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2日发表社论认为,奥巴马政府执政刚两个多月,美中两国元首就在伦敦有了第一次面对面会晤。美方为美中关系定下了“积极、合作、综合”的基调,这与中方倡导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异曲同工。“胡奥会”构建了中美关系务实合作的框架,交流与合作可望成为未来几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社论摘录如下:
奥巴马政府执政刚两个多月,美中两国元首就在伦敦有了第一次面对面会晤。美方为美中关系定下了“积极、合作、综合”的基调,这与中方倡导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异曲同工。“胡奥会”构建了中美关系务实合作的框架,交流与合作可望成为未来几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此次“胡奥会”的成果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确立了“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的双轨机制。布什政府建立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推动两国高层探讨长远的经济问题,已被事实证明是有成效的。然而,过去两国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的对话层次较低、影响较小,无法满足两个大国在这些领域增强战略互信的急迫需要。过去美方一直只将这个机制称为“高级对话”,而不是“战略对话”,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在这些领域还没做好准备,将中国看作“战略伙伴”或者“战略对手”。
如今两国同意展开“战略轨道”和“经济轨道”的高级对话,虽然没有如外界传闻的那样升格为副总统级,但把政治、安全、军事等问题升到与经济、金融、能源等问题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显然更符合作为世界超强的美国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发展全面、综合关系的现实需要。
“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今后将每年举行一次,从表面看似乎频率减少,但如果双方能做足准备功课,而且有日常交流沟通和各个级别对话机制做补充,相信这一年一度的高层对话机制会更有成效、更具可持续性。
第二,确认了加强经济金融领域协调合作的紧迫性。对美中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对话的重视,并没有抹杀两国在当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形势下,加强在经贸金融领域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国元首的会晤重点谈到了这方面的议题。
也许是心照不宣,也许是有意回避,胡锦涛并没提及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新全球货币和美国国债问题,奥巴马也没提及美国人耿耿于怀的人民币汇率和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双方对两国采取的刺激经济计划和救市措施的互相肯定,奥巴马承诺一旦经济复苏,将削减一半财政赤字,胡锦涛承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实际上就是缓解对方担忧的答案。
美方承诺加强金融监管,中方承诺继续推进金融改革,美方支持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都是当前形势下照顾对方关切必不可少的回应。
第三,确保了高层频繁互访和各级密切交流势头的延续。奥巴马接受今年下半年访华的邀请,就任不到一年就正式访华,这在美国总统中是史无前例的。两国领导人良好的工作关系乃至个人友谊,对于维持和发展两国关系至关重要。
美国海军司令拉夫黑德4月份赴华参加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仪式,以及中国军方高级将领年内回访,对于刚刚经历美国对台军售和南海对峙风波的美中两军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减少误解、避免误判具有重要意义。
正像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在“胡奥会”后所言,美中关系这次没有经历前几次政府过渡的艰难期,而是过渡得相当顺利,这是因为中国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中国,奥巴马政府必须务实地处理美中关系。
美中关系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起步不错,得益于奥巴马政府对于美中两国力量此消彼长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清醒认识,也得益于危机当前,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纷争,以维护国家现实利益为优先的正确抉择。
乐观之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美中关系未来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如果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两国,尤其是美方,能否克服短期行为,不做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事情?其次,如果金融危机化解,经济状况复苏,两国能否主动加快各自经济再平衡进程,而不是单方施压、两败俱伤?第三,战略互信严重缺乏的两个大国,能否谨言慎行,不挑战对方的核心关切,不发生影响全局的意外事件?第四,美国保守主义势力不时沉渣泛起,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两国决策者能否不被绑架,做出不利大局的政策选择?
对话与合作仍是回答这些疑问的正确途径。良好的开局为美中提升关系带来希望,但两国仍应以平常心,务实灵活地处理双边和国际问题。尽管美中之间还存在巨大鸿沟,但只要两国能沿着积极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轨道前进,就是两国和世界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