专业硕士学位来培养,因为他们没有社会经验。也不能按照现在学术性培养。

  主持人:对学校是一个挑战。

  瞿振元:我们也是一个很大的调整。

  顾海良:包括选择的专业要考虑到,比如我们考虑有些专业他们可能会比较适合,比如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即将开通。翻译专业硕士学位,他们经过本科毕业之后,经过一年到一年半的学习,可能这个比较好,因为连续外语的学习,如果有一年、一年半翻译专业的学习,甚至这中间有机会到国外进行实习、体验,这种培养就一定需要社会阅历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高一些。

  瞿振元:设一些标准,既不能像原来两边那种,是中间的,这一点怎么弄我们都在探讨。

  顾海良:一个是专业特别专,研究生结构大部分调整。还有一个是高校的科研管理的体制改革。我们高校历来科研经费是不能支付人头费的,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人头费,这是不合理的。这次大力度改革,可以用科研经费的一部分来吸纳一些优秀的大学生,这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途径来培养一些优秀大学生,有研究能力的,毕业以后继续做导师的课题。这样对高校是非常好的改革和发展的时机。

  郗杰英:刚才两位校长比较关心教育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大学生的结构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还有教育环境。

  主持人:其实大家都在转变观念,包括学生自己,包括整个转变观念,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前途。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三位嘉宾,谢谢各位网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大学生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