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吟出政治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7日19:12  南方人物周刊

  上周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展开。在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财长盖特纳,在致辞时引述 中国经典、套用诗句,向中国大送秋波。

  奥巴马虽然谦称不如希拉里和盖特纳了解中国,但还是展示了一下其文化修养,引用孟子名句:“山径之蹊间,介然 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以此来比喻两国的任务是探索一条可持续交往、通向未来的道路,并期盼即使以后出 现了分歧,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希拉里不甘人后,引用中国谚语“人心齐,泰山移”比喻两国合作的决心。曾经在北京进修中文的美国财长盖特纳, 则提起30年前的中国缘,在呼吁两国携手应付经济危机时,用流利的普通话说出中国成语“同舟共济”4个字。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没有让我国代表团被比下去,谈及开创中美关系的未来时,大声向场中众人发问:“我们能做到 吗?”然后他用了一句引来全场掌声和笑声的奥巴马名言作答——“Yes,wecan!”

  在外交场合,引用对方国家的经典或俗语,除了能一显己方的文化修养之外,更可展示出友好姿态,拉近彼此距离。 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委婉表达立场。

  1980年代,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当时波折重重,第4轮谈判后,因双方的新闻公报没像过去几次那样 使用“有益”、“有建设性”等等字眼,触发港币的“黑色信心风暴”。因此,当时传媒对双方的每句话都十分敏感。

  每轮会谈开始前,都会循例让记者拍照一两分钟,以便他们交差。为避免因沉默造成尴尬,双方团长都习惯寒暄几句 。在周南接任中方团长之后,他还喜欢即兴吟几句诗。记者往往会从诗中揣摩谈判的最新进展。

  有一次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谈,会前下了一场春雨,周南遂借题发挥,引述了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暗喻会谈在和风细雨中慢慢有所进展。

  第18轮谈判开始时,周南再次借题发挥,说昨天下了一场大雨,然后引用老子的话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暗喻双方的一些重大分歧将会得到解决。

  第20轮谈判开始时,最后的一个大障碍,有关设立中英联络小组的问题已解决,周南提到打算将来请对方的伊文思 大使去长江三峡旅游,他引用了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暗喻谈判已近大功告成。

  因为当时中英双方有协议,谈判的进程必须保密,任何一方都不得向外界透露会谈的情况,所以记者只能在这些“擦 边球”的“猜谜游戏”中搔爆脑袋,找出会谈真相的一鳞半爪。

  趣闻一则是:当时很多采访谈判的香港记者,都买了《唐诗三百首》、《唐人万首绝句选》等书来傍身,待周南诗兴 一发,便实时查找有关诗句的出处和背后含义。记者可以如此“恶补”,只是苦了双方的翻译。

  香港《南华早报》1990年1月11日曾刊登一篇长文,其中提到:“他(周南)所引用的每句诗都具有特殊含义 。周南先生充分利用了他对中国文学的丰富知识,恰如其分地用来描述会谈进展的情景。因此谈判期间(英方)曾组织了一个 专门小组,来研究周南所吟及引述的诗句,以图从中破解有关这场关系重大谈判进展的这些线索。”

  在政治对话中加入诗词和古语,其实是中国的从政传统。

  孔子便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不但是他勉励儿子伯鱼用功读书时说的话,事实上在他那个时代,《诗经 》里的每一首诗,都是王公贵族说话时争相引用的时尚,更是政治家出使他国时的通用语言。这倒不是为了要显示自己的高尚 优雅,自抬身价,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含蓄地说出不便讲得太露骨的话,以免话说得太尽,自断外交上可供回旋的余地。《 左传》便记录了很多王公贵族这方面的故事。

  举个例子。晋国公子重耳因内乱被迫流亡国外10多年,流亡生涯最后一站是秦国。这是最关键的一站,因为他挥军 重返晋国,夺取政权,成就一代霸业,成为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就是靠取得秦国的支持,借秦军之师。

  重耳一行人进入秦国后,得到礼遇,秦穆公甚至以国宴为他接风。重耳与其最富文才的手下赵衰去赴宴。席上重耳朗 诵《诗经》中的《河水》,取百川汇海之义,用海比秦,而自比河水,暗示自己来投靠秦国,希望得到秦国的支持。

  秦穆公则朗诵《诗经》中的《六月》,该诗大致是说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征伐蛮族,暗示秦国会帮重耳复国。

  外交辞令娴熟的赵衰立即抓紧机会,宣布:“请重耳拜谢秦伯之支持。”重耳也立即跪下叩头。秦穆公走下台阶,表 示不必如此厚礼。赵衰解释说:“大王朗诵《六月》,把要帮助的重耳公子比喻成周天子,重耳怎能不拜!”

  秦穆公与重耳的政治联盟就此缔结。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上述对话不是婉转地以诗歌来进行,一开口就“明刀明枪”跟别人借兵,万一被人断然拒绝,自 己的面子还往哪里放?同样的道理,当别人还没有清楚向你开口借兵,你却迫不及待“自动献身”,万一“表错情”,岂不落 得狼子野心——觊觎干预别国的内政?吟诗和含蓄的好处正在于此。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