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牛跃光曾带江苏消防部队赶赴汶川一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11:22   公安部网站

  [ 主持人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了,我们都知道,牛总队长当时您带着江苏消防一支部队,赶赴汶川的救灾一线,我们先来看一段VCR,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 主持人 ]  刚才的这个短片把我们带回到一年前的汶川的灾区,带回到了轰轰烈烈的救灾一线,当时牛总您是带着多少人奔赴的前线?

  [ 牛跃光 ]  我当时在国防大学学习,在北京。国防大学安排我在国外考察,当听到地震灾害的消息以后,我们焦急万分,就想尽快的在第一时间内赶回国内,参加救灾。我记得我是14号中断访问从布达佩斯返回国内参加救灾的;会同我们江苏省的第三批,有300多个人,到达灾区。这次灾害江苏省总共派去了505名消防官兵,投入了抗灾的一线。我们主要是在北川,什邡,都江堰,三个作战区,先后从废墟下,我们独立的作战,总共挖出来82名老百姓,其中活着的有79人。

  [ 主持人 ]  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从刚才的短篇当中我们也看到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营救已经被埋压125个小时的熊吉才时,你们接到指挥部撤退的命令,当时要求两个小时以内两万多人全部撤出北川,在这种危难时刻你却向指挥部请示要求带着10名无锡消防官兵留下继续施救,我想您在生死关头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家人,就在那一刻,您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家人及。广大网友特别想知道,您当时内心是怎么想的?

  [ 牛跃光 ]  我记得那是去年的5月17号,我们早晨发现了熊吉才。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废墟下埋了4天4夜,发现他的时候能隔着倒塌的10几米高的楼层听到他的一点声音。我们从早晨组织了几十个同志和一台吊车,在那里来抢救他。那是下午的三点左右。我们突然听到消息,北川县城的唐家山堰塞湖要溃堤了。当时在北川县有我们400多个官兵在县城不同的地方搜救被埋压群众,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指挥员,我首先要考虑我官兵的生命。

  [ 牛跃光 ]  我就向指挥部请示报告。当时的北川的指挥部是绵阳市的一个副市长,我问他唐家山堰塞湖是不是决堤了,他当时告诉我,暂时没有决堤,但是这个库十分危险。我说我现在有3个地方都正在救人,有几个被搜救群众还活着,能不能给我几个小时,他说专家目前正在论证。当时我就决定带着身边10几个战士,冒着危险也要把被埋压的受伤群众抢救出来。

  [ 主持人 ]  有没有想到家人,那一刻。

  [ 牛跃光 ]  我也是一个父亲,孩子正在上大学,当时撤退的时候,碰巧碰到熊吉才的女儿,她叫熊枭,是一个初中生,羌族人,这个孩子我们停下的时候,她一直在我身边,她知道我是个指挥员,她把希望都寄托到我们参加救援的每一名官兵身上。当时看到我们停下来,就拉着我的衣服说,叔叔你还能不能救我爸爸,我说孩子你放心,我要对你爸爸的生命负责,还要对你周围叔叔的生命负责。孩子也比较懂事,他说叔叔你要撤了以后,我爸爸就没命了,我说孩子你放心,只要洪水不下来,我们一定千方百计把你爸爸救出来。

  [ 牛跃光 ]  因此我决定带着撤退到我身边的10名官兵,继续到埋压熊吉才的废墟旁边对他进行抢救。在5点钟的时候,指挥部传来消息,说专家通过论证,堰塞湖确实危险,随时都有溃堤的可能,建议我们立即撤。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一下就扑到我身上,他说叔叔啊,他说洪水如果到不了埋我爸爸的这个地方,你们还能不能来救我爸爸,我说孩子你放心,当时我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我为了坚定孩子的信心,我就说有我们在,绝对不会放弃你的爸爸。我一边组织大部队撤退,一边继续组织开展搜救工作。在组织熊枭的姥姥、熊吉才的亲属撤退后,最后叫这个孩子走,这个孩子死活不走。

  [ 牛跃光 ]  看着这无助的孩子,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就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了自己的孩子,说熊枭你吃点饭,你要坚强,我们在救你爸爸的时候,你千万要配合我们,所以我们一直不间断地进行作业,用尽了我们江苏带的所有的器材。同时呢,我们征集了三辆车,就是一旦有事的时候,也能把孩子和战场上的人拉走。我们一直工作到晚上19点,施救了20分钟,终于把熊吉才救了出来。当时在场的人员情不自禁地拥抱起来。我们把救护车从山上调下来,直接把熊吉才送到医院,目前熊吉才同志恢复得非常好,现在正在重建自己的家园。

  [ 主持人 ]  现在你们跟熊吉才和她女儿还有联系吗?

