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陆空联动:另一种生机的可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13:45  新世纪周刊

  在陆路交通几乎全部损毁的情况下,水运、空运、运输调度部门的集体行动,为灾区提供了另一种生机,打通了另一 道顽强的前后方生命线

  -本刊记者/张玲玲(发自成都)

  2003年9月28日,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由交通系统管理的机场——四川九寨黄龙机场(以下简称“九黄机场”) 通航时,由建设者转为管理者的四川九寨黄龙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朝金没有料到机场一年后的迅猛发展,更没有预见 到机场会成为5年后大地震中“孤岛突围”的中流砥柱……

  水上、空中运输打通了灾区最困难的点,道路运输把点连成了线、织成了面。空运、水运、道路运输撑起的“生命之 网”,为灾区救援提供了强大的接力通道、持续通道。

  而今,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他们的使命依然在继续。

  水上交通生命线

  1996年,四川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大部分水运资源被划归重庆,四川的水运发展一度处于低迷状态。近年来,四 川大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水运交通也成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如何加快发展水运?成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四 川水运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就是先前发展不甚完美的水运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却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水上交通生命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震后,通往汶川县映秀镇公路全线中断。四川省交通厅在全力组织公路抢通的同时,决定迅速打通都江堰经紫坪铺 水库至映秀镇的“公路—水路连运救灾通道”。紧急调动的19艘冲锋舟、海巡艇和20余名船员就从泸州、成都等地集结在 无任何通航设施的紫坪铺库区,开始了水路抗震抢险人员、物资的紧急运送。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四川省副省长王宁、省交 通厅长高烽前往映秀镇指导道路抢通工作,也是乘坐海巡艇及时到达,做出了“两面夹击,中间开花,全面推进”的公路抢通 战略部署,为快速抢通进入映秀的公路赢得了时间。

  在广元,进入青川县的212国道、105省道、金子山—乔庄县道全线断道,广元市交通海事部门立即在白龙湖上 架起了一条震不垮的生命线,同时,成都、宜宾市交通海事部门也紧急抽调海巡艇和驾驶人员赶往广元进行支援。昼夜发航、 护航,维持客货运输秩序,运送抢险部队、医护人员进入沙洲、木鱼等重灾区。2008年5月15日,他们还出色的完成了 护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入青川木鱼重灾区视察的任务。

  连接绵阳、平武的桥梁断裂坍塌后,南坝镇何家渡口成了平武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何家渡是一个季节性渡口,一年 只有两个月的通航时间,堵口仅有一只准载15人的非机动船。因为公路不通,其他船舶无法运进来,这艘小渡船就成了搭载 生命的“诺亚之舟”,每天平均有5~7千人次的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通过渡口快速运送。与此同时,在地震形成的多个堰塞 湖中,交通海事部门还投入多艘橡皮舟,紧急转移灾区群众。截至目前,交通海事系统一同投入130余艘船舶,完成近万个 航次,完成抢险人员运送113800多人,运送受灾群众44500多人。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河流众多,曾有“千河之省”的称誉。全省有通航河流176条,通航水库、湖泊147个, 等级航道4026公里,港口61个。水运具有占地省、运量大、能耗低、成本少、污染小等特点和优势,在重特大件运输及 集装箱运输中有独特的作用。四川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水运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陆路交通方面,四川已经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地震已将单一依靠陆路交通的劣势展露得淋漓尽致,在灾后重建中 ,如何推进水运、陆运等交通资源的综合开发,科学发展成为一个关键。

  航务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四川建设航运枢纽,必须重点规划建设与铁路、公路有效衔接的大吨位、集装箱码头, 配套建设进港高速公路、铁路,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同时,大力推进水运出川大通道建设,提高长江黄金水道四川境内的通 过能力,加快推进岷江综合开发和嘉陵江全江渠化。泸州、宜宾要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必须加快与长江干流相连的 嘉陵江、岷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而水运体系的建设,则重在协调,既要充分发展水运,也要加强对优质岸线和陆域资源的控 制和保护,避免零散、无序开发以及重复建设,同时应打破行政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体系。

