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按地域与层级决定6万驻京办存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00:19   CCTV《新闻1+1》

  CCTV《新闻1+1》4月9日播出《驻京办:撤销?转型?》,以下为节目实录:

  山东潍坊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引起舆论一片叫好声,缩减驻外机构,节省政府开支,潍坊破冰之举能否引起连锁反应?从开办饭店、宾馆,服务地方官员,到跑步进京,亦官亦商,各地驻外办功能逐渐错位,甚至异化,乱相之下驻外办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进行职能转型?《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吃正宗的、地道的地方菜,一个首选就是这个地方的驻京办。但是对于那些喜欢吃山东潍坊菜的人来说,从今往后如果您仍然想吃这口的话,就只能去潍坊当地了,因为存在了二十多年的潍坊驻京办目前已经被撤销了。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关于驻京办到底是应当存还是留的争议是一直有的,问题是为什么是从潍坊开的这个口子,而且人们的问题是,对于生活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来说,产生于计划经济的驻京办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李成言教授,稍候李教授会给我们有一个解读,首先我们还是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潍坊这次撤掉驻外机构的来龙去脉。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我们的记者来到了潍坊市驻京办事处——潍坊之家,这个占地4000平米,位于后海边胡同里的二层仿古建筑如今已经大门紧闭。近几天,许多媒体报道了潍坊市撤销了设立二十六年的驻京办的消息,此举一出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发现,入口的玻璃门上贴着“内部装修”的字条,透着玻璃望进去,大堂内已经空空如也,客房的窗户上都贴着封条,封条上的日期写着2008年10月15日。潍坊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驻外办的撤销的呢?

  据了解,今年1月14日,山东省潍坊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2009年1号文件《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意见中对市政府驻北京、上海、深圳等11个办事处实行撤销机构、挂名保留的做法,即注销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取消单位规格,暂保留原有机构名称,继续处理遗留问题,并要求3月底前全部完成。

  目前,潍坊驻京办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大部分陆续安置完毕,仅留有部分财会和看守人员在做善后处理,而潍坊市所有的驻外办事处中,除了驻青岛办事处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的已经全部被撤销。

  潍坊市人事局介绍,潍坊市各个驻外办事处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出门办事买不到车票,住宿不好找地方,人们又没有电话和手机,办事不方便,就需要办事处帮忙联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驻外办事处确实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现在之所以撤销,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媒体评论更多的一个原因是,潍坊市大部分驻外办都在搞经营,由于有的驻外办经营不善,有两办事处出已经累计欠款2000多万元,有三家办事处已经停止开展业务,因此,潍坊市的撤销举措也是减少公共财政的浪费。

  目前在北京,各种驻京机构要超过一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一百亿以上。这样算来,加上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的驻外办,公共开支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媒体对潍坊此举持支持赞同态度。但潍坊市的相关部门却还是采取了非常低调的态度。潍坊市委宣传部解释说,主要是怕伤害到兄弟城市的感情,毕竟大多数城市并没有撤销,大规模撤销驻外办,潍坊此举确实得到了不少叫好的声音,但同时也带给人们许多思考,撤销了驻外办是否就能产出积弊,对于外全国各地依然存在的大量驻外办,他们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主持人:

  说了这么多年,终于从潍坊这儿拉开了一个口子,我想知道您作为一个学者怎么评价?

  李成言:

  我觉得潍坊驻京办正式宣布撤销,这的确是一个标志性的意义,这一个事件我觉得最重要的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告诉我们在北京这些驻京办是完全可以撤销的。

  主持人:

  我觉得这话,您是不是说得太早,因为毕竟它刚撤了几天,是不是它撤了以后一切都能正常运转,是不是还能假以时日去观察?

  李成言:

  可能会有一个时间过程,因为以前已经习惯于这种有驻京办和北京关系的工作,当然它需要有一个过渡过程。但是我觉得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网络时代驻京办那么重要吗?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我觉得现在地球都是一个地球村了,难道中国就这么远需要一个驻京办专门来联系工作,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奇异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潍坊撤销驻京办就告诉我们,全国在北京的驻京办都可以撤销。

  主持人:

  您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潍坊撤销驻京办这件事,做这件事的人很低调,但是包括您在内的很多评价却很高调,这怎么回事,是不是因为刚才我们关注到这个短片里面,潍坊当地的同志也说了,怕引起兄弟城市的一些反弹,您怎么看?

  李成言:

  我觉得这个很好的,为什么呢?第一,潍坊撤销了驻京办,它是走在前面,是第一个这样做的,所以它怕引起不同的反响,尤其怕引起对它的一些指责,当然他做这个事情一定是低调的,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另外,政府做事就应该保持一个低调,而不应该做了以后大张旗鼓得去宣传,好像通过这个做成一个什么形象工程一样,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是虚的。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这个低调还要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撤的以后可能会对他们在工作上会有一定的影响,你说一点影响我觉得不可能,为什么呢?驻京办的存在就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在一些方面,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这个历史过程当中,的确驻京办是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随着现在的发展,你都可以看出来,驻京办在北京的花销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也是不堪压力,怎么办,它就要改变这个局面,怎样改变呢?我觉得潍坊的改变走在前面,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可能会工作带来一些不方便,所以它就有可能采取低调的办法,慢慢去处理、消化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做得很好。

  主持人:

