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导语:新京报2009年7月13日起推出国庆60年系列报道,讲述北京家庭生活变迁;面向市民征集线索。[滚动][图集]

征集60年北京人家庭史

·热线:010-67106666 新京报网在线报料

·邮箱:67106666@bjnews.com.cn

开国大典 光脚走过天安门
开国大典 光脚走过天安门

·户主:张继亮(82岁)
·成员: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外孙女七口人
  1949年。在张继亮的记忆里,他的人生在这一年截然两分。他从一个领不到工资的苦闷的小学老师,变成了恨不得走路都要跑起来的青年团员。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

·户主:苏广明(77岁) 妻子:王秀兰(80岁)
·成员: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女…
  1948年,苏广明进入石景山钢铁厂模具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一碗玉米粒是当年一天的“工资”。1951年,19岁的苏广明第一次拿到了高薪,50几块。

冲破枷锁 奔向自由的婚姻
冲破枷锁 奔向自由的婚姻

·户主:刘林(74岁) 刘淑珍(75岁)
·成员:3个女儿、3个女婿、1个外孙女和2个外孙子
  两人于1953年结婚,正赶上全国兴起贯彻《婚姻法》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施行的第一部国家大法,“废除包办、婚姻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人民币旧换新我忙着新换旧
人民币旧换新我忙着新换旧

·户主:刘允禄(78岁)
·成员:7口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外孙
  换新币那会儿,父亲说“淘汰更新是好事,虽然老币作废了,但将来就会百倍的往上翻”。当时,别人是忙着换新钱,我是拿着新币换旧币。

重修家宅未动城墙一块砖
重修家宅未动城墙一块砖

·户主:杨春霖(62岁) 李桂景(59岁)
·成员:儿子杨园园(31岁)
  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进出北京,仍然要通过16座高大厚重的城门。让杨春霖念念不忘的,是锈迹的铁皮城门,孩子们在城墙上玩闹,城楼顶上荒草萋萋。

我在亲手参建的大会堂吃国宴
我在亲手参建的大会堂吃国宴

·人物:王学礼(82岁)
·成员:王学礼和老伴史美娣有4个孩子
  建大会堂每个工期都定得很死,规定项目完不了工的,24小时不睡也要赶出来。当时有个笑话“近看六建的,远看要饭的。”说的就是六建的王学礼。

除四害 老妈帮我凑耗子尾巴
除四害 老妈帮我凑耗子尾巴

·人物:陈大春和郝金贵夫妇
·成员:5口人,老两口、儿子儿媳、孙女
  除四害,对于今年69岁、曾是个老北京“胡同孩子”的陈大春而言,是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时最“时尚”的称号,莫过于捕鼠大王、麻雀克星。

走出龙须沟
走出龙须沟

·人物:车进
·成员: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女儿
  龙须沟,是一条汇集所有污秽的下水道,这里是穷人的代名词。牟家井,龙须沟北岸的一个院子。上世纪40年代,车进一家住在这个院子里。

“运动”岁月父亲要我分清是非
“运动”岁月父亲要我分清是非

·人物:王端阳(62岁)
·成员:母亲、妻子、孩子
  1966年,王端阳19岁,因为停课“闹革命”,他错过了高考。不过,他没有错过“革命”。他说,“父亲那时也挨了打,我没有安慰一句,很愧疚”。

下乡17年 知青不言婚
下乡17年 知青不言婚

·户主:刘庆元
·成员:一家3口,包括妻子、女儿
  1968年,“上山下乡”开始了,近2000万知识青年放下书本到农村,刘庆元如同沧海一粟,同龄人莫名的狂热,让他觉得,自己大有可为。

自制毛主席像章 同事抢着戴
自制毛主席像章 同事抢着戴

·户主:陈英(78岁)
·成员:老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
  手捧红宝书、胸别毛主席像章,早晨面向毛主席画像汇报工作计划,晚上则要检讨一天的言行。这是陈英夫妇当年每天的必做功课。

三色片加放大镜制成山寨彩电
三色片加放大镜制成山寨彩电

·户主:李幼明(57岁)
·成员: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儿媳
  李幼明家最早有一台9英寸的昆仑牌黑白电视,不过倒也随大溜买了一块三色胶片和放大镜,用来自制“山寨”彩电。

最火手抄本 我是第一读者
最火手抄本 我是第一读者

·户主:姜立忠
·成员:岳母、妻子、儿子
  在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文革”当中,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一下子都找不到了,于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开始流传。

