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7:09  新民周刊

  BY 周立民

  在舌头上穿个洞,装一个环,然后不断地将这个环增粗,直到将舌尖裂成两半,“就像蛇和蜥蜴的舌头”,这样的“ 身体改造”你能够接受吗?小说《裂舌》写了女主人公RUYI和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纵贯全书的则是“身体改造”——裂 舌还有文身。

  大家都期望从小说中读出某种“意义”、“价值”之类的东西,特别是得了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的作品。我也有此 企图,但后来发现这是误入歧途,完全的路径错误。对于金原瞳等“80后”作家,他(她)们的写作乃至新人类的这些身体 改造的行为本身就不是依靠“价值”和“意义”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非要在这里追寻这种东西,尤其是相对稳定的、传统的 人文价值、生命价值等理念,那真是有些缘木求鱼了。

  从某种角度而言,像裂舌这样的行为,是她需要用这种痛来提示自己生命的存在,用身体改造来对抗社会既定的程序 和极大的压抑,更是一种生命的消耗(或者是耗散)。这是年轻人在一个特定时期的自我放逐。人可能都有一个生命的自我放 逐期,在脱离了父母的控制,要步入社会,却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给定的各种角色,或者有意识地拒绝这种角色的三五年或更长 的一段时间中,经常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荒唐事”做出来。这些事情不需要什么理由,往往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或没有太多 自主意识下的一些行为。他们会逃避一些事情,身体改造如果说具有反抗性的话,也是消极性的反抗而不是主动性的反抗。我 们在小说中也能够看出,他们所使用的名字都不是自己的真实名字,恋人之间也不了解各自的家庭和更多情况,似乎暗喻着他 们拒绝社会分派给他们的角色,而用另外一种面具过着放逐的生活。这种耗散有着很本能的成分在里面,却未必能用太多的社 会价值和意义来衡量。

  从所作所为来看,可以说他们非常前卫,但似乎也存在着十分古典的东西,比如RUYI对AMA的那种爱。在报纸 上看到他可能是杀人嫌疑犯赶紧回来给他染头发;得知他死去,RUYI的悲伤又是刻骨铭心……小说中充满了行为、观念的 矛盾。这些矛盾解不开,郁积在胸,就需要各种形式来耗散,诸如裂舌这样的行为就是耗散之一种方式。

  《裂舌》让我想到中国的当代创作,相比中国的“80后”作家,金原瞳显得更老成一些,但读过中国六七十年代生 作家的作品,会觉得作者无论在写法和题材上并不显得“惊世骇俗”。它虽然有特点,但格局比较小,人物内心的表现也比较 平面,我觉得它远远不如卫慧和棉棉的小说写得好。读完小说我也很不理解它为什么会获大奖,因为芥川奖在日本是一个“纯 文学”大奖。我发邮件向日本一桥大学坂井洋史教授请教:日本的年轻作家写的都是这样的小说吗?它在日本当今的创作中代 表着什么样的水平?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一周后,坂井教授回信:总体上说,60年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达趋向而崛 起的“中间小说”一直发展下来,现在有很大的市场,虽然现在已经不叫“中间小说”。何谓“中间小说”?即可读性强,面 向大众的娱乐消闲类小说。大概80年代后,所谓“纯文学”彻底丧失了市场,主要的纯文学刊物相继停刊废刊,一直注目于 文坛动向或某个作家的成长过程的人,除了职业读者(即评论家,学者)之外,几乎都不存在。《裂舌》如何?彻底倾向于风 俗的描述(对某些人,或许还有一定的冲击力),采用侦探小说一类“悬疑”的手法来增强可读性,当然性描写很丰富。如此 特征,与80年代以后日本小说的主调合拍。

  坂井教授的话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一种参照。-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