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两会”,官员财产申报这一反腐力举再度引发舆论热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纪委副书记何勇等均先后表态,支持这一制度,并表示中央正在研究和推进。当前,中央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如何考虑的?官员财产申报实施难在哪里?本报记者昨天独家专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
中央对财产申报已形成共识
成都商报: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您觉得现在出台时机成熟了吗?
刘锡荣:官员财产申报在西方国家被称为“阳光法案”,是一项非常好的对权力的监督形式。权力越大,如果失去监督就越容易滋生腐败。西方国家都已经实施并且很有效果,我们更需要公开财产。
成都商报:最近,从温家宝总理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等都明确表态,中央正在论证这个制度。就您所了解的情况,中央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一个什么态度和看法?
刘锡荣:事实上,这些年来,党中央对反腐败一直是高度重视,并且加大力度。对于官员财产申报这个制度本身,大家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个制度要搞,要推行。但怎么搞,怎么申报,哪些财产要申报,这个还有很多分歧。而且也需要时间和配套措施来进行准备。不可能一下子全推开。
现在新疆阿尔泰、浙江慈溪等地正在试点。可以肯定,这个方向是对的,万事开头难,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从我们中国的国情来看,这个制度的实施是宜早不宜迟!
申报内容是分歧的关键
成都商报:大家的分歧主要是哪里?
刘锡荣:其实1995年中央就出台文件,要求处级以上干部申报财产,不过当时主要是工资收入,也没有强制性规定。现在,财产内容就更多了,尤其是非工资收入这一块,包括房子、车子、股票、基金,甚至你的灰色收入都要申报。这样,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申报起来就很难。此外,根据不少代表的建议,不仅官员个人要申报,妻子、孩子、近亲属的收入也要申报。这里面就有一些因素要考虑了。
成都商报:有些人觉得这个制度是跟官员过不去?
刘锡荣:其实财产公开表面上看是触动了某些官员的利益,实质上是保护和关心干部。从我们最近几年查办的高级别腐败官员的案子中会发现,其实很多干部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廉洁奉公,也干出了很多成绩。可是当有了一定职权后,就容易以权谋私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制度跟进了,对他的行为就会产生震慑。事实上,这也就是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并不是跟干部过不去,而是出于保护干部。
成都商报:官员财产申报目前难以推行,难在哪里?
刘锡荣:主要是财产的范畴,对财产的界定有分歧。财产到底包括哪些,有的认为登记银行存款就够了,有的讲要登记所有的财产,包括房子、汽车、股票等,甚至有的还提出包括名贵字画、古董。
财产申报分步走、渐进式
成都商报:您觉得这项制度要真正推行,制度设计方面会是怎样的途径?
刘锡荣:我们的申报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只要认准这个方向,我们的制度就能实施开。我理解这项制度是分步走,渐进式的。从制度设计上看,按照惯例,应该是先有党的文件,然后是政府出台规章,最后是人大立法,当然也不排除党和政府规章同步进行。当然,力度最大还是立法,依法治国,法律对全体人都有约束力。
巡视制度需专案组及时查办
成都商报:去年我采访您时,您还提过巡视制度,这一年来效果如何?还需完善吗?
刘锡荣:去年一年,据我了解,很多官员的腐败问题,包括省部级都是巡视工作中发现的。巡视制度关键是要选好官,选“包公”“海瑞”“魏征”这样的官员就能起到震慑贪官污吏的作用。第二,要高度重视巡视成果。现在巡视组不办案,专案组要另外派,它就有一个问题,巡视组发现的问题,专案组要及时查办,并且严格保密。成都商报 本报记者 廖卫华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