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世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19:39  新民周刊

  西班牙城市物语

  西班牙的世博物语:这个国家不止有斗牛和弗拉明戈舞。

  撰稿·任蕙兰(记者)

  对老一辈上海人来说,不知道南市发电厂,那他的上海人的身份是要打折的。从南浦大桥上往西看,可以见到发电厂 的标志性烟囱,如今,这座上海第一代工业建筑将经历角色转变——改建为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这一主题的注脚。实践区北区为模拟生态街区。经过层层遴选,全 世界13座城市的实物案例将云集于此。中区是由4组厂房改建的展馆区,来自全球37座城市的37个展馆鳞次栉比,归拢 在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各个主题之下。南区是一座主题馆和一个主题广场,由南市发电厂改建 的主题馆将被命名为“未来城市的探索”。

  城市最佳实践区50个城市参展案例中,西班牙独占5例:马德里案例将落户北区模拟生态街区,巴塞罗那等4个城 市将在中区建造展馆加以展示。

  马德里馆:一座房子,一棵树

  一座竹屋,一棵空气树,马德里馆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阐述了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房屋和树木构成了古典地中海城市的典型格局,竹屋的原型是马德里南部Carabanchel的一座应用于社会 住宅的前卫建筑,出自伦敦外国事务建筑所的建筑师艾·扎·保罗之手,曾获得英国建筑师皇家学院大奖。艾·扎·保罗也是 2005年爱知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设计师。

  “参选时,马德里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社会住宅的展示案例,但竹元素与中国文化最契合,因此选择了竹屋。”马德里 展馆项目经理王飞介绍说,“‘竹节虚心’向来是古代君子的写照,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上海与竹有关的记忆很多,夏日手中摇的竹扇,床上铺的竹席,天井里的竹躺椅,都诉说着上海人家的老故事。然而 空调的普及让竹扇渐渐成了诗里的意象,高楼住户也不会把椅子搬下18层楼乘凉,像过去那样与街坊闲话。科技的日新月异 和城市的繁华,冲走了一些城市原生态的人文内涵。

  根据规划,这次带来上海的竹屋占地2923平方米,是一座长方形的4+1层建筑,建筑表面覆上一层竹材,玻璃 门窗隐藏在“竹肤”后面,从内打开竹窗,阳光可透过玻璃洒进室内。建筑外侧有一部滚梯可将参观者直接送达四层。竹屋屋 顶装有太阳能供电装置,足以负担展馆一半的需电量。

  竹材为建筑提供了保温、除噪、遮光的功能;冬季遮风挡雨,夏季防晒防热。负责竹屋复制工作的同济建筑设计研究 院副所长赵颖谈到,“建筑材料本土化,传统化,这或许会提供一种新理念。”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每个细节都代表着一种未来 可能的城市形态。

  竹屋的环保属性体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而竹屋的人文属性——城市与人的和谐也是其入选世博的原因。“竹屋是 马德里政府提供给城市低收入者的廉价甚至无偿住宅,相当于国内的廉租房。”王飞谈到。这座以公益为目的建造的高品质住 宅似乎是西班牙社会福利的一个缩影。“竹屋内将原汁原味地保留一部分住宅格局,世博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参观竹屋体验到 马德里市民的生活。”

  紧挨竹屋而建的“空气树”是一个公共空间,抑或一个广场。空气树是直径12米的十边型钢结构建筑,安装自动开 启的百叶窗以及直径为7米的引风机提供通风,树内从上到下每一层都以热带植物环绕,温度比外部下降8至10度。这棵“ 树”完全以回收材料制成,能源自给(屋顶安装有太阳能板)。空气树是一个多功能空间,世博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休憩聊天, 并通过内部投影更多地了解马德里这个城市。

  原版空气树坐落在Vallecas区Eco-bulevar(生态大道)上,是马德里人运用环境技术营造出的 一个人文空间。马德里是座历史名城,文化气息异常浓烈。市内各式各样的凯旋门有1000多个,有街心广场300多个, 广场大多配有喷泉和绿化。广场为马德里市民提供了一个社会、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场所,而空气树将广场浓缩在一个100平 方米的开放空间内,遮阳防热,风雨不侵,人们可以在此安适地会面、休憩,这正体现了西班牙人的生活理念——那就是艺术 地生活。

  公共空间折射出马德里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广场上享受地中海城市的阳光,欣赏行为艺术,观赏街头艺术家的表演, 或者什么都不做,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王飞谈到,“这棵‘树’代表着共同生活,传达了开放、交流、接纳的城市价值观。” 上海世博口号“少一点冷漠”流露出上海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人文缺失,而公共空间及其意象的扩张将补充城市的精神内涵。

  巴塞罗那馆:“双面镜”

