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防北京三处名人故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4日01:50  新京报
探防北京三处名人故居
洪承畴故居

探防北京三处名人故居
康有为故居

探防北京三处名人故居
鲁迅故居

  2【洪承畴故居

  ★故居档案

  地址: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南锣鼓巷59号

  介绍:洪承畴为明代末年的大将,与清军决战被俘后降清。该宅原大门在方砖厂东口路北,门外有两只铁狮子。

  现状:现院内房屋大部分改建,惟存北房三间,坐北朝南。该故居并非文物保护单位或挂牌故居。

  三百年老宅从未大修

  坐落在南锣鼓巷繁华地带的洪承畴故居,平日里红漆大门紧闭,只有古老的青石门墩把守。门上贴着中英文的告知“别参观,我们需要隐私”。

  走进院内,与街巷中热闹场景不同,这里完全是一派居家的静谧。这个院子一共住了6户人家,大约20多间房屋,大多为后来居民加盖,但是都统一使用了灰墙外立面和透水砖。靠北的三间老房为当年的洪承畴家庙(即洪氏祠堂),其余的洪承畴旧宅均已被毁。

  “你们看,这还是花砖地,一直都没有变过”,居民刘女士指着自家地面的花砖地说,自己在20多年以前嫁到这里,除了两次重新刷漆之外,房屋并没有进行过大的修缮,现在,房屋大梁、瓦顶都还是好好的。“三百多年的房子啊,质量真好”。

  三间老宅屋内挑高大约有3.7米,坡顶房子冬暖夏凉。因此,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都比较注意维护。看到柱子的漆面旧了、开裂了,就自己出钱重新刷漆,颜色也跟以前保持一致。

  ■ 回应

  据居民们说,现在房子如果出现漏雨等主要问题,房管所负责维修,但对于墙壁掉皮儿等小问题,房管所就不管了。昨日,记者未能联系到该地的房管所。

  不过,居民们也介绍,2007年,东城区圆恩寺社区与某公益基金共同对院落进行了维护,为院内地面更换了透水砖,并为加盖的房屋铺设了外墙砖。(本报记者 王荟)

  3【康有为故居

  ★故居档案

  地址: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

  介绍:原广东南海会馆,其中“七树堂”是康有为的住所。康有为自戊戌变法失败,一直住在北部中间的一个小院。1984年,该处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康有为故居里住了100多户住户,私搭乱建严重,房子很多漏水。

  院落里建满简易窝棚

  “儿子长大了,娶媳妇了,没地方住怎么办,自己盖一间。”就这样,康有为故居里的平房越建越多。

  现在,整个故居里挤了117户。住户调侃说,“就差个村长了”。

  院落里,简易窝棚建得满满当当,划割出的巷道错落交加,最窄的巷道,只可容一人进出。在康有为住过的北部院子里,曾经有7棵槐树,因此又叫七树堂。但现在,只剩一棵枯树丫依着老墙。

  昨日下午,在院里住了30年的赫大妈,看着灰沉沉的天,开始担忧起来。“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哦”。

  康有为故居地势很低,比起门口的道路,矮了1米。赫大妈把这里比作“蛤蟆坑”,“一下雨,院子里就蓄水,跳也跳不出去了”。

  一天里,总有不少年轻人背着背包,到院子里拍照。赫大妈就告诉他们,“屋顶有老瓦,那就是以前的房子了”。可这样的老瓦也是越来越少了,因为漏雨,有些住户就干脆把老瓦挑了去,自己重新铺了房顶。

  同样在院子里住了30年的郭大爷说,以前整个故居,有七八间院子,院套院,每个大院门口都是圆门,摆着石狮子,还有假山。这些,大部分都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就算剩下一点,也已经被陆续住进来的住户损坏。

  ■ 回应

  宣武区文委主任王旭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康有为故居里住了很多住户,居住空间狭小,尚不具备彻底修缮的条件。但是已经加强巡视力度,对故居进行危电改造,修缮部分渗水的老房子。保证这些文保单位不会倒塌,威胁到住户居住安全。

  王主任同时称,他们也会尽量争取资金,推进文保单位里的居民腾退工作。(本报记者 林阿珍)

  4【鲁迅故居

  ★故居档案

  地址:西城区八道湾胡同11号院

  介绍:1919年8月,鲁迅买下这个大院,前后在此住了近四年,他的《阿Q正传》等一大批重要著作都在这里完成。

  现状:院内目前共住有约五十户人家。今年6月26日,西城区房管局下发拆迁公告,该院被列入拆迁范围。

  一处老宅挤50户人家

  7月13日,八道湾胡同11号院内。

  堆放的砖头、扔弃的破筐,靠着一间间的小房;床单、衬衫、内衣……晾在一根根东拉西扯的绳子上。院子破败杂乱,新搭建的房屋和老宅紧紧挨着,留出的小巷子勉强够两人同时通过,基本上已经看不出四合院原来的样子。只有后院几间房的旧式门窗仍旧保留着,红梁灰瓦吐纳着古老的气息。

  77岁的老人张锡泰说,院子里住着大约50户居民,都是解放后被单位分来居住的。

  6月26日,西城区房管局的拆迁公告打破了宅院的宁静。

  “拆迁办说每平米2万5左右。”住在正院西厢房的张锡泰说,自家的老房有40平米,打了隔断后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各住一边,老房外接出的自建房也有40多平米,容女儿和外孙栖身。由于补偿面积不算自建房,老人只能拿到100万左右补偿款,“我们这6口人,用这100万怎么安身?”

  与此同时,居民们还有另外一个担忧。根据规划,三十五中的搬迁新址包括八道湾胡同11号院,居民们不清楚,这处老宅能否安然无恙。

  ■ 回应

  昨日,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说,学校搬到新址后,鲁迅故居将作为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保留下来,鲁迅生前生活的房屋将修复原貌,供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整个11号院将拆除自建,保留并修复原建。”朱建民说,学校新址在明年1月份正式开工,届时将由文保部门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本报记者 贾鹏 实习生 刘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名人 故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