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飞:麦兜响当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14:10  新民周刊

  撰稿·严飞

  这个暑假,我最喜爱的麦兜系列以早于香港的速度推出了期待已久的第三集《麦兜响当当》。在这最新一集动画中, 麦兜故事的场景从前两集的本港风情转移到了内地:麦太来到武汉做食肆生意,跟随妈妈一起北上内地的麦兜,只好被“暂寄 ”在武当山的武术学校“太乙春花门”学习太极拳,开始体验一段普通话的生活。

  每每提及香港,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诸如九七回归、亚洲金融风暴、SARS疾疫、负资产、CEPA等等宏大的 经济叙事。然而对于每一位普通的香港人来说,小猪麦兜才是真正可以代表香港的独特符号。在香港本土的一次“香港生存的 十个理由”调查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香港人有成人的童话——麦兜故事。

  2001年圣诞期间,《麦兜故事》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电影将漫画中的麦兜放置于香港的真实地名、街景之中,从 他出生、上春田花花幼稚园、中学,一直讲到他成为上班族,直到最后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变身负资产。于是,一个小时候曾有 过豪气梦想,长大后在酸楚现实面前挣扎的普通小猪形象,顿时激发起了整个香港的共鸣。

  2004年,《麦兜故事》续集《麦兜菠萝油王子》上映,续集以麦兜父亲麦炳为主角。麦炳是菠萝油国一名王位遭 篡夺的落难王子,虽然看似呆傻沉默,一事无成,却始终一心想寻找失去的光辉王国。而麦太则眼望将来,周详计划着自己身 后的安葬之所,期待可以找到一处“理想的永久居庭”。三人之中,“爸爸活在过去,妈妈活在未来”,只有麦兜一个选择活 在当下,却在沉闷的大时代中拿捏不到进退,“不太想动,又不想只坐着不动……其实,我哪也不想去”。

  这一时期的香港,政经情况都降到了谷底。资产价格持续下跌,财政赤字又高企不下,香港名义上的本地生产总值增 长率,已经由1997年的11%急速跌至2003年的负3.4%,香港的失业率也由1997年的2.2%跃升至200 3年的8.6%之历史最高,加之2003年SARS疾疫袭港,香港政府推出的“八万五”、教育改革、公务员改革等连串 政策失误,外忧内困之下,整个香港社会弥漫着一片愁云惨雾。

  于是,香港人开始集体沉默,这种“哪也不想去”的失语心态,导致了整个香港社会对香港八九十年代黄金岁月的深 切怀念。

  而今《麦兜响当当》的上映,正式宣告香港人心里那种“哪也不想去”的留守矛盾已经成为过往。当香港与内地在最 近几年频繁互动之下涌现出大量的两地合作商机时,香港人开始选择“北望神州”,他们不仅北上消费,也北上工作,甚至定 居。仅以定居为例,香港回归前,到内地定居对很多香港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在回归十年后的今天,香港人返回内地生 活反而成为大的潮流。根据香港规划署2006年的调查发现,到内地定居的香港人每两年就以50%的速度递增。2001 年到内地居住的港人有4.1万,2003年则有6万多,而到了2005年,则增加到9.1万,增幅超过一倍。

  然而港人北上的大潮之下,也多多少少增添了几分困境下的迷失与无奈。当麦太带着麦兜进入内地之后,整个剧情的 叙述模式仿佛突然间改换了基调。影片中开始出现大段大段冗长的展示城市现代化的3D画面,乃至最后出现的那座恢宏的三 峡大坝,据说这完全都是按照内地投资方的要求所增加,以展现内地的风貌。此外,黄秋生的《月光光》也只剩下了伴奏,而 国语版的主题曲《麦兜响当当》更是与粤语风格的麦兜故事格格不入,显得似乎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至于新增加的角色麦子肿 肥,很明显是借着孔子(字仲尼)这一符号去缩短内地和香港的差异,以追寻文化上的融合。

  虽然这只是麦兜故事第一次在内地上映,但为了满足上映而进行的诸多修改,似乎也契合了麦兜的命运。北上虽然风 光,但很多坚守的东西却不得不被迫地选择流失,抉择难断,是守望香港,还是迎合内地?挣扎下来,麦兜也不得不融入到这 个势利的世界里,而北上的香港电影也不得不接受这样面目全非的结果,并成就出尔冬升一番“香港电影衰亡论”的警告。-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