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卓琳多次为家乡云南宣威捐款(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7:00  云南网
卓琳多次为家乡云南宣威捐款(组图)
1961年2月,邓小平、卓琳和孩子们在云南欢度春节。

卓琳多次为家乡云南宣威捐款(组图)
卓琳在宣威的故居 本报记者 蒋琼波 摄

  卓琳原名浦琼英,原为我省宣威市榕城镇普家山村人,其父为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闻讯卓琳逝世的消息,宣威市很多人悲痛不已,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据称是我省考入北大第一人

  卓琳原名浦琼英,原为我省宣威市榕城镇普家山村人,出身于当地一位巨商之家(其父浦钟杰,字在廷,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获五等嘉禾奖章)。昨日,卓琳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她老人家的故乡——我省宣威市很多人悲痛不已,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据宣威当地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介绍,当年浦琼英(卓琳)在宣威可谓是一代才女。“宣威估计很多人都没亲眼见过她老人家的风采,但是听说她1932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后来考入北大物理系,当时在咱们云南省据称是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子。在她之前,云南尚无人问鼎北大呢。”

  多次为宣威“希望工程”捐款

  据宣威一政府部门人员透露,卓琳自参加革命以后就很少再回宣威老家,她的儿女、直系亲属等都到北京等地,但是这些年卓琳老人家还是没有忘记家乡人民,还设法为家乡做点事情。她多次为云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一次同姐姐浦代英联名致函家乡父母官称:“……我们虽然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对家乡人民还是念念不忘,我们现已年迈,常以不能为家乡多作贡献而内疚……”还随信寄出了2600元钱给家乡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

  故居位于榕城镇西城下堡街

  卓琳在宣威的故居位于榕城镇西城下堡街27号,也就是以卓琳父亲命名的浦在廷故居。记者曾经到过这里,庭院内整齐有序,故居坐北朝南,面积1500平方米,系二进院汉式民居住宅,具有江南汉式民居的典型特征,又有北方汉式民居建筑的某些特点。浦在廷先生曾为宣威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在当时号称“商贾将军”、火腿王,在他的开明进步思想影响下,女儿卓琳及另外的儿女前后投奔中国革命事业。宣威当地为了缅怀浦在廷先生,激励今人,教育后人,对其故居进行了几次修正翻修。1993年1月,宣威市政府出资在原基础上进行修缮,于1994年6月6日竣工开放。维修后的故居,红柱黄窗,色彩鲜艳,窗棂精雕细镂,古朴典雅。庭院中心立有浦在廷先生铜像,北面房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戮力同心”的匾牌,故居客房内布满了卓琳及家人的照片、字画等。

  据介绍,卓琳投奔革命前就居住在这里。她家的房屋建于民国初年,内设有一个佛堂,佛堂的隔壁有一间厢房便是卓琳到北京求学前的卧室。卧室最初的陈设原貌已无法还原,但按原貌恢复后的卧室里还有一张具有我国古代传统特色的木床。在卓琳的卧室中,可以看到外面花园中花木锦簇。

  宣威政府今天将悼念伟人

  “真是了不起的革命家,没有她们的热血奋战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作为宣威一名家乡人,我为卓琳女士感到骄傲,对于她老人家的病逝也深表哀痛,希望她一路走好。”宣威一名老人家有些哽咽地说,她是昨晚看了《新闻联播》才知道这一不幸消息的。据了解,今天宣威市政府及群众将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悼念卓琳。

  记者 蒋琼波(春城晚报)

  ■ 相关资料

  “名绅千金”一步步走向革命

  卓琳是家中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父亲曾因某种原因而被“软禁”过,当时才四五岁的卓琳就由母亲带着先后赴越南、香港、广州,千里寻父。她从小就感受到女性地位低下、与男人不平等,为之愤愤不平,小小心灵就萌发出莫名的反抗意识。

  上中学时,有一个音乐女教员常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宣讲革命、宣讲共产主义,卓琳深受感染。有一天,这个教员突然被捕了。在押赴刑场时,这位戴着手铐脚镣的女教员慷慨悲歌,高喊革命的口号。那英勇就义的场面与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形象,深深铭刻在卓琳心底。于是,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追求革命的真理,渐渐在卓琳的心底明确。

  1931年,卓琳作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选手参加在北平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刚刚到达香港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国难当头,运动会没开成,云南队只好撤返。卓琳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写信给家里,表示不回云南,要求去北平读书。家人同意后,她经上海辗转北平,在一个补习班学习数月。次年,考入北平女子一中。

  1935年,“一二·一六”运动中,19岁的卓琳同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加入抗议洪流,用不可遏制的愤怒高呼“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对她来说,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她的思想觉悟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二年,卓琳抱着实业报国、科学报国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时,她积极参加了学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没多久,“卢沟桥事变”爆发。卓琳乔装成百姓,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视线,逃出了北平。逃出北平后,卓琳决计去延安投奔八路军。几经周折,她终于到达延安,并考上了延安陕北公学。次年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后因工作需要而改名为卓琳。 春城晚报综合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卓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