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陈良宇不代表上海党组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6:4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接受凤凰卫视电视专访。在专访节目中,俞正声畅谈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同时对上海经济的难点与挑战、上海房价问题、“塌楼事件”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专访中,俞正声还讲述了儿时的往事,以及家庭、父母对他成长的影响。

视频:俞正声表示上海要增加供给解决高房价 来源:东方卫视特别节目

  有媒体评论说,通过这次专访,民众还看到了一个谈到母亲时眼眶都湿润了的有血有肉的俞正声,还看到一个“有问必答”的随和的俞正声。

  凤凰卫视分上下两集播出了此次专访节目。由于上海和内地大部分地区的观众看不到凤凰卫视,8月2日,东方卫视等播出了这档节目。4日,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刊登出此次专访的文字实录。

  以下是专访实录

  主持人:吴小莉

  本期嘉宾:俞正声(上海市市委书记)

  随访:

  俞正声:这边世博村,国外的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

  吴小莉:以后可以做商品房,如果世博结束以后。

  俞正声:以后是啊,商品房,价钱也低不了,我估计低不了,当然我希望它低啊。

  俞正声:这是国家馆,中国馆,中国馆的上面就是国家馆,底下是首都馆。

  吴小莉:中国馆的这个设计,现在听说本来媒体都叫东方之冠,现在这个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

  俞正声:有人管它叫东方之冠,有人说叫粮仓,一个斗嘛,也有人叫做博士帽,叫红色博士帽。

  吴小莉:书记我知道您戴的这个领带是世博会的领带。

  俞正声:对,世博会的,很漂亮吧,

  吴小莉:您刚才也提到了世博会,其实上海世博会是国家举办,然后上海承办,它是个国家行为,以这样的框架来说的话,其实它规格是比北京奥运会还要高的,这对于上海的组织者来说是不是压力更大?

  俞正声:北京奥运会嘛是北京市申办的,世博会是国家申办的,这是形式的不同,讲难度嘛,各有各的难度,讲影响嘛当然是奥运会影响大了,奥运会的影响在全世界的影响比世博会大得多。但是现在我估计在中国,知道上海要办世博会的我还不敢说是大多数。

  解说:然而历史上,作为世界性的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世界博览会在创办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光耀世界,万众瞩目。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诞生,其建筑场馆“水晶宫”,被尊为功能主义建筑的典范,而首届世博会上展出的船舶蒸汽机,更是让全世界的参观者激动不已。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许多“作品”都曾是世博会上的“明星”,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刚刚落成的、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埃菲尔铁塔上,轰动一时;1867年,美国费城世博会,贝尔初次展示了他的新发明电话;1876年,法国赠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的头部,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第一次放映了电影;1939年纽约世博会第一次启用了电视转播技术,此后,电视机一跃成为大众家庭娱乐新庞。

  俞正声:举办世博会不是要和别人攀比

  吴小莉:其实世博会在1851年开始第一届的时候,其实此后的很多届都是全世界的焦点,但是近年来它也的确没有像奥运会,甚至世界杯这么吸引人眼球,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俞正声:世博跟100年前的世博,或者说比七八十年前的世博它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最早的世博嘛,是以产品的展示,有一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以后发展的世博就是每一届世博有不同的一种理念,他宣传一种世界文化发展的某一个理念,在西班牙的,召开的世博会是水的一个世博会,就是讲这个水,怎么样我们要珍惜水,爱惜水环境,那么本次世博会的宣传什么理念呢?叫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准确的说就是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中心就是两个字:和谐。当然这种理念中间,必然的伴随一些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都会展示他们很多新的技术。

  解说:从2001年5月申办,到2010年5月1日正式启幕,上海世博会正可谓“十年磨一剑”。

  俞正声:说过去是好胜心来承办世博这个恐怕不准确,当时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同志,他们代表国家去申办的,我理解当时国家要申办世博呢,因为世博它是能够推动科学发展,拉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它不是一种,我们国家要比别人要怎么样,恐怕不是这么一种概念。

  吴小莉:而您也多次地强调,其实现在必须要是积极的去鼓励和激励的是民众的这种好奇心,这话怎么理解?

