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圆明园兽首“回归”的话题,至今已经是第三拨了。可是当喧嚣过去,关于它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便无人关心,更极少人有心前往,去一睹辛苦归来的兽首的真身
文/万佳欢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厅内,圆明园牛、虎、猴、猪四件兽首铜像单独占据了一个小厅。它们从右到左依次排放,背后整个墙壁是一幅放大了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图,图中细致描绘了这些兽首铜像原来的样子——北京圆明园的海晏堂楼前阶下,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围绕喷水池呈“八”字形排列,将那个庭院衬托得气势不凡。
而今,这十二尊铜像身首异处,圆明园内铜像仅剩汉白玉底座的残骸,人身部分至今也没有现身。
关于圆明园兽首“回归”的话题,至今已经是第三拨了。之前两次,一次是在2000年保利回购三个兽首之时,另一次是2007年澳门赌王何鸿以近7000万港币购得马首时。
可是当喧嚣过去,回来的兽首“丢”在何处便无人关心,更极少人有心前往,去一睹辛苦归来的兽首的真身。
兽首“前世”是喷头
关于兽首铜像的出身,要追溯到清乾隆12年。
那一年,乾隆皇帝看到一幅绘有西方水法(喷泉)的西洋画,觉得非常新奇,之前,他听说喷泉在葡萄牙很盛行,一心想显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于是招来从康熙年间起就在宫中作画的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询问:谁可以造这样的东西?
在郎世宁的设计下,整个西洋楼的三组大喷泉先后动工建造,喷泉分别位于最早动工修建的“谐奇趣”、现在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水法、以及海晏堂三个建筑群中。海晏堂不在西洋楼中轴线上,可以计时、报时的喷泉“水力钟”成为它最大的特点,而兽首铜像正是这个喷泉中的“喷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导王道成对本刊介绍说,西方的喷泉多以人体塑像为喷头,“乾隆并不想照搬,因此在设计上要求中西合璧,”于是,“水力钟”喷泉由极具中国特色的十二生肖兽首+人身铜像组成,以不同动物来代表相应的时辰,每一个时辰,十二生肖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到了正午,十二座铜像口中会一齐喷水,景象蔚为壮观。
乾隆二十一年四月,郎世宁画好了“谐奇趣东边西洋式花园”,其中包括海晏堂的平面设计图。第二年,其推荐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也设计好了“新建水法仪器样”,并交由造办处工匠着手制作,兽首喷头正是在这期间铸造的。
中国工匠们采用了最好的合金铜,铸工精整。从已回归的几件兽首来看,其艺术造型也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色。
15年后,蒋友仁病逝,由于朝廷里没人懂机械,喷泉实际上一直处于废弃状态。每当皇帝游园,只能派小太监挑水灌满水池,并人工开水闸放水,才能使兽首口中喷出水来。
而“水力钟”喷水的景象还是藉由当时皇家画院如意馆画师伊兰泰绘制的“西洋楼铜版画”保存了下来。这一压印过200份的铜版画在沈阳故宫、紫禁城等皇家园林都有保存,从而幸运地躲过了几十年后的圆明园大劫难,使现代人得以了解到当年兽首铜像喷泉的原貌。
喧嚣中“回归”
1860年10月6日,法英两国侵略军先后闯入圆明园,开始疯狂劫掠。虽然民国时期及解放后,也有中国百姓在圆明园中拿走了一些东西,但圆明园里的文物珍宝基本上都是在英法联军进去的时候被抢走的。12个兽首铜像也就此流失海外。
关于兽首铜像再次出现,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年开始的。1985年,一个美国古董商在加州一处私人住宅内无意中发现,牛首铜像被主人放在浴室中挂浴巾,而虎、马首铜像也被当成普通的园艺装饰品。古董商当即以每尊1500美元的低价买下了这三个铜像。此外,猴首和猪首也曾传出在伦敦被同时拍卖的消息。
1987年,台湾收藏经纪机构寒舍集团的负责人蔡辰洋通过电话,在国际拍卖会上以13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猴首。1989年,他又一口气竞投到牛首、虎首和马首。此后,这四件铜兽首几经转手流散在其他台湾收藏家手中。而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对本刊记者的介绍,当时国内文物界对这些消息并不知情。
2000年春,“圆明园兽首铜像”一词第一次走进了中国民众的视线:台湾收藏家委托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将猴、牛、虎三个兽首在香港进行拍卖。此事在香港掀起了轩然大波,“群众对拍卖行为相当气愤,他们游行,还冲进了拍卖场。”王道成对本刊记者回忆说。当时的《大公报》更是在社论中直斥两家拍卖行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这时,保利集团突然间冒了出来。