  巴塞罗那展馆的外墙是块“双面镜”,用一种特殊玻璃制成,普通的镜子只能让人看到一个平面,但这种镜子既能让 馆内的人欣赏镜面所折射出的巴塞罗那风情,又能让馆外的人清楚看到馆内发生的事。

  展馆将展示巴塞罗那的老城区复兴项目CiutatVella和创新城区PobleNou22@。自中世纪保存 至今的老城区与拥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创新城区安然栖身于同一座城市,这是许多关注上海历史遗产保护的都市人理想的状态 。“新老城区的结合以及‘双面镜’的设计都暗合了同一主题——提醒人们既要着眼未来,又不能忘记过去。”巴塞罗那市政 厅理事长伊格纳西·卡德鲁斯表示。上海的深苑老宅和石库门弄堂藏着这个城市的似水年华,如何在科技潮金融潮中安身立命 ,延续海派记忆,是许多“沉迷”老上海往事的都市人所牵挂的。或许巴塞罗那馆会给我们带来答案和惊喜。

  根据规划,展馆内将立两面相对的镜子,每块长30米,高6米,由10块小镜子拼接而成,形成一条长廊。参观者 置身其间仿佛徜徉在巴塞罗那的一条巷子里。在镜子之间15米的范围内,将有5个半开放的正方形空间,每一个空间的外墙 都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巴塞罗那城市生活投影到展馆内,每天播放的视频内容都不尽相同。

  展馆内还将设有一块公共区域,在那里,巴萨罗那厨师带来的地中海美食将挑动游客的味蕾,巴萨罗那当红歌手也会 呈上一场视听盛宴,而镜子中呈现的内容将根据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变化。

  巴塞罗那馆巨型镜子的上方,将是一块巨大的亚麻布,它就像无边无际的天篷在展馆顶部浮动。巴塞罗那的天空会通 过卫星实时投射到天蓬上,参观者仰头便可望见地中海的蓝天白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巴塞罗那的晨昏变化。

  卡德鲁斯表示,巴塞罗那一面是海,一面是山,城市空间因无法扩展而非常有限,规划这座城市颇似“螺蛳壳里做道 场”。然而,这座西班牙名城拥有堪称人类建筑史象征的圣家族大教堂,时间在这座建筑面前停滞,而得天独厚的地中海风情 浸润在它的文化、艺术、美食、建筑等方方面面,使这座城市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地域的局限。

  在巴塞罗那馆方案发布会上,台上衣冠楚楚的嘉宾旁边,有位衣着休闲的年轻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名叫Gui mValls的巴塞罗那人是个环保自行车爱好者,他两个月前从2008年奥运城市北京出发,日前恰好抵达上海,他还将 穿越欧洲大陆,最终于2012年到达另一座奥运城市伦敦。GuimValls将世博的绿色语言行动化。这位西班牙人的 愿望是,将上海世博会的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洛杉矶:为真如上课

  一个城市副中心一定要脱离与中心城区的寄生关系,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才可以发展起来。同时它还要保持与外界密切 的联系。

  撰稿·邱晨辰

  随着城市的扩大,卫星城的概念已被大家所熟知,它们往往众星捧月般围绕着都市,分散其职能。城市副中心同卫星 城一样,更为方便地解决了大城市中心膨胀的问题。在过去100多年时间里面,在世界的规划理论当中曾出现过一个方向— —不要中心的均匀化发展,皇城北京就可看作大面积共同开发的典范,但是如今其严重的交通问题已为世人所诟病。

  在2007年底由上海市规划局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便已经提出了“多中心”的概念,如今徐家汇、 五角场、花木副中心已颇具规模,吸引着百姓与投资者的目光。于是,规划中最后一个城市副中心真如的开发工作也加快了脚 步。借着世博的顺风车,来自全球各地的建筑专家在日前举行的世博论坛上各抒己见,为上海的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思 路与理念。

  在联系中保持特立独行

  城市副中心应该建成什么样?马清运未曾料到自己的发言会遭到众口一词的反驳,作为全球知名建筑师,现任美国南 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马清运把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看成两个独立的点,“两点之间必须分离,有阻隔,不能融合,否则它们 就不能够成为中心。”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提到洛杉矶没有人指的是一个地方”,十几个相隔甚远的 中心组成了一个偌大的洛杉矶,可以说这是一个只有副中心而没有中心的城市,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副中心都发展得很成功。

