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7日电 伦敦G20领导人峰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国际社会对中国影响力的上升依旧讨论热烈。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署名文章,对中国如何有效发挥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分析。文章摘录如下:
这样一次高调的并且具有实质性的国际峰会,在很多方面是对现存国际体系权力分配的大检验。
从这次峰会上,人们可以看到老霸权如何接纳新兴力量,及其新兴力量如何在现存体系中崛起的问题。这尤其表现在中国身上。
中国无意主导国际金融体制改革
这次G20峰会前,中国对改革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极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副总理王岐山等先后发表文章,主张要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并且提出了诸多具体的方案,例如发展出一个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增加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作用等等。
中国的呼声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积极回应。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期望很大,希望中国能够领头来改革现存国际金融体系。
但是,从这次峰会上来说,历史还远远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中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更没有强烈的意愿来进行所谓的权力转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和现存制度和平相处。
G20之前,中国充其量是表达其对现存体系没有能够有效阻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满,希望改进现存体制。
G20峰会的结果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和西方答应中国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与代表权。中国强调的IMF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也得到了回应。
“大国责任论”呼声会越来越高
这些当然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西方和美国乐意这样做,因为这无疑是在消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外部挑战的同时,强化现存体系的能力。
因为是巩固现存体制,这次峰会的最大赢家还是美国和西方,因为这个体制是他们所主导的。美国的最大目标本来就是世界各国一同来拯救经济,因为一旦经济恢复,美国又会回到从前的霸权地位。
美国尽管也有妥协,例如同意一定程度的国际监管(对对冲基金和评级机构等),但这方面纯粹属于虚的方面。国际监管的效力如何取决于IMF等国际机构,而美国会继续主导这些国际机构。
中国和新兴国家通过在现存国际金融体制中提升自己的做法相当理性。一则这些经济体没有其他的体系可作选择,二则这样做有助于他们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和平崛起。
也可以预期,随着中国的发展,来自发达国家的有关“大国责任论”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
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内部各种制度建设。
在美元和黄金脱钩以后,美元的强势不仅在于美国所建立的国际体系,也在于美国庞大的实体经济,在于美国内部的各种制度建设。美元成为储备货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际社会存在着一种对美元的主观期待价值和信任感。
同样,国际社会是否对人民币产生足够的主观信任度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中国能否进行有效的内部制度建设。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承担国际责任还是国际主导权,都包含有巨大的代价。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可推卸应当承担的责任,但也没有必要去作过度的国际承诺,更没有必要过早地去争取国际主导权。 (郑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