保利集团公司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155家大型中央企业之一。1998年,公司拓展创意产业领域,成立了保利艺术博物馆。作为中国大陆首家由大型国企兴办的博物馆,该馆馆藏展品绝大多数为保利集团从海外回购而来。
兽首拍卖最后以一个令外界惊呼的高价落槌——保利集团以总价3000万港元的价格拍卖下三个兽首,超过了底价的十几倍。“在中国艺术品国际性的拍卖场上,这是天价。”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对本刊说。
当时与三个兽首一起拍卖成功的,还有圆明园的另一件文物转心瓶。它是由北京市文物公司拍下,创下了将近2000万港币的单件天价。
2002年底,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在纽约寻访到了圆明园猪首铜像的下落。通过协商,澳门富商何鸿于第二年9月出资600多万港币将其收购,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2007年8月,苏富比突然发布消息称要拍卖马首,再次引起各界哗然。情形和这次两兽首很像: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率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国家文物局也在第一时间发函香港苏富比,指出“该文物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掠夺的珍贵文物”,并表示“不赞成以公开拍卖的形式对待马首,希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促成马首回归。”
9月5日,通过与收藏者协商,何鸿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币购得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国家。这项交易也刷新了清代雕像的世界最高成交价。
自此,五个圆明园兽首铜像在众望所归中“回家”了。
回归兽首的非文物功能
五个兽首傲然回归国家之后,命运便不同了。
王道明参加了首次展出的剪彩仪式。“当时找了20多位历史文物方面的专家开座谈会,商讨兽首的展出和保护工作。”他回忆说。
而当时的文物界和拍卖界对此存在一些质疑。首先是拍卖行为本身,“现在看来,我不赞成买回来,文物回归应该通过政策性的手段、有原则地处理,”谢辰生说。
此外,兽首买回来后被国家评为一级文物,引起了文物和历史学者的很多争议。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历史学博士葛剑雄就对媒体公开表示:“我不承认这样的东西可以作为一级文物”。
而最多的质疑还是来自于拍卖价格方面。“(兽首)就是个出水口。这种东西在欧洲多了去了,所以为什么在海外都是流散在社会上,没进欧洲的博物馆?因为它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谢辰生说。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更直接,“业内很多人当时都觉得保利花了那么大的价钱,是‘冤大头’。”
然而,三个兽首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个大城市以及台湾地区进行的巡展,极大地打响了其博物馆和“保利”的知名度。据报道,巡展的观展人次达到400多万,在香港艺术馆展出时更是吸引了3万多市民排队参观。2007年6月,保利集团被授予“海外流散文物回归故里贡献奖”。
甘学军对本刊表示,虽然看起来保利花了很大价钱,但这几个兽首对提升保利的形象,以及对公司文化、房地产开发等其他领域的业务“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曹利群也对记者肯定了兽首对公司品牌形象塑造和提升公司诚信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保利把文物收藏和企业的市场开拓结合起来运作,兽首已经成为保利为中国文物回流所做努力的一个见证。他们的重大项目开盘的时候,都要举行‘国宝展览’。” 甘学军说。
当2003年何鸿把猪首捐赠给保利集团后,牛、猴、虎、猪四个铜兽首“会师”,其后就一直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中集体亮相。据了解,海外流失文物的捐赠对象取决于捐赠人的意愿,可以直接指定某个博物馆,也可以捐献给政府或某个机构,通常由指定的受赠方单独进行管理。
最后拍下的马首铜像,在何鸿先生的安排下,曾于2007年10月在香港、澳门展出。而今,马首却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不知现存于何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导王道成对本刊记者说,圆明园管理处也曾经想联系何鸿,希望能够保存兽首铜像,“但可能是考虑到保存条件等问题,就放弃了。”他告诉记者,圆明园现在还有一个展览馆,里面“比较简陋”。
记者就圆明园是否联系过保存马首一事向圆明园管理处发言人宗天亮求证,他对记者的回答很耐人寻味,“这涉及到国内整个文物管理的机制问题,有很多东西都还没理清,背景太复杂了。”