  但是,与会的一些专家认为,阻隔固然可以成就一个中心,长期来看也将阻碍一个中心的发展。洛杉矶被认为是世界 上堵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高速公路上等候的恐惧也一直萦绕在每个洛杉矶人的心头,只要出门,无论是聚会还是购物,在路 上花费的时间至少是一个小时。同样的困扰也发生在巴黎最繁华的副中心拉德方斯身上,一边是塞纳河一边是历史大街,卢浮 宫、爱丽舍宫都匍匐在这里,它足可以称得上法国的历史地理轴。但拉德方斯却更多地被喊做“岛”,因为它被一条环形高速 公路包围着,内外不通畅,反倒是拉德方斯里面的老板骑上了自行车,而员工开着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当然,马清运的观点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一个城市副中心一定要脱离与中心城区的寄生关系,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才 可以发展起来。繁荣的商业、尖端的科技或者浓厚的文化氛围,都可以成为一个副中心的标志,这些特色要构成强大的吸引力 让人们对它足够依赖。正如商业徐家汇与知识杨浦,它们凭借各自的特色,吸引着投资者和知识青年的目光,聚集了相当多的 人气,成为名副其实的副中心。

  由此看来,真正的副中心应该在特立独行的同时保持与外界密切的联系,发展公共交通是车马辐辏的城市唯一的出路 。如今,真如副中心正在建设,交通因素是规划方案中重点考虑的部分。一度被用作货运的上海西站将重新迎来它的旅客,沪 宁高铁与即将通车的11号线、14号线、15号线、16号线将一起负担起西大堂的人流运输,三位一体的交通网势必让古 老而富有文化的真如四通八达。一个小时到南京,十几分钟便可到达市内各区,正如“真如”二字所表达的含义:来去自如。

  多功能融合:更美好的居住

  陆家嘴金融中心一直以高度繁华的姿态俯看浦西,然而没人会说“我是陆家嘴人”,就像没人会说“我是迪拜人”一 样,因为陆家嘴在繁华都市只是金融中心,不是城市中心。长期从事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的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这样 阐释城市中心:“一个城市中心的发展需要人们的认同,”因为一个地方不仅要有人们工作也要有人们生活,那才称得上是一 个城市中心,“所以城市副中心应该实现多功能的融合”。

  90年代末建成的徐家汇副中心更像是一个CBD(中央商务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巨大,白天人流涌动的徐家汇 中心地段,到了夜晚简直成了一座空城。

  日本东京的副中心丸之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里的中丸大厦、丸之内OAZO、TOKIA等高档写字楼汇集 了三菱等众多日本大企业所设的总部,“我认为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败:把丸之内变成了一个极端的单功能商务地区,也就是在 那里工作的人所使用的城市,晚上或者双休日没有人利用的城市。”负责丸之内地区所有项目的岩井光男先生在介绍日本城市 副中心发展经验时谈到,“所以我们做了改进,使丸之内变成一个24小时都够繁华的城市,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功能融合。” “争取让那里的人们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把人们留住其实不难,“只需要有教育、就业、医疗、文化等完善的社会项目”,马清运建议道。在丸之内,改变空 城的对策是增加了一些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和剧院,这样的公共场所会让人们对丸之内产生归属感,从而更加热爱那里。

  针对徐家汇等前车之鉴,人的存在感成为一个城市副中心的必要条件。伍江建议真如小尺度开发街道,“城市的结构 尺度是大的,城市的活动尺度是小的”,这样便可以增大人的活动空间。据真如开发公司董事长何智奇介绍,真如将建造相当 数量的设施,方便人们的居住和出行。而且会根据真如古寺特有的文化内涵设置一些节日和活动,让身居其中的人感受到真如 散发出来的浓浓禅意,不愿离开。

  绿色城市主义

  真如长期以来被上海的繁华遗忘了,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它如今是上海的轻工业区。即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真如, 环境问题恐怕是居民们最关心的。随着世博节能环保理念的强化,真如的绿色问题也成为讨论的一大重点。

  纽卡斯尔大学建筑系主任SteffenLehmann为真如提出了绿色城市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城市副中 心需要我们的能源和材料、以及水和多样性之间的融合,同时还需要在城市规划以及交通规划方面能够相辅相成。” “我们 希望把能源的消耗设计得更低,让建筑本身在节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真如建设计划中,建筑本身的节能方面会有所突破。根据《真如绿色建设标准》确立的基本指标,真如地区的居住 及公共建筑能耗的上限,将设定为每天每平方米65千瓦时(度),约为日本的1/2、美国的1/4。何智奇介绍说,“我 曾建造过很多领先于世界标准的建筑物”,所以,真如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会是空谈。除此,真如还将在120万平 方米地下空间造就“垂直都市”,融合停车场、地下通道、下沉广场与商场于一体。并通过透明采光井将阳光雨露、绿树清风 引入地下空间,弱化地上地下的空间界线。这与德国的波茨坦广场的绿色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波茨坦广场绿色面积达到了 4万平方米,而且所有的建筑都要使用自然通风的水池,通过利用自然来设计。

  真如的绿地建设也是一大特色,由于要节约成本,未来真如将会看到空间中的绿色,同时通过屋顶的绿化建设达到节 能减排的目标,到那时,一个巴比伦空中花园式的城市中心将会变成现实。-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