  运管局:没有硝烟的战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 组织”,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三面锦旗,如今就静静的挂在四川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的 墙上。办公室主任卢涛告诉记者:“这些荣誉,在运管局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因为成都的震感也非常明显,卢涛和同事们都下撤到了一楼大厅办公。地震发生后一小时,运管局党委就启动了应急 预案,成立抗震救灾道路运输保障指挥部,全部职工进入应急状态。在通讯中断、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卢涛和其他的同事被派 出,分别前往成都市内各大车站,就地组织车辆,做好应急运输准备。同时,“局里还主动派人到省武警总队衔接,保证了在 第一时间派出37辆客车,把首批800多名武警官兵送往都江堰重灾区”。

  5月12日晚,通讯恢复,运管局向全省发出动员令,组织车辆到成都集结。5月13日晨,12个工作组开始抢运 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和救灾物资。1098辆客车、238辆货车,向灾区运送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医疗救援人员 3.2万人,救灾物资2100吨。

  在抗震救灾中,无论是航空运输,还是铁路运输,最终都要通过道路运输将人员、物资运到目的地。在这场异常艰苦 的战斗中,运管局做到了抗震救灾车辆需要多少就调派多少,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调,需要送到哪里只要道路条件许可就第 一时间送到哪里。在交通运输部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运管局圆满完成了抢运救援队伍、受灾群众和救灾物资以及“ 阿坝灾区群众爱心接力运输”、“服刑人员千里大转移”、阿坝州活动板房运输等各项“急、难、险、重”的道路运输保障任 务,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道路应急运输保障调集客货车辆规模最大、运送人员物资最高的历史纪录。

  2008年5月19日,为了及时把阿坝州等重灾县受灾群众安全转运到成都,一项名为“爱心接力运输”的专项行 动迅速启动,400余辆客车启运,2万重灾区群众被转运到到成都,4万群众被转到轻灾县。

  为了确保位于重灾区茂县的阿坝州监狱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监狱的安全稳定,从2008年6月14日到23日, 运管局组织了4家运输企业的62辆客车、9辆货车组成运输保障车队,累计出动车辆450车次,行程1.35万公里,转 移服刑人员1890人,运送押解监狱干警和武警官兵4600余人次,顺利完成了监狱的“千里大转移”。

  和全省各个行业一样,地震后,四川道路运输行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全国运输企业经济损失7.3亿元,运管部门经 济损失2.75亿元,汽车站场经济损失7.4亿元,全省39个县级以上客运站、342个农村客运站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旅游客运全线停运。

  2008年6月开始,在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汽车站场灾后重建工作开始展开。根据汽车恢复重建 计划,四川省共有381个恢复重建项目,截止2009年4月28日,全省恢复重建客运站项目共开工211个(含95个 完工),占恢复重建计划的55%。

  因为受损严重,受损车站业主无力独自承担灾后恢复重建,为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运管局一方面积极争取交通运 输部资金补助,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对于那些适合市场化经营的项目, 进行有偿投资或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对投资效益相对较差、建设周期相对比较长的项目采取投资补助等措施。

  除了站场重建,对于大部分旅游线路停运的运输企业,运管局出面协调,在保留他们旅游线路经营权的前提下,把企 业的运输车辆先调配到其他线路的运行上,分流一部分企业的经营压力。运管局还与18个省市协调后开通省际班线,因为道 路条件正常班次无法运行,就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通适合现在交通条件的应急班车,“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对运输企业也是 一种恢复。”

  九黄机场:孤岛突围

  九黄机场的诞生,源于四川省那处著名的景区——九寨沟,由于地形地貌原因,从成都去九寨沟的陆路从来都是险峻 异常,许多旅客在夜间行进的车上,往车窗外低头一望,车沿崖壁走,脚下便是湍急的岷江,紧张到睡不着是家常便饭。如此 路况,严重影响了九寨景区所在地阿坝州的旅游经济,1998年,四川省决定由省交通厅牵头,修建九黄机场。地点位于阿 坝州松潘县境内,距九寨沟景点80公里,黄龙景点52公里。