业内人士大都表示不清楚马首目前保存在哪、到底捐往哪个单位进行保存也还没有定论。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导王道成说,马首“有可能仍在何鸿处,因为还未找到合适的安放地点。”
现在,保利博物馆里的参观者人数寥寥。3月13日(周五)下午,从3点半到4点半的一个小时里,保利艺术博物馆里的参观者只有本刊记者一个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的情况)差不多都这样。” ★
兽首之争的喧嚣与代价
两尊兽首“拍而不买”引发的争议,在国内外舆论和过高“爱国热情”的裹挟下,无法控制地走向闹剧。当风波暂时平息,又有谁来考量其中的得失
文/陈辰
2008年10月23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的一纸声明在位于地球另一端的国度里掀起了一场“海啸”。
“国际艺术品拍卖巨头佳士得公司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总估价高达人民币2亿元。”——第二天,同一条消息几乎登上了中国各大媒体。犹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一时间,政府抗议、律师追讨、民间声援,中国各界舆论谴责声一片。
作为冲突的直接对立面,佳士得成为众矢之的,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指责其不顾中国人民感情“唯利是图”的行为。
众多批判声中,中国庞大的网民群体发出了最强音。但往往情绪表达多于实质。有人义愤地高呼“那两个兽首是被外国侵略者侵夺的华夏瑰宝”;有人奔走相告呼吁爱国人士高价购买后送还祖国;还有人异想天开地期望萨科齐收购之后赠送给中国。
更有网民设计出一款暴打佳士得的flash游戏。游戏页面中,埃菲尔铁塔上悬挂着一只红色的沙袋,上书“佳士得”三字,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一次对“佳士得”沙袋的击打。该游戏迅速得到网民的青睐,8天内“佳士得”沙袋已被击打超过24万次。
价值被全面误读
舆论的裹挟之下,这些个青铜兽首的价值被全面误读,成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和中国文物流失的缩影。而一些保有理性的专家对于事实主体的解读,被淹没在情绪的汪洋之中。
“流失海外的大量文物里,比兽首价值高的多得是,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对记者表示他的观点:“追索文物应该采取法律和外交的方法,但因为这两件兽首为私人收藏,政府根本不能与之形成对话。另一方面,国际公约对一百多年前文物的约束力很小,并没有非常适合的法律依据。回购只能使价钱越炒越高,最终还是坑害了中国人。因此,中国人拿回这两件文物的可能性本身就很小”。
86岁高龄的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则更加直接地呼吁大家“不要做冤大头”:“价值顶多100万元人民币”,“如果超过这个数字,那就是被骗了”。
简单回顾此前几尊兽首的回归过程:
2000年4月底和5月初,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现身,最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以总额超过了底价十几倍的价格竞得。
在2007年9月初,苏富比拍卖会上何鸿以“清代雕像的世界最高成交价”成交马首。
保利和何鸿高价回购兽首的“义举”,得到各方赞誉。这些舆论客观上营造了一种氛围,人们都在等待下一个“孤胆英雄”的降临。
一场“山寨版”的追讨官司
而这次与此前情形略有不同,民众借助互联网形成合流,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并且开始成为事件的主导。与之相比,政府的声音则显得相对滞后而微弱,未能引导民众情绪趋向理性发展。
首先站出来的是53岁的职业律师刘洋。据刘洋自己介绍,早在2002年,他偶然得知埃及就有律师以个人名义起诉英国大英博物馆,追讨流失在外的文物。于是就决心启动一个“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诉讼。
就这样,刘洋成立了“海外流失文物民族尊严、追索起诉办公室”,他名片上赫然印着“起诉办公室负责人”的字样。
2008年11月,刘洋在其博客上,以《诉讼追讨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谋划》为题发表三篇系列文章,召集组建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律师团,以诉讼方式尝试追回国外流失文物。诉讼之说一起,即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两个月后,以刘洋为首,由67名中国律师组成的律师团在北京召开记者会。
与政府的“稳妥”表现相比,中国的民间力量主动跳将出来,通过这场官司,中国方面与佳士得、兽首持有者贝尔热之间交手才真正展开,事情被一步步推向不可知。
著名法学家王云霞教授在参加央视节目时表示,从一个法学家的立场来说,她认为诉讼有很多法律的难点,存在着很多很多障碍,并不赞成这个诉讼。刘洋的回答是:“因为我们理直,所以气壮。”