走下朝鲜战场 我们结婚了
走下朝鲜战场 我们结婚了

·户主:王同康(78岁)
·成员: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外孙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北京城里一片沸腾,老百姓都在赶时赶工、捐钱捐物,“恨不得人人都捐一架战斗机”。

脱盲 家人的名字记得最深
脱盲 家人的名字记得最深

·户主:辛瑞林(81岁) 贺兰(83岁)
·成员: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
  “家里粮食狗吃了,妹妹肚大了。”原本一封普通家书,只想表达“家里粮食够吃了,妹妹都大了”。在建国初期,文盲闹出的这种笑话不少见。

挑20黄瓜15西红柿送毛主席
挑20黄瓜15西红柿送毛主席

·户主:李墨林(已故) 李景花(已故)
·成员:7口人,夫妻俩和5个孩子(4女1男)
  解放后,李墨林联合6户农民成立最早的一批互助社。作为北京最早的“菜篮子工程”开辟者,他们还为北京留下了“四季青”这动听的名字。

一门清华人 两代长跑情
一门清华人 两代长跑情

·户主:蓬铁权
·成员:8口人,妻子、儿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
  1958年,蓬铁权与王美娜恋爱了。跟大多数恋人不一样,操场上,两人并肩跑步。因为,蓬铁权是清华大学男子长跑队队长,王美娜是女子长跑队队长。

大炼钢铁那年 我撑起半边天
大炼钢铁那年 我撑起半边天

·人物:韩玉竹(女)
·成员:18口,夫妻俩、4儿1女、儿媳女婿…
  1958年,“妇女解放”的口号提出已有时日,但外面还是男人的世界。韩玉竹认为,大炼钢铁改变了这一切,她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平等。

粮票成全一世姻缘
粮票成全一世姻缘

·人物:陈文亮、范清华
·成员: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女
  今天,人们想吃什么粮就能买什么,但在1960年至1993年期间,则远没这般轻松。那时,买面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甚至买点心,也要点心票。

精简丢工作换来家团圆
精简丢工作换来家团圆

·户主:李治安 李有云
·成员: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等
  李有云一直认为,1962年,她做了一件有魄力的事。那一年,李有云成了单位精简下放的对象,“我是党员,带头响应国家号召。”

搞来参观券全家逛地铁
搞来参观券全家逛地铁

·人物:杜文库
·成员:母亲、妻子、儿子、孙子
  1969年10月1日,地铁1号线开始试运营,毛主席语录的牌匾挂满地铁各个车站。试运营的地铁没有马上卖票,想乘坐或参观地铁,必须持有特制参观券。

1963 暴雨,暴雨
1963 暴雨,暴雨

·人物:赵福临(72岁)
·成员:4口人,包括二老和儿子、儿媳
  时隔46年,赵福临仍清楚记得暴雨当天所发生的一切:漏雨的房子、深及膝盖的积水、坚持要去上班的母亲,还有他趟着“河”背母亲去车站。

工厂派卡车 送我上大学
工厂派卡车 送我上大学

·人物:吕凤鸣(1972年由工厂推荐上大学)
·成员:妻子、女儿、女婿
  那一年,几千人的北京内燃机厂,共向北工大推荐了2个工农兵大学生。报到那天,车间派了一辆130大卡车把吕凤鸣从工厂送到学校。

知青返城 菜市场里卖肉
知青返城 菜市场里卖肉

·户主:汪立平
·成员:3口人,妻子,儿子
  计划经济时代,各地招工指标向工厂等倾斜,服务业人手缺少,商店里常是几十个人等着买东西,只有一个人收钱,找钱,拿货。

西单盖“争气楼” 我推双轮车
西单盖“争气楼” 我推双轮车

·户主:刘瑞琪
·成员:妻子、两女一子
  西单装修多次,维持着北京标志性商业建筑的地位。但在刘瑞琪看来,这还是上世纪70年代,夫妻俩与一千多名同事一起,双手盖起的“争气楼”。

地震废墟上 小儿子降生
地震废墟上 小儿子降生

·户主:史致胜(67岁)
·成员:妻子、儿子
  唐山痉挛着,24万条生命被断送。蒙难的城市,不仅唐山一座。紧靠河北香河的通州西集,同样在剧痛之中。这是北京市行政区内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专题内搜索

系列报道 更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