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卓琳晚年看京剧听评书 坦然对待生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7:40  南方都市报

  

卓琳晚年看京剧听评书坦然对待生死
卓琳晚年生活。

  

卓琳晚年看京剧听评书坦然对待生死
1997年7月1日上午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卓琳与香港特首董建华交谈:“小平的心愿实现了。”CFP供图

  我们姐妹是可以不走那条路的,我们家不是穷人,我们完全可以像你们从书中看到的小姐那样活下去。但是,我们没有,我们选择了延安。为什么呢?很简单: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那个时候,社会很黑暗,广大妇女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我们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中国妇女的解放才参加革命的。——— 卓琳

  每年忌日在院子里撒花瓣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和死的问题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讨论身后事。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她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

  邓小平因帕金森病晚期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抢救无效逝世。很长一段时间,卓琳沉浸在绵绵的哀思之中。当国人、家人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当人们还在思考如何向老人家表达最深切的哀思时,卓琳向家人、向子女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切要以中央的决定为准,你们不能提出高于中央标准的要求。于是,丧事从简,她在家里没有设灵堂,只是将邓小平的书房简单布置了一下以方便亲友悼念。

  每逢忌日,卓琳预先买些花瓣,在院子里抛撒,边撒边喊———“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

  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他去世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悲哀,但是这是自然规律,你也没办法。每年他的生日,我们全家人还像他活着一样,大家一块儿给他过生日,纪念他。”

  喜欢看京剧听评书

  卓琳在儿女和孙辈们的簇拥下安享幸福的晚年。每天早饭后,卓琳要听上一会儿京戏,这是她一生的爱好。小时候,她家里有一部老式留声机,还有很多百代公司出版的京剧名家唱片;每天放学后,她都会仔细地听上几遍,从中了解到不少戏曲知识。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老人对京剧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她订了不少戏曲杂志,电视上只要有戏剧节目,她一般是要看的。

  邓小平生前支持“十足的戏迷”卓琳看戏,卓琳每每去看戏,总是要向邓小平“请假”。邓小平只要不太忙也会问问哪个剧场、看什么戏。卓琳看完戏后只要邓小平没睡着,她就“汇报”李少春和杜近芳等表演如何精彩、如何获得全场喝彩等等。程派传人李世济有时也应邀到邓家汇报京剧的情况,送卓琳一些自己的录音、录像带。

  当然,只要有可能,卓琳必劝邓小平去看戏,邓小平对许多剧的内容也很熟悉。卓琳非常关心老戏新演,如战友京剧团排演《白衣渡江》和《柳荫记》时,从经费到演出她都具体帮助解决。

  卓琳还喜欢听评书,她曾请人帮忙找了很多诸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评书的录音带,没事的时候就听上几段。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她尤其喜爱的是《红楼梦》,其中不少精彩段落还能背下来。自己不但订阅了《红楼梦研究》,还多次为“红学”研究捐款。

  多次为家乡“希望工程”捐款

  近些年来,卓琳还设法为家乡做点事情。她多次为云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并同姐姐浦代英联名致函家乡父母官说:“……我们虽然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对家乡人民还是念念不忘,尤其儿童教育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我们现已年迈,常以不能为家乡多作贡献而内疚……”还随信寄出了2600元钱给家乡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

  汶川地震捐出积蓄10万

  2008年5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收到了一笔10万元捐款,这笔善款来自邓小平夫人、92岁高龄的卓琳老人。

  得知四川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卓琳寝食不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灾害救援及灾民的生活状况,并积极发动家人为灾区捐款。几天来,卓琳的家人向中国红十字会纷纷捐款。5月15日,卓琳老人又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工资,准备全部捐给红十字会。令人感动的是,由于她的工资积蓄不足10万元,她还特地向家人筹措了部分资金,凑足10万元的整数,全部捐了出来。卓琳表示,为帮助灾民,她愿竭尽全力。

  卓琳赴港替小平还愿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父亲经常说,1997年非常希望能到香港转一转,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去。可惜1997年初,他就去世了,他本人并未能够亲身来到香港见证回归,他很遗憾,我们也觉得有点不圆满,但7月1日我和我母亲还有2个妹妹到了香港,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等于替父亲完成了心愿。”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卓琳向江泽民提出,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一看。江泽民批准了,去香港时带上了卓琳。在香港回归庆典上,特首董建华特意郑重介绍卓琳女士时,曾引来全场掌声。

  董建华说:其实那不是“临时起意”的,江泽民主席在庆典开始前对我特意做了嘱托。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为收回香港一锤定音,并设计出“一国两制”这个史无前例的创举,遗憾的是他本人却不能亲自来到香港,见证荡涤屈辱的一刻。

  他说:“我对卓琳的介绍中,寄托了港人对邓公的无限敬意及追思,也是希望透过卓琳聊慰邓公未竟的心愿。”

  董建华清楚记得,当时他话音刚落,卓琳站起身来时,整个大厅掌声雷动,实在难忘。卓琳对此感觉非常欣慰“我完成了老爷子的遗愿。

  亲友说卓琳

  妈妈对我们的影响力非同寻常

  邓榕(邓小平小女儿,小名毛毛):

  “爸爸老在忙工作,不大管我们,因此对我们来说,妈妈自然就比爸爸更为亲近。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

  她不去参政专心管好家

  邓先群(邓小平同父异母之妹):

  我大嫂这个人,从来不给我大哥添乱,她不去参政,就做好她的本职工作,她该做的那份工作。我大嫂就是这样,她特别体贴我大哥。家里的开支都是由我大嫂管。比如,(三年困难时期)我大哥特别爱喝茶,茶叶还是比较贵的,他爱喝龙井,龙井是比较贵的。烟,都是自己买,哪有别人送的啊,所以都要精打细算。但是,我大嫂舍得给。茶呢,我大嫂是每天上午都给我大哥泡浓浓的一杯茶。我大哥喝完了以后,剩下的茶根我大嫂接着喝。下午再给他泡一杯。她非常地爱他,非常地体贴他。就在家里那么一种情况下,我觉得,我大嫂特别关心体贴我大哥。

  敢于拿自己孩子开刀的校长

  万伯翱(万里长子):

  1950年我在重庆人民小学上学,比我高两年级的邓琳、不满5岁在一年级旁听的邓楠、还有和我同年级的朴方,都在卓琳校长的严格管理范围之内。她常说:“一定要敢于拿自己的孩子‘开刀’,才能管住其他孩子!”卓校长治校严格,让我们学习解放军严明的纪律,对自己的孩子就从不搞特殊。

  本版文字摘自《党史纵横》(2007年第06期)、《永远的小平:卓琳等人访谈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