  “很多人以为九黄就是小机场,其实不是。我们的跑道3200米,可以起降737、757。”吴朝金说。

  2004年,九黄机场的吞吐量就达到了80万,“通航第一年就不够用了”。而且,它的建成通航,对四川省全省 的旅游产业,特别是阿坝州旅游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统计表明,九黄机场通航后,四川全省旅游产业收入连续保持了 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截至2007年,四川省旅游产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阿坝州的旅游收入从机场通航时的25亿 元,增加到2007年的75亿元。

  地震发生,阿坝灾区与成都连通的陆路交通全部中断,除了一条通向甘肃兰州的陆路,九黄机场成了当地唯一能够同 外界保持通畅的运输中转站。很快,一场孤岛突围的攻坚战,围绕“疏运旅客,运送物资,转运伤员”三个主攻方向打响。

  13日晚滞留在九黄景区内的旅客人数开始被统计陆续疏散,但因为陆路中断,临时涌入机场的旅客却多达1500 0多人。当时的九寨航线,以成都—九寨—成都为主,但成都双流机场因为要执行救灾飞行保障,没有办法完全保障民用航班 起降,一时间,机场滞留旅客达到20000多人。为了缓解滞留压力,“我们上报了省交通厅,要求协调相关部门临时增加 重庆及西安航线的航班架次,通过这两地尽快疏散滞留旅客”,副总吴朝金告诉本刊记者,“最后,20000多人中从机场 疏散了1万5千人,还有六七千人包车从600多公里外的兰州走”。

  就这样,“5·12”期间,九黄机场共紧急疏运滞留旅客近15000人,航班起降220余架次,协调加班航班 60余架次,转运危重担架旅客20多人,受困重灾区伤员220多人,重灾区受困群众2000多人,运送救灾物资85吨 。除此之外,他们还保证了救援部队、专家官员进出灾区的顺利进行。在疏运滞留旅客、担架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过程中,虽然 面对极大的压力,九黄机场没有发生一例不安全事故或事故症候,没有出现一例投诉,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运输方式,突 围孤岛,为灾区架起了一条空中生命线。

  震后,九黄机场的航空运力主要用于运输救灾物资、人员和干线航班运输。现在,几经修复的进入灾区和九寨、黄龙 景区的多条交通要道,在未来的3~5年内,仍不能满足车辆和旅客的安全通行要求,如此境况下,机场成了阿坝州旅游经济 恢复的主动脉。尽管四川省政府已经启动灾区道路计划,启动成兰铁路建设,但依照目前的道路交通条件,3~5年内,由于 陆路可能出现的通而不畅的制约,机场将成为旅客、灾后重建人员、重要物资运输和藏区稳定保障的唯一畅通运输渠道。

  受陆路中断的影响,阿坝州的旅游经济自去年来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为了尽可能减少阿坝的经济损失,九黄机 场公司及时委托四川省建筑科学院对机场的房屋及辅助设施进行了震后损伤检查评定,组织了危及机场安全运行的灾后恢复重 建项目评审,包括道路检测及维修,修复受损的围界等,努力使机场保障能力尽快恢复到震前水平。为阿坝州旅游经济的尽快 复苏提供有效的交通保障。

  2006年,九黄机场进行了二期扩建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为2015年年吞吐量183万人。而2009年第一季 度,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30%多,预计全年的旅客将达到180—200万人次,超出了二期扩建的 设计目标。另外,因为机场地处高原,复杂的天气条件和地形地貌给机场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困难,受跑道北端障碍物限制, 目前机场只能单向起降,在顺风超标时会造成大量航班取消和延误,造成航班不正常率居高不下,所以,“三期扩建势在必行 ”。吴朝金说。

  针对机场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机场需求分析及预测、规划建设目标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公司提出了机场 近、远期建设规划发展目标。

  近期规划建设目标按照2020年年航空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25080架次设计,扩建项目包括 :建设局部平行滑行道,处理净空障碍物,延长土面区,改造空管系统、老航站楼及机场供电和供水系统,扩建部分生产生活 辅助设施及增加特种车辆设备。

  目前,九黄机场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恢复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得到国家民航局和国家 发改委的同意,公司组织设计单位已经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今年6月开工。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