  [ 牛跃光 ]  我们成了生死之交。

  [ 主持人 ]  难怪当时在废墟上的许多灾区群众说,只要看到我们消防队员橘红色的身影,就会看到生的希望。

  [ 牛跃光 ]  是这样,目前我们一直跟熊吉才和熊枭保持着联系。前一段时间我还问熊枭学习的情况,孩子很懂事,因为地震她失去了妈妈。她指着那个房子说,她说我妈妈就埋在这废墟下。我想,这孩子已经失去的妈妈,不能再让他失去爸爸。

  [ 主持人 ]  对,我相信在汶川,在四川灾区救灾的这段记忆,对你来说可能像烙印一样深刻,当时您作为指挥官要保证您从江苏带过去这支部队的安全,保证所有的官兵一个都不能少,这可以说是血肉相连,责任如天。现在你回想一下,感觉当时最艰难的是什么?

  [ 牛跃光 ]  我感到最艰难的是当时我们抢救的大学生,他叫刘畅,他是西南大学的学生,他在北川交通局实习,当时双腿被倒塌的大梁紧紧地压住。

  [ 主持人 ]  我们从北川那个地方,它叫擂鼓镇,我们当时到的时候是天下大雨,电闪雷鸣,战士们背着抢险救援的器材,每个人身上担负着20多公斤重的一些器材装备,冒雨行军7个多小时到达北川县城。

  [ 主持人 ]  当时由您带队吗?

  [ 牛跃光 ]  当时我们的武副总队长带队。我是15号的晚上带领第3批人员进驻北川的,那天晚上,我说艰苦主要是指那些救援的战士。一个卡车司机名叫陈坚,他整个身体被石板压得严严实实,只是露着一个头。因为救援救了一天,我们想尽了所有方法,最终用千斤顶一点一点地支开石板,把他抽了出来。因为救人救了一天,战士们都非常劳累。然后从北川再到医疗点,大约有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10几个战士要不间断地轮流抬着他,大家累得实在抬不动了,但是看着他奄奄一息的情况,战士们又硬是拼着命把他往山上拉。

  [ 主持人 ]  那个时候你们觉得很无奈,很艰难吗?

  [ 牛跃光 ]  很无奈。当时我们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哭了,这么一个人在废墟下用电话给他家人通了电话,他就说我想活着,我想孝敬我的父母。我们那天拔出来总共有两个人,当时要是道路通的话,我想两个人就可能生还。还有一个是一个女大学生,当时我们送他这两个人的时候,因为工作到接近11点钟,那时候交通太困难,真是叫天天不灵,感受到极度的疲劳,同时呢,拔出来的人没有坚持住,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 主持人 ]  是一种对生命逝去的无奈。

  [ 牛跃光 ]  是,我觉得在对陈坚和那个女大学生,就因为道路不通,拔出来后最后停止了呼吸,我们从废墟里拉出来的82个人共活了79个,就是他们两个人,在送去医疗点的路上离开了世界。

  [ 主持人 ]  其实通过您刚才讲的这些,我觉得在您看来,最艰难的并不是苦和累,而是你们把人救出来之后,没有能够挺住没有能够活下来,这是让您最心痛的事。您从事消防工作有多少年了?

  [ 牛跃光 ]  我从事消防工作已经35年了。

  [ 主持人 ]  这35您的工作当中,除了那次抗震救灾,还有什么事情让您非常难忘。

  [ 牛跃光 ]  应该说当失去战友的时候那是最难受的。消防部队长年工作在一线,冒着生死与火灾和一切灾害做斗争。我曾经在山东工作过,黄岛大火到现在历历在目,那里埋着我14名战友,那也是惊天的大火。两个五万吨的油罐,三个一万吨的油罐,十几万吨的原油发生火灾。现在想起来既后怕,又为失去战友而感到心痛。在湖南衡阳,当时我在公安部消防局当战训处长,后来去了现场看了一下,有20名官兵牺牲了,我们江苏消防部队去年因为抗击台风,也有两名我的战友、合同制消防员倒在了救灾现场。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悼念,同时呢,我也为他们为国捐躯而感到自豪。

  [ 主持人 ]  这35年的消防职业生涯,可以说消防这份事业已经成为您生命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您是不是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 牛跃光 ]  应该说我是一当兵就是当的消防兵,从战士干起,一直到总队长,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同时我又感到我肩负的责任重大。因为火灾随时可能发生,大的灾害极有可能夺取人的生命,我们一直在战斗着,在勤奋地工作着。我想最大限度地尽我们消防官兵的努力减少火灾的发生,尤其是防止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这恐怕是我干到现在还感到愉快的、乐在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 主持人 ]  假如时光倒流35年,给您一次机会重新选择职业,您还会选择消防吗?

