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一面编造“武警镇压藏人”谎言,一面为农奴制唱赞歌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杨军财
3月28日,西藏各族群众热烈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然而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盘踞在达兰萨拉的达赖集团,仍然在想尽办法散布谎言,颠倒黑白,硬是要扰乱和破坏藏区安定祥和的气氛。
最近,一段流传在网上的“3·14真相视频”再次暴露了达赖集团的险恶用心。在这则长达10多分钟的录像里,达赖集团利用其一贯的“嫁接”手法,东拼西凑出所谓的“武警殴打藏人”的视频。其手法之拙劣,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拼凑出来的骗人视频
据报道,“西藏流亡政府”3月20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了一段涉及去年“3·14”事件的“藏民被中国军警殴打”的视频录像。“流亡政府”“外交部”发言人桑杰嘉表示,这段录像经由多个渠道取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名藏民去年3月14日“被捕”后,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被军警殴打”的片段,以及大批藏民“被军警拘捕时被打”的情况;第二部分是今年拉萨军警的“戒备情况”。
桑杰嘉说,由于去年“3·14”事件发生后,中央政府封锁通讯,所以他们直到现在才获得了这些视频。至于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桑杰嘉支支吾吾,只是说“反正是通过很多渠道,从中国境内传出去的”。
针对达赖集团发布的这段视频,中国官方进行了公开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月26日在记者会上说:“这段录像视频我也看了,从内容上看明显带有剪辑、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痕迹。也许,达赖集团从某些西方媒体那里学到了一些剪辑画面的技巧。”
事实上,任何看过这段17分钟视频的人都不难发现,这些影像材料明显是拼剪出的结果。一是视频拍摄的地点很难确定,即便有拉萨等地的镜头,看上去也是被人故意剪接过的;二是视频拍摄的时间无法界定,有些镜头是上世纪80年代拉萨骚乱时的场景,曾经在一些带有偏见色彩的西方媒体中出现过。而那些被捆绑的藏人更无法证实就是普通藏民。难怪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新旧混用,很难确定拍摄的时间和地点。”
多次造假歪曲真相
事实上,歪曲“3·14”事件的真相,已经被达赖集团滥用过很多次了。“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不久,达赖集团为了掩盖其阴谋分裂活动的事实,在互联网散布谎言,把拉萨等地的暴力活动说成是“中国警察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达赖集团甚至编造“警察假扮僧人闹事”的谎言,企图把犯罪事实的起因嫁祸于中国政府。
与此同时,达赖集团还“精心制作”了一段“武警殴打僧人”的视频录像,与此次达赖集团制假的伎俩如出一撤。当时录像播放后,很多人都对这段视频产生了怀疑,因为“殴打僧人”的武警怎么看怎么怪异,原来,这些武警穿的都是戏装。所谓的“武警殴打僧人”,只不过是前几年在拉萨拍摄电视剧的一段场景。
敏感时期散布7大谎言
今年对于西藏来说是敏感的一年,达赖集团显然要抓住这个“良机”,释放出各种谎言炮弹,以达到扰乱藏区秩序、破坏中央政府工作的目的。
3月10日,达赖在达兰萨拉举行了所谓的“和平抗暴50周年纪念集会”。会上,达赖一连讲了7大谎言:一是否认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把1959年西藏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说成是“和平抗暴”;三是企图赖掉从西藏撤出解放军的讲话;四是把旧西藏美化成“香格里拉”;五是诬蔑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人民陷入了“人间地狱般的苦难”;六是攻击西藏的宗教、文化、语言、民族特性濒于灭绝;七是企图把在汉藏民族之间制造仇恨和分裂的责任推给中央政府。
达赖这些颠倒黑白的言论,与铁的事实不符,也与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感情相悖。就拿第三条谎言来说,达赖1987年在美国发表“五点和平计划”,白纸黑字写着:“中国军队完全撤出西藏”,“移出汉人回中国”,以确保西藏的“非军事化”。可他现在又说自己从没有说过要解放军从西藏撤出,这难道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再有,达赖把旧西藏吹嘘成“自由的西藏”,不断为封建农奴制唱赞歌。难道达赖忘了,旧西藏把人分成三等九级,上上等人“命价即为与尸体等量的黄金”,而下下等人“偿命价为草绳一根”。难道达赖不应该为惨无人道的封建农奴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过50年的发展,如今,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这是对达赖所谓的“西藏人民陷入人间地狱般的苦难”的有力回击。
新闻分析
达赖是说谎行家
半个世纪以来,达赖集团千方百计散布谎言,不厌其烦地玩弄“文字游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西藏独立”寻找一切证据。
达赖集团的谎言大多都经过精心包装,再经过达赖的表演,更具有欺骗性。几十年来,达赖把自己塑造成“爱好和平、反对暴力的纯宗教人士”,以“宗教领袖”身份到处活动,他的话自然容易赢得一些人的好感。
在西藏敏感的日子里,达赖善于利用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或避重就轻,或以偏概全,或混淆概念,或有意歪曲。达赖谈人权时,回避西藏落后的农奴制;谈“高度自治”时,回避其“藏独”实质。达赖极力装出一副“和善”、“无辜”的形象,从而蒙蔽了很多善良的人。(杨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