  俞正声:因为人来一次看世博也不大容易啊,门票钱你说便宜吗也不便宜啊,一百多块钱吧。这个地方世博要有吸引他的东西,我说的好奇心就是世博它要吸引他,让他感觉到看一圈世博知道世界真奇妙。

  世博局力邀台湾美国参展

  解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注定将是一场世界盛会。一些新技术、新思维让人期待满满,而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更是史无前例。根据世博会官方消息,迄今,已有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会,联合国名单上近99%的国家都已囊括其中。大洋洲16个国家全部参展,亚洲大多数国家实现参展,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两大洲参展的最高纪录。参展新秀也层出不穷,欧盟确认参展,而此前,欧盟从未在欧洲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世博会;非洲联合馆也将接待历史上最大规模参展的非洲地区国家,其中近1/5的国家从未或者多年未曾参展。

  像蚕宝宝一样会呼吸的日本展馆、由15棵“大树”构成的挪威展馆、宛若水中"冰壶"般的芬兰国家馆,在有限的场馆内,各参展国争奇斗艳,力展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最尖端科技。许多外国展馆还努力加入中国元素,例如澳大利亚国家馆的吉祥物笑翠鸟就将由网友公开投票起一个中文昵称,中国人所熟知的丹麦“小美人鱼”铜像几经热论,也将由哥本哈根市移师上海世博丹麦馆。

  吴小莉: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闻的,它的规模之大,甚至从来没有参加世博的(国家),这次都来上海参加世博了,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俞正声:我们上海的世博会的组委会,在申办时候承诺要拿出一亿美元,来支持最不发达国家来参展,这是世博会的一种惯例。

  解说:2009年7月17日,在世博开园倒计时288天之际,姗姗来迟的美国馆正式开工建设。而此前,因为经费问题,有关美国是否会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消息,曾经一度受到了各方的揣测和热议。

  吴小莉:美国馆本身其实它因为这个经费的问题,一直迟迟没有正式的落实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哪些的努力?

  俞正声:这沟通和协调很多了,因为世界博览会嘛,缺了美国总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了。美国馆它之所以困难,不在于美国不想参加,美国的法律规定了,这种博览会,政府是不能出资的,而现在呢美国经济上遇到很多困难,很多企业呢想出钱呢感觉到有难处。那么最近一段时间呢,美国的政府,特别是克林顿国务卿,亲自出面做工作,这个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呢,会见美国的企业,和美国的一些政府的领导,也反复地强调,这个美国馆呢,应该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中,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展。

  新闻解说: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等共同为美国馆奠基。

  解说:美国馆将以"欢庆2030年"为主题,在明年的世博会上,其营造的展示空间里,将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参观者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

  吴小莉: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台湾馆,因为之前本来一直台湾馆虚位以待,最近台湾馆的情况呢有新的变化,世博局也做了一个新的位置的调整,也跟台湾方面有比较好的沟通,现在台湾外贸协会是不是积极的会参与台湾馆的建设?

  俞正声:台湾馆已经定了,台湾的世贸中心他们来组织参展,一千平方米的展馆。

  吴小莉:台湾有四十年来没有被邀请过参加世博会了,这次上海世博会为什么觉得台湾馆的设立还是重要的?

  俞正声:当然是重要的,台湾有很多城市发展的很好的思想和理念,那么海峡两岸嘛,同属一个中国,在中国办这么大的世博会,那么台湾理所当然的应该参加。

  解说:俞正声说,尽管遭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目前确定参加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没有一家退出世博。而作为世博园区的核心区、世博会后唯一永久保留的场馆--一轴四馆也都到了最后施工冲刺阶段。

  世博会安保严格提前开园减轻拥挤

  吴小莉:现在上海世博会已经不到300天就要开园了,目前筹备工作您觉得最担心的是什么?

  俞正声:最担心的,担心这两个词太重了一点。我们上海世博会的难度在、难处在哪呢?就是它时间很长,人数很多,六个月,(2010年)5月1号到10月31号,我们估计呢可能有七千万人,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人,要解决好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快乐。你世博园,参观的人越多越挤,那么太挤了他就不快乐了,历次比较大型的世博会,在一些馆,就是内容很精彩的馆,都要排大队的,我们估计呢在这次世博会在有些馆可能也会排大队。

  吴小莉:我们找到这个矛盾点的解决方法了没有?

  俞正声:我们现在设想就是开园的时间提前,开馆的时间是九点,开园的时间要提前,到底提前到几点还没定,比如说八点开园甚至七点开园。因为世博园区本身又是个建筑的展览会,你提前开园大家散散步嘛,在里头照照相嘛,甚至坐在椅子上休息休息也好啊,我们江边世博园区的很好的公园。

  吴小莉:如果把餐饮的时间提早,或许可以吃吃早餐。

  俞正声:到里头吃点早餐啊,这样呢就是把我们开馆和开园的时间错开,使开园的人啊,能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时间进园。这是很多措施中的一种。我们的目标就叫成功、精彩、难忘,平安、快乐,我看就算成功了。精彩嘛就有很多看点,难忘这个事比较难做到。精彩它是一时的感觉,难忘是一个长期的印象,这个比较难做到,这个取决于我们对主题的演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俞正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