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不能把保增长全压在财政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16:34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不能把保增长全压在财政上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季晓磊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不能把保增长之保全压在政府财政投入上”,2009年3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为“两会总编观察”撰文谈两会热点关注。

  问:中国经济周刊本期封面是代表委员纵论社会经济十大热点,这十大热点是如何选取的?您个人最为关注哪一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好的建议?

  季晓磊: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正在北京胜利召开。综合各类信息,今年“两会”的主线格外明朗和切时,数千名代表、委员着重讨论的最大议题,莫过于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那么,延伸开来,哪些议题将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呢?《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在“两会”前就此展开调研,采访了40余位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地方政府官员以及部分代表、委员,初步拿出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即将热议的20大热点。“两会”召开后,我们的“两会”记者广泛采访代表委员,对此前确定热点进行代表委员关注度排序后,最终确定了这社会经济十大热点,并邀请代表委员就此十大热点展开建言献策。

  就我个人关注而言,“扩大内需,力争‘保八’”、“就业安置,任务艰巨”、“企业融资,加大支持”等是我比较关注的。因为这三个热点相互依存,关联度非常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防过热、防通胀”,迅速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8%,创下9年来同期最低季度增长速度。而今年要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相当艰巨。但中国保增长的目标不能动摇。只有实现保增长目标,才能消化和缓解就业、社保等诸多社会矛盾。但事实上,中国目前有2000万失业农民工,600万新增大学毕业生,此外还有城镇新增失业者以及非应届待岗大学生,国内的城镇失业率还在进一步攀升。在此形势下,国家正全力主导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型转变,但无法保障稳定的就业也就无以促进内需的有效增长。对于我们而言,保增长、促就业已变得日益迫切。事实已经证明,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有“就业机器”之称的中小企业。在我国有70%以上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确保劳动力有业可就,如何通过财政、金融的支持来扶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家金融部门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就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经济就会出现新局面。

  两会召开当天的3月3日,沪深股市一改半月的颓势量价大涨 。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传闻说两会上要推出“8万亿的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当时就判断这绝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是基于我们对“赤字经济”的承受能力和政府主导投资的效率的考量。

  不应为“保8”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保8”任务固然重要,中国的财赤规模也未必一定要死守占GDP 3%的国际通行标准,只不过,鉴于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的任务如此之重,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又好又快”、“好字当先”。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以及十个重要产业振兴规划。作为配套,近日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200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赤字总规模达9500亿元,这一数额不仅在绝对量上创下建国以来最高记录,而且它与GDP的比例(近3%)也比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同样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高出不少。

  中国的财赤规模与美国相比确实小之又小。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批准的财赤规模将占GDP 的12.3%,但是,这毕竟只是硬币的一面,而其不容忽视的另一面则是,中、美两国巨大的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发展模式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两国财赤规模虽可比鉴,但却不可攀比。

  抛开美国的整体实力不谈,单就结构性而论,美国比中国大幅领先的指标主要有:其一,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高得多;其二,企业自主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得多;其三,制造产业占GDP的比重低得多。由此三项基本面决定,美国政府对调控力度的选择余地比之中国大得多。

  为保增长盲目举债、盲目投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受政府财力制约,还是为了提高经济运行自主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时期、大规模地实行“赤字经济”。关于这一点,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尤其应注重财政手段的杠杆作用,即通过不断的体制与制度创新,培育和完善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从而既提高国债资金投资效益,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中国国情有其特殊性,虽然目前没有过硬的证据表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但是,经过此前数轮宏观调控至少表现出以下两点与之相关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其一,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行为效率有待提升;其二,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消费和投资贡献率比例失调。而这些从侧面反映出,把积极财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其现实及长远的必要性。

  搞活中小企业是保增长的重要抓手

  一定意义上说,扩内需是为了保增长,保增长意在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满足就业是这个链条里的中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大概占到60%,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99%以上,就业人数占到80%左右。保住中小企业,搞活中小企业,对保增长保就业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各级政府都应该把采取措施搞活救活中小企业当成搞活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为中小企业减负是当下可以立竿见影的举措,可以借鉴当年对外资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几免几减等,通过税收减免刺激中小企业的开工及扩大生产,以度过危机,满足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需求。

  从国家的财政收入方面看,中小企业在全国税收的贡献大约在40%,并不占大头,一两年的减免是可以承受的。

  直接为中小企业减免税收,带来的保增长保就业的效用,可以与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相得益彰。相比高税赋之后再由财政拿钱投入会更经济。比起政府发消费券甚至发钱,效果也会更大也更可持续。

  两会总编观察”是新浪网推出的2009年全国两会特别栏目,邀请全国知名媒体社长、总编、主编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解读2009年全国两会。《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向熹、《新民周刊》社长、主编丁曦林、《中国新闻周刊》总编秦朗、《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何力等通过“两会总编观察”表达了对两会热点的关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保增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