网友的支持也是刘洋坚持下去的一大原因。召集令发出之后,刘洋的博客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有一些杂音,但每次打开留言板,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顶’”。
庞大的律师团成立了,却找不到原告方,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原本计划的“原告”国家文物局、圆明园管理处都未能出面。
此间,刘洋成功找到了赞助人提供诉讼费用。又联系到了拥有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及中国律师执业资格的法籍女律师任晓红担任代理人。一场完全由民间力量策划、推动的国际诉讼蓄势待发。
就在开拍前两周,2009年2月12日,中国政府发出了官方声明,希望“通过沟通撤拍”,并表示“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 诉讼失败 冲突升级
另一方面,兽首持有者皮埃尔·贝尔热也不遗余力地为拍卖的合法性进行辩护。贝尔热在接受法新社等媒体采访时,坚持他是通过合法途径收集到这些文物的,应该受到法律保护。“这些中国的兽首是150年前从中国抢夺来的,就像人们从雅典巴特农神庙抢夺浮雕放进大英博物馆里一样” 。
而之后贝尔热以“人权问题”要挟中国的说辞则彻底激怒了中国网民。这一荒唐的“交换条件”行为也给文物之争增添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中国网民反应异常激烈,制裁法国、封杀佳士得的呼吁充斥论坛。去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法国传递时遇破坏的激愤情绪再次出现。
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驳斥其将归还兽首与达赖挂钩的敲诈行为。适逢两会,代表和委员们也对兽首表达了高度的关注。
2月19日,拍卖前一周,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律师团递交了阻止拍卖的“禁止令”请求。巴黎大审法院于北京时间24日凌晨1时左右对圆明园鼠兔首能否被拍卖作出宣判,法官认为,请求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对于本案没有直接请求权,驳回其关于要求停止拍卖、禁止拍卖的诉讼请求,并赔偿两个被告方各一千欧元——一场扰扰嚷嚷的国际官司最终失败。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有许多法律专家在裁决后指出:不得不承认的是,法国法院在这一案件上的判决是非常准确的。此案件中,中国人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也没有合适的申诉主体。
可诉讼失败却又一次刺激了中国网民的神经。
“人家始终在法律范围内形式,而我们的愤怒与激情却游离与法律之外”,资深评论家童大焕在事后撰文表示。
一场代价沉重的“义举”
北京时间2月26日,拍卖会如期举行。就在当晚拍卖开始前,数十名中国留学生聚集到巴黎大皇宫门前举行抗议活动,分发要求这些文物归还中国的传单。其中一段内容写道:“私人收藏者手中的每一个圆明园文物都在提醒人们那一段血腥和野蛮历史。
而蔡铭超的“这个款不能付”的声言,又一次成为了国内各大媒体评论的焦点。舆论立场鲜明地分成了两大阵营,“挺蔡者”不遗余力鼓与呼:称“蔡铭超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蔡铭超的举动显示了中国民间的力量与智慧”“蔡铭超让兽首流拍具有棒喝效应”。“倒蔡派”则认为,拍而不买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人的信用。“兽首竞拍不会付款将支付公信与尊严”“戏弄佳士得的爱国行为并不值得鼓励”。
相形之下,国际社会对此事件的总体反应却更为理性和客观。
根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的一项调查,有超过八成的法国网民认为,贝尔热应该将兽首铜像归还中国。
法新社发表评论说,圣罗兰的伙伴提出用“人权”交换这两件文物,使中法之间有关文物的争论已经变成政治争端。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以“对中国的侵害”作为报道的一个小标题,报道援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称,“拍卖战争中非法掠夺的文物不仅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而且有悖有关国际公约”。
与归属尚无定论的流失兽首文物相比,被质疑的“国民信誉度”却将是这次中国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蔡铭超的做法等于是在外国人面前自毁中国人的信誉。蔡铭超打着中国人责任的名义出尔反尔,实际是让中国人在国际大型拍卖会上失信于人。
“在中国强大起来之后,中国人有一种被强大感操纵的倾向。”资深评论员刘洪波说。祖国强大之后,中国人沉溺在一种畅快表达自己的快感之中。只是,尚无掌握表达自己的方法。“抱着不遵守规则的态度来玩游戏,罔顾基本的行为底线,无异于一种无赖的行为,最终只能被判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