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卓琳往事:与邓小平相濡以沫58个春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2:05  东方早报
卓琳往事:与邓小平相濡以沫58个春秋
  1983年8月1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及其一行来东北休假并到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视察。图为邓小平和卓琳同志在长白山天池前的留影。新华社资料

  一开始我拒绝了他

  他和邓发都是从前方回来的。我在公安部工作,他们经常到公安部玩。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我的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意不同意,我说我年纪还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拒绝了。

  因为当时去延安的那些长征老干部都是工农干部,我就怕跟一个工农干部结婚,不是看不起他们,是怕他们没有知识,跟他们说话说不到一块。

  后来他亲自找我谈了两次,第一次谈他的情况;第二次谈他的希望。我听听,觉得这个人还可以。他有点知识,是知识分子。而且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我那时候已经23岁了,就同意了。

  ——卓琳回忆1939年与邓小平在延安相识的情景

  爸妈几十年来没红过脸

  因为我父亲这个人,在政治上,他是不争论的,在家庭问题上也是这样。我父亲平时都在外面工作,家里的事情都是妈妈管,妈妈怎么管,父亲是从来没有意见的,因为他很信任母亲。他们俩的观点也很一致。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这么几十年,从来没见父母亲红过脸,或者争论什么问题。

  ——邓小平次女邓楠评价父母相濡以沫的生活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卓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后,不断给予他力量和扶持的伟大女性。

  携手克服种种困难

  1939年初秋,邓小平与卓琳相识在延安,1939年8月,两人在延安结婚。婚后没几天,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婚后,快言快语的卓琳慢慢适应了同沉默寡言的邓小平相处,也渐渐理解了丈夫的心,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在战争年代卓琳拖儿带女所经历的苦难难以表述。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带着全家一同来到了北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一门心思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卓琳就是这样默默在邓小平背后奉献着,尽职尽心做好自己认定的分内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家庭的温暖,无疑有助于邓小平从容应对接踵而至的政治风波,在风风雨雨与境遇沉浮中,不变的是与他相伴永远的妻子儿女。卓琳与邓小平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夫妇,但他们心底深处有很多内在的东西是相通而融和的,两人默契地应对一切来自外界变幻的风云。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艰难岁月,更显出夫妻的情深意切。那个时候,有不少人想的是划清界限,而清醒的卓琳特别信任自己的丈夫,没有“犯糊涂”:“那时我相信他没有错,当然失误可能是有的,但不会有错误,更不会有大的错误。”

  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卓琳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迎接生活的挑战,共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邓小平被分配到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干钳工活儿,卓琳的活儿则是折线圈。那时工资全部停发,生活很拮据。邓小平夫妇的生活水平明显降低了。邓小平爱喝酒,他们就自己酿米酒,还开垦了一块地。

  这一段日子是卓琳终生难忘的。在院子里挖地、拔草、种菜、施肥,他们干得很愉快,互相帮扶。邓小平干重活、粗活,卓琳做些烧饭之类的技术活,夫妇俩在配合中相互照顾,享受着劳动收获带来的喜悦。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没有卓琳对邓小平生活的照顾和精神上的理解,如果没有卓琳用行动给予邓小平最大的支持与关爱,我们无法想象后来的邓小平历史是否要真的重新改写。

  夫妇俩都很喜欢孩子

  邓榕说:“爸爸老在忙工作,因此对我们来说,妈妈自然就比爸爸更为亲近。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卓琳曾是北大物理系的学生,3个子女也都相继选择了北大物理系,可见母亲对子女影响之大。

  卓琳夫妇俩都非常喜欢孩子,同他们在一块儿倍感天伦之乐的温馨。他们自己的5个孩子、邓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邓家,由卓琳照顾。同时,她还十分关心老战友的孩子,并尽力帮助老战友。

  邓小平也喜爱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气氛,喜欢一家子住在一起。在他晚年时,卓琳“规定”孙辈每天定时要看爷爷,要在爷爷面前坐一坐。每天老爷子还没起床,卓琳就把孙辈抱到他被窝里去陪他。在孩子中间,邓小平说话不多,可他的品格却深深影响着孩子们,既亲切又威严。

  带着无尽思念安享晚年

  邓小平逝世,很长一段时间卓琳都沉浸在绵绵的哀思之中,她再也见不到相濡以沫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声音了。当国人、家人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当人们还在思考如何向老人家表达最深切的哀思时,卓琳向家人、向子女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以中央的决定为准,你们不能提出高于中央标准的要求。”

  于是,丧事从简,她在家里没有设灵堂,只是将邓小平的书房简单布置了一下以方便亲友悼念。

  综合专题片《永远的小平》、《站在伟人身后的“红色大姐”卓琳》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卓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