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洪信良:浏阳镉污染的三句潜台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5:05  钱江晚报

  作者:洪信良

  浏阳市镇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中,已查出尿镉超标509人。目前,造成镉污染的化工厂被永久关闭,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详见今日B3版)。

  一直以来,我国奉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政策,可从浏阳镉污染事件看,很多企业乃至政府部门奉行的却是它的三句潜台词。

  “谁污染谁治理”,第一句潜台词是“先污染,再治理”。或者说极端点,为了地方GDP,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污染了再说”。长沙湘和化工厂是2003年引进的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私自建了一条炼铟生产线。既然是“未经审批”,它对高成本的污染治理自然也不会自觉自愿。这种“不由分说”的豪迈气概,我想跟“污染了再说”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因为大不了,等环保部门发现了,“再治理”而已。

  “谁污染谁治理”,第二句潜台词是“污染了自己治理,怎么治理、治理得怎么样自己说了算”。当地村民反映,湘和化工厂的炼铟生产线上马后不久,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可环保部门竟然一直以来“没发现辖区内有问题”。既然政府部门这么“信任”,那也别辜负了它的善心,有些企业便“只污染,不治理”了。

  “谁污染谁治理”,第三句潜台词是“治理污染各扫门前雪,单打独斗”。国际通行的环保措施是“谁污染谁付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市场化运营,形成治污的规模化产业,政府是否在加重处罚力度的同时,也努力建构一个治污的规模化市场呢?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环保执法的成本,减轻政府治污的负担。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浏阳 镉污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