  我们刚才听的是学者的相对远距离的观察,接下来我们连线的是一位记者,她是来自《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晓,来自一位记者相对近距离的观察,我们来听听王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王晓,您好,电话断掉,我们稍候再联系她。

  刚才您说,很多事情现在因为是世界已经是地球村了,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中国国内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个,比如说各级地方政府就会说了,有一些事情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比如说一些信息,包括一些官场的信息包括一些经济上的信息,就得面对面的才能得到,所以我觉得这个有必要。

  李成言:

  你说这个有必要还是一种传统思维的逻辑,它还没有真正的改变,我觉得在网络时代,面对面也可以,没有问题,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这么发达,你在电话上照着你的镜头去对话,完全可以,和近距离感是一样的,为什么必须要到北京,而且住在驻京办,驻京办的人又专门去拉关系走后门,专门去找见一个人呢?过去驻京办就是这样,我要到北京,我要办的事你一定要给我办好,我到北京我要找的人你一定要给我找到,他就是承担这么一个任务,其实这个任务是错误的。

  主持人:

  我们的记者联系上了,我们先听听他在采访的过程中都有什么样的信息,王晓,你好。

  王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董倩,你好。

  主持人:

  据你的采访了解,为什么取消驻京办,是从山东潍坊开始的?

  王晓:

  我采访的时候主要听到这样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这一届潍坊的领导班子,从整个的领导班子他们是必须富有创新精神的,之前这边的事业单位改革也是从2003年就开始了,下面大家都在说,这个应该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另外,这个也是我在下面听到的一些声音,潍坊下面的这种驻地办已经名存实亡了。政府里面有一个官员跟我说到,他到政府十年了,他到北京这么多次,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找过驻京办,因为现在可能也是下面的比方说民政局要找上面民政部,我直接可以联系,这种对口的甚至网上就有这种平台可以联系的,所以驻京办它的职能可能慢慢在退化。

  主持人:

  王晓,在你的报道里面,我们知道潍坊几乎把它所有的驻外办事处都取消了,但是唯独留下了一个青岛办事处,这是为什么?

  王晓:

  这个主要是为了适应潍青一体化的工作需要,青岛和潍坊的经济合作项目比较多,而且每年还要开展青岛潍坊周的活动,所以就把青岛的办事处保留了,但是它保留之后也是发生一个变化,因为它以前是属于政府部门的,但是现在划到了发改委下面,一个经济合作的办公室,所以这样等于它过去迎来送往的职能就取消了。

  主持人:

  纯业务的。

  王晓:

  对,纯业务的对接。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给你,我们在你这篇文章里面看到了你也采访过其他的一些省市驻京办的负责人,在对他们的采访过程中,你有没有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驻京办存在的必要性都有哪些?

  王晓: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截访、维稳的工作是很重的,尤其这两年可能越来越重了。另外一个,也是我在采访武汉驻京办这边了解到的,他们主要是在信息服务包括招商引资上面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主持人:

  好的,谢谢王晓。

  李教授,刚才近距离采访这件事的作者说了,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截访、维稳,第二个就是说就是要经济上的信息更迅捷一些,这就说明有存在的必要,您为什么觉得一点存在的必要都没有?

  李成言:

  我觉得截访、维稳它有不同的系统在关注,在做这件事情,不一定必须要由驻京办来完成,事实上现在很多截访、维稳等于公安部门等等一些系统在完成的,我觉得这个不是最大量的工作,驻京办在过去更多是信息的沟通,因为过去信息是不畅通的,不对称的。

  主持人:

  电话、手机都不方便。

  李成言:

  都不方便,可能一个省和中央的电话就是驻京办这么一部电话,摇着摇着赶紧说几句话,的确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确实很需要,但我觉得现在不至于这样子的。

  主持人:

  但是您看省级的驻京办还有地市一级的驻京办,还有县级的驻京办,应该一笔取消还是应该留点。

  李成言:

  我觉得驻京办的存在要继续存在下去的话,我觉得要区别对待,可能有一些级别的驻京办还是需要的,比如我认为比较边远一些地方,驻京办很需要的,尤其是比较落后的,新疆、西藏、内蒙、广西这样一个边远的省份,又贫穷落后的地方,如果在北京有一个驻京办确实能起到很多招商引资、信息沟通以及来往人的一些接待,及其他们关系的打理,都可以的,我觉得很正常。因为它距离太远,比如要跑一个人,到新疆来回跑一个人,双倍的成分,那是需要很大的代价的。我觉得可以说一千公里以内的省份没有必要搞驻京办,因为它要进北京,一个动车组三个小时就到了,很快的,很方便的,它既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又不存在招商引资,没有人干的问题。

  主持人:

  您刚才是从地域上来说的,如果从层级上来说,如果只保留省级驻京办,把地级以下的驻京办都取消掉,可行吗?

  李成言: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再有一个想法就是根据级别,省里的副省级的可以由一个驻京办,其他的都可以撤销,但是可能有一个过程,一年两年时间上给它一个分批来完成,你不要一刀切,因为一刀切不现实,它搞了这么多年,有一个惯性在那里,所以我觉得可以分不同的级别,来慢慢去解决消化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的,省一级可以搞,下面的可以逐步撤,另外将来下面有一些事情可以通过省驻京办完成,代替地级、县一级、其他系统的驻京办的要求去做,完全可以的,我觉得这个是可行的。

    相关书籍阅读:

    改革精英的财色腐败历程:驻京办主任

    中国首部现代官场现形记:驻京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驻京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