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致胜(67岁)
●家庭成员:妻子李淑华。两个儿子已各自成家。
●家庭档案:现住通州区西集镇史东仪村。除了去过一趟北京城,史致胜从没离过村。
活了67岁,史致胜从来没去过唐山。可他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地名。
就在1976年那个颠簸的夏季,这位生长在通州区西集镇的农民,一分钟之内便失去了他的土坯房,还有他最心爱的一幅画。
唐山痉挛着,24万条生命被断送。然而,蒙难的城市,不仅唐山一座。
紧靠河北香河的通州西集,同样在剧痛之中。有消息称,这是北京市行政区内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史致胜所在的史东仪村,几乎被震平。
猝失老屋
1976年7月28日凌晨4时,史致胜没睡。300多人口的史东仪村,唯有他家窗口留着光亮。
这位小学文化的34岁农民和别人不一样,喜欢看书。他从西集中学借了一本书,书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约定的还书日期正是7月28日。那时他还不晓得这个日子对整个中国大地,意味着什么。
头一天,怀孕7个月的妻子李淑华带儿子史维忠回娘家了,史致胜过得很平静,但也有些异常感。早晨从家里的砖井打水,发现水面比平时高上了一大截,家里养的鸡也不趴窝。
他没在意,径自去了生产队开手扶拖拉机,挣工分。傍晚他沿着村间的砂石路回家,70多岁的爹妈等着他吃晚饭,几根老玉米。饭罢,他躺在炕上看书。天亮之后就该上镇里还书了。
土坯老屋已经盖了几十年,熟秸秆扎的顶棚,糊着一层麻纸。小电灯泡,有气无力地亮着。
电灯忽然晃了起来。史致胜眼前一黑。
“不好,地震了。”
史致胜脱口喊出声,翻身跳下床,拽起睡梦中的爹妈就往外跑。颤动的门框狠狠撞上了他的脑门。史致胜顾不得疼,很快地冲向院子中央的空地。
回头,老屋的墙已经裂开,随即整个墙体像中弹的伤兵一样趴倒在地。
巨大的倒塌声。
一家三口都只穿着大裤衩,坐在院里的地上,全愣了。
史致胜感觉震荡持续了一分来钟。“别动,当心门楼子塌了砸着。”他叮嘱爹妈。两个老人不动也不吭声,听着。
史致胜起身迈进倒塌的房屋。纸糊的屋顶兀自撑在那儿,家具成了一堆碎木头。史致胜勉强扒了几件衣裳出来,套上鞋。
同一个院里,二哥的5间房也塌了,刚凑钱盖的。
史致胜没哭,爹妈也没哭。从小到大穷惯了。
他最心疼的不是家具,是一幅国画。一只展翅待飞的大老鹰,老辈传下来的。这是他家最最神气的东西,过年才舍得摆出来,一进屋便能瞅见。
自助援救
几分钟后,村子四处传来了叫喊声。
“糟了,得去黄家瞅瞅。”
史致胜想起村里的黄建国家,十来岁的哥儿俩是双胞胎,爸妈都不在村里,奶奶带着。
史致胜撞开门,兄弟俩趴在土炕底下,鼻青脸肿。胳膊腿上,泥裹着伤。奶奶已经断气了。
她双臂张开围在两个孙子背上,定格成一个保护的姿势。
“估计奶奶没拽开门,怕屋倒了砸死孙子,就给捂炕底下了。”他说。
天亮了,村支部开始组织社员“自助”救援。史致胜和几名身强力壮的社员踏着积水的砂石路,挨家挨户敲门。村间的玉米地不断朝外冒水,鱼坑旁积水一尺多深。一路上,史致胜瞅见房子全倒了。
伍家婆婆和黄家奶奶死了。全村人有不少受伤的,史致胜帮着把伤员送到了镇上。
一到西集中学,看见解放军已经赶到了。史致胜踏实了些:有人管他们了。老婆孩子在丈母娘家,张各庄受灾较轻,没事。
救灾物资运到了村里,每一两户分到一块塑料布。村民们把塑料布支成帐篷,地上铺树叶凑合睡。
史东仪村挨着潮白河。怕遭洪水,全村人挪到堤外,帐篷排成一溜。就这么住了半个来月。后来,村民们三两家搭伙,盖起了简易地震棚。
他还回了趟老屋,从泥巴里挖出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给了西集中学。那书史致胜至今留了个尾巴,没看完。他说回想起来像上辈子的事儿了。
震后得子
史致胜住进地震棚时,怀孕7个月的妻子李淑华正坐在弟弟的自行车后架上,从十里地外的张各庄往家里赶。
他们结婚5年了,是史致胜的表姐介绍的。俩人扭扭捏捏地见了一回面,就互相应下了婚事。史家穷,牙缝里挤出300块钱添了被褥、新衣裳,粉刷了屋子,专门到北京城天坛旁边买了对大木头箱子。打开,微微的木头香味。
“城里的东西,咋就那么结实呢。”这对箱子,成了史家地震中唯一没毁掉的东西。
4岁的儿子史维忠几天没个笑脸儿。他在后院种的几棵小黄瓜给震没了。不过,没多久他就高兴了。因为家里新添了小弟弟,取名史行。
史行是在地震棚里出生的。月子里李淑华怕受凉落下病根,还在地震棚里搭了炕,拾来柴,生火。吃的干粮是政府配给的,有烙饼、馒头、花卷,每天发一回。
村民们也陆续开始劳作,史东仪村的生产逐渐恢复了。
村庄涅槃
史致胜的父亲活了104岁,一直念念不忘“感谢政府”,因为地震后史家终于住上了砖砌的房屋。此前,这是富人家才有的“待遇”。
政府发放了给农民盖房的物资和补贴,由村里根据每户人口,以及地震中的损失确定。物资有水泥、钢筋、板材、砖等。史致胜跟爹妈一起住,分了3间房。
“打那起,生活就一天天变好了。”史致胜说。
“儿子得娶媳妇了,他们的房也得盖出来啊。”史致胜攒了些钱,一鼓作气又盖了9间房。其实,那会儿史维忠和史行都还小,“媳妇”离他们还远呢。
1992年,史致胜当上了村长,一干就是6年。直到现在史东仪村的老人还喊他“老村长”。
每天晚上,他喜欢在村子里散散步,纳纳凉。作为通州区西集镇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子到处都是新气儿。平房粉刷一新,绿树成荫。厕所改了,水管改了。路平了,宽了。
这是个涅槃的村落。如今,人们已渐渐忘记它曾经历过劫难。
“看咱这房,抗震的。地震再来,估摸着咋都塌不了了。”史致胜敲敲自家墙,炫耀般地说。(本版文图/本报记者 温薷)
新京报《大生活》 独家网络合作: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