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业还能撑多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12:05  新民周刊

  刘迪

  日前,两个刚到日本的年轻朋友找到我,说要在东京办华文报纸。他们说,想办优质报纸。说心里话,作为在海外办 过报的过来人,笔者羡慕他们的热情。但是,当今之世,现存纸媒大多度日维艰,除非心怀奇策,在这个年代新起炉灶办份纸 媒,无疑是飞蛾扑火。

  最近10年,发达国家的网络媒体广告日增,规模已超过杂志,并日益压缩着传统纸媒的广告空间。这次蔓延全球的 金融危机,加重了传统纸媒的危机。这一两年,美国报业倒闭重组消息频频传来,其实,日本报业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以前,日本报纸一般每天早晚各发行一次,但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报纸已经砍掉了晚报。尽管这样,报纸仍然没 有避免危机。例如去年年中,《产经新闻》、《每日新闻》出现赤字,年终决算时《朝日新闻》也出现赤字。主要原因无外乎 是广告下滑,比如《朝日新闻》的广告收入仅及10年前的一半,为100亿日元(约合7.09亿人民币)。

  日本被称为报业大国。如今,纸媒仍维持了一个庞大的订户量,如《读卖新闻》早报1000万份、《朝日新闻》早 报804万份、《每日新闻》385万份。以每户报纸拥有量来说,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冰岛,平均每户订报超过一份 。但是,日本报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稳定订户,各媒体销售店千方百计讨好日益感到不耐烦的读者。记得笔者刚到 日本时,各家报社营销人员争相送订户洗衣粉类的“礼物”,但后来竞争加剧,营销人员则送整袋大米、整箱啤酒、成沓商品 券甚至现金,这些“礼物”实际金额减去订报费,还能有富余。

  至于东京华文报纸,处境更加困难,好些编辑被解雇回家。不少报纸没记者,拿报社名片的外出人员尽是拉广告的; 至于版面制作,则委托国内以节省费用。这些报纸,多靠广告支撑,报纸免费。很多报纸的消息,多直接摘自网络。前面说的 那两个年轻人,在国内曾做过纸媒,看到中文报纸上错字连篇很是愤怒,其职业感觉可以理解,但海外中文报业的现实则是非 常残酷。

  这些年来,读报似乎变成老年人的事情。日本媒体竞相把字号改大,以免除老者阅读不便。显然,对很多人来说,读 报已经不是生活“必需”。此间有一名叫中马清福的媒体专家说,最近,连日本最精英的东京大学的学生读报率也不超过10 %。有份调查说,在1975年,30-40岁之间的日本人中有80%读报,而到了2005年,只有29%的人读报。以 前,早上乘电车读报者比比皆是,现在,手持报纸的阅读者大为减少。

  其实,年轻一代获取消息的来源,与上一世代非常不同。乘车时,我们经常看到年轻一代时时摆弄手机,靠手机阅读 并收看电视。那些年龄大的人还在读报。在日本电车中,就可看到这种鲜明对照。也许再过20年,在这世界上,读报将只是 一小部分人的事儿。

  不过,纸媒前景并非一片漆黑,假如办报仅仅是为了谋生的话,我倒觉得可采取与特殊企业联手的做法。如某家大银 行专为高额储户提供的会员报,内容从投资建议、旅游,到餐馆、医疗保健生活等,信息品质高出普通人生活好几个档次。

  再有,走行业报路线也并非不可。去年3月,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日经金融新闻》停刊。4月,该报社创办一份 《日经Veritas(拉丁文“真理”之意)》。这份报纸为周刊,读者层定位于个人投资家、金融业界人士,报社采取新 型销售战略:纸媒与网络消息打包出售。即订报读者另可获得ID与密码,网上阅读即时信息,目前看来,这份报纸销售情况 还不错。

  科学家说,恐龙时代结束后,恐龙就消失了。但是,某些适应新时代的“恐龙”,却会变成“飞鸟”;也许在不远的 将来,某些纸媒,或会与互联网结合,也将演进、变化成为某种什么吧。-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