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
从网民发现周久耕抽的是“天价烟”,到南京市江宁区委决定免去其局长职务,前后只用了14天。“网络问责”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引来公众一片喝彩。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1.9%的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网络问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形式,也正走进中国的政治生活。
■特派北京记者 常旭 李晓静/报道
本报讯 有人称2008年是“网民年”,从网民问政到各地执政者纷纷向网民“求计问策”,紧接着又发展到网络问责,此举也让很多“问题官员”无所遁形。近日,记者就此在全国两会采访了一些全国政协委员。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说,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他认为,网上监督确实对推进政治民主有积极意义,但应先发展再规范,发展正面的东西,规范负面的东西。
“官员是公众人物,接受监督是应该的,除了百姓监督、舆论监督,当然也包括网络监督。”但王欣认为,不需要对官员实行网络问责,只要把监督发展到一定程度,相关部门就会开展调查,如果通过调查确定这位官员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就会对其进行处分。
王欣认为:“公职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百姓利益,有了网络监督,公职人员就会感到自己时刻置于百姓监督之下,将会谨言慎行,秉公守纪。”
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认为,网络是新的技术手段,它对官员行为的监督首先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它属于推进民主进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网络问责实际上与严格问责有较大区别,比如最近网络上一直在讨论的“躲猫猫”事件,它反映了一个事件,但最终结果仍依赖执法部门通过调查确定。网络只能起到舆论监督,表达群众诉求的作用,要启动网络问责,尚缺乏调查取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