  [ 牛跃光 ]  肯定会的。

  [ 主持人 ]  可以这样说,抗震救灾也好,黄岛火场也好,都是非常时期消防部队开展的爱民活动,那么我们公安机关的大走访活动应该是和平时期开展的一次爱民实践活动,牛总队长,经历了抗震救灾、黄岛火场,经历过这么多艰苦的考验,您是怎样看待大走访的?或者说您是怎样理解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

  [ 牛跃光 ]  我觉得和谐它分内和谐和外和谐,“大走访”活动它是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的一个继续,一个发扬,一个发展。我们在“大走访”活动中既是快乐的创造者,也是快乐的享受者,这是一种内部的和谐。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老百姓的一些疾苦,改进我们的一些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平安和谐,这是一种外部的和谐。我就有这么一种体会。

  [ 主持人 ]  说得非常好,通过“大走访”您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牛跃光 ]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我们了解了人民群众,群众也了解了我们公安消防官兵。

  [ 主持人 ]  好,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提问。网友“不声不响”问,我知道发生火灾应该打119求救,那么发生突发事件或者灾害事故时,我们作为老百姓可不可以向消防部门求援?

  [ 牛跃光 ]  完全可以。

  [ 主持人 ]  也是拨打119?

  [ 牛跃光 ]  是的。

  [ 主持人 ]  好的。来看下一个问题,网友“草莓布丁”问,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注意防火呢?

  [ 牛跃光 ]  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原来艰苦的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一个柜子,几床被子,现在生活好了,电器多了,火灾的隐患也会增多。从消防安全方面来说,我们建造和装修房屋,首先要考虑使用不易燃烧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居民火灾的源头。同时家用电器也尽量要使用质量比较好的。从我们江苏发生的火灾来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电器问题引发的。因此我们在家庭日常生活当中,在用电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格外的小心。家里如电熨斗、电吹风、电视机、电脑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因为一个身体再好的人他也要休息,休息时如果电器还在使用,就容易出问题。因此在使用电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经常检查,这是一个,第二个来讲呢,就是电器的安装要规范。

  [ 主持人 ]  你能打个比方说一下吗?

  [ 牛跃光 ]  比方说我们使用的电熨斗,最好有保护器,就是忘了关的时候它可以自动关闭。应该说质量比较好的电熨斗目前已经有了这种安全防护的自动断电的装置。再一点就是居民家中,我们使用的煤气、天然气、液化气这方面,按照规定每年都要对使用液化气的灶具要进行检查。因为它有一些东西像导气管,经过长时间使用以后会老化,老化以后就可能漏气,容易发生一些问题。每年居民家庭当中,因为用气不慎引发的火灾占了很大比重。

  [ 主持人 ]  咱们看下一个问题。网友“牛年大吉”说,我们最近在电视上看到,在扑灭央视大火过程中,有一名消防官兵牺牲了,是不是在灭火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种官兵伤亡的情况呢?

  [ 牛跃光 ]  这个光荣牺牲的张建勇同志在危机面前体现了消防官兵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下来的时候把空气呼吸器的面罩让给了央视的一个老师傅。火场中的牺牲是会有的,我们因此在认真研究怎么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江苏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个就加大了官兵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原来我们是每个战斗员一个瓶,现在我们有两个备用瓶。同时还在研制能够长时间使用的空气呼吸器,现有的空气呼吸器一般来讲,能用半个小时到45分钟。

  [ 牛跃光 ]  央视大火发生以后,我们马上吸取教训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能使用两小时的氧气呼吸器和4小时的氧气呼吸器。改进个人防护装备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加大了模拟训练的力度,就是我们模拟各种灾难的现场,目前江苏消防总队有一套完备的训练措施,使战士能够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一瞬间产生的热量,从而掌握怎么避免事故发生的技能。第三个就是从质量上和程序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我想随着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官兵个人防护设备的增多,官兵伤亡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但是在抢救人员生命的同时,牺牲还是会有可能发生的,是不可避免的。

  [ 主持人 ]  网友“绿野仙踪”问,现在私家车特别多,他们住的居民区私家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很严重,假如小区里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开不进来怎么办?

  [ 牛跃光 ]  这也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热点,我们生活越来越好,车子越来越多,车库不够用,这样往往就会把原有的消防通道占用了,目前我们使用的办法是把消防通道要留好,因为我们的消防车到达现场以后,一个是要有一个宽度,第二个是我们的举高车需要有一个展开的平面。所以现在江苏在物业管理方面,我们结合新的《消防法》的颁布实施,想把小区的消防通道问题提升到从法律上、法规上来定下来加以治理,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防止发生火灾事故以后,消防车到达不了现场。

  [ 主持人 ]  这次“大走访”活动非常受群众欢迎,既然大走访是一次亲民、爱民、利民、惠民的活动,那江苏消防有没有考虑过把“大走访”变成“长走访”的问题?

  [ 牛跃光 ]  我们最近也在研究,既然老百姓欢迎,我们就要从制度上把“大走访”确立为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来长期抓下去,建立“大走访”长效机制。

  [ 主持人 ]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牛总的介绍,也感谢网友们的参与,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 牛跃光 ]  谢谢各位网友,欢迎各位网友有时间到江苏消防来走一走,看一看,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消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