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锡进:北京要带领中国和世界接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15:34   新浪嘉宾访谈
胡锡进:北京要带领中国和世界接触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作客新浪访谈

  北京要带领中国和世界接触

  主持人尹俊:您看现在刚好是建国60周年的庆典马上要到来了,我们说回顾60年前开国大典的时候,当时天安门城楼上只有很少的几位国际友人。现在的北京,可以说这些国 视频:胡锡进称北京要带领中国和世界接触 来源:新浪嘉宾访谈 际友人已经成为北京城市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您怎么来看待?

  胡锡进:这是北京发展的结果,也是北京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城市不能孤立的发展,谁都不能老是天下第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但是在世界的范围内看,它是那么多首都的其中之一。另外北京作为一个大城市,作为首都,他要带领着中国,帮助整个中国跟世界接触,北京对外航线最多的,外国人一到,先到北京,先到上海,通过这两个城市再去其他的地方,它是中国的窗口。另外它也是外国人进入中国的一个跳板,外国人深入中国第一个落脚点,过去天安门城楼有几个外国人,那几个外国人当时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帮助了中国。但是以后来的外国人,今天来的外国人,是形形色色的,三教九流的,他们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带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加入到我们这个国家,使我们国家变得很丰富。

  中国在对外开放,开放有两重目的,一方面我们走向世界,中国人走到世界各个角落,另外一方面要敞开胸怀,敞开大门,让世界走入我们,这个开放是双向的过程,在我们的早期可能是比较单向,是我们走向世界,而现在尤其要把另外一方面要打得更开一些,让世界进入中国。这样我们的开放,才会完整,可以说北京这样的城市带动整个中国跟世界融为一体,中国现在也是作为这一轮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领头雁,他应该带动整个世界的全球化。比如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贸易自由等等,这些事情都是中国开放,而且号召全世界都开放的过程。

  主持人尹俊:也许再过一些年,我们的二线、三线城市会看到跟北京一样的外国人,这就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北京是一个走在前列的,对外国人接纳度比较靠前的城市。因为您的读者可能更多是在中国的外国人和在北京的外国人,您可能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据您了解在北京常驻的外国人,您刚才说大概有十万人,他们渴望了解到是什么样的信息呢?

  胡锡进:每个人跟每个人不同,说实话,我们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他们到底想看什么。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我们的报道内容,大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就想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甚至有些人他们就希望看非常纯的中国的东西,非常纯的北京的东西,恨不得把北京的报纸,把中国的报纸给翻译过去,他觉得那样好看,想了解原汁原味的东西。另外还有大的需求,他们想了解跟他们自己在中国和在北京生活有关的东西。北京的变化,中国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大的是这两块,一个是中国本身,真实的中国跟他们关系,完全的不考虑他们因素的中国和北京,他们需要了解这些东西。另外他们还需要了解跟他们有关的中国和有关的北京。

  主持人尹俊:我们过去也是有一些误区,我们特别喜欢把中国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外,把不好的一面留给自己。

  胡锡进:这不是媒体的问题,是整个中国人的心态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这样,都愿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比如家里来几个客人,一定要提前收拾收拾,扫一扫,觉得这样对客人的尊重。我们有什么事都爱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这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习惯。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升到政府层面,也愿意外人来的时候,把国家打扮得更漂亮一点,这是非常正常的习惯。但是有些外国人不太习惯,外国人愿意看更加原汁原味的东西,来了以后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到你家,你们家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个东西无所谓谁好谁不好,现在来看,在我们国际化的过程中,这种文化的碰撞会相互的影响,可能逐渐外国人要打扮一下自己,外国人到中国的时候,我们稍微随便一点。

  主持人尹俊:这是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彼此接纳的过程。现在马上国庆60周年,会有很多外宾来中国旅游,《环球时报》的英文版还有都市北京这两份报纸能给这些来旅游的外宾提供怎样的信息呢?

  胡锡进:我们现在也正在做,一个是把北京十一期间的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做预测,告诉我们的读者。另外北京十一非常热闹,有什么热闹好看,也可以告诉外国人。他们对来北京旅游还是很感兴趣的。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愿意看到在十一期间真实的北京,我们也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国庆节,一个真实的北京,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总是想这样做,不是告诉大家一个非常光鲜的中国,而是报道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复杂的中国。国庆节是我们非常盛大的节日,但是另外一方面,生活也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生活中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家常里短,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东西也要继续报道。

    《环球时报》打造跨国团队文化

  主持人尹俊:我们很多网友特别收看我们直播的网友对英文的《环球时报》还有都市北京工作团队特别想了解,大家都猜测肯定是有外国人在参与编辑工作中来。

  胡锡进:是,有很多外国人,现在已经有二十几个外国人在我们那里工作。

  主持人尹俊:通过中国同事和他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是很独特的,可能跟咱们有点不太一样。

  胡锡进:那很不一样,大家因为文化背景不一样,另外生活在北京的心态也不一样,跟城市,跟这个国家的渊源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对每件事情的感受会是有不同的。这点也很好,他们能够帮助我们矫正我们的报道方向,帮我们提供一些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使我们知道外国人关心什么,我们在报道事情的时候,应当更加把什么样的细节展示给外国人,因为他们可能更关心。

  主持人尹俊:从他们的报道视野上,更多了解外国人怎么了解中国的,他们的稿子给中国编辑一些提示性的东西或者原来可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之前没有想到,可能生活在中国,没有察觉到一些的细节。国外的编辑可能更容易感悟到。在我们这里看来不是新闻的,他们会觉得很新鲜,都有可能。

  胡锡进:他们很关心中国社会的变化,有些事情我们感觉到是一些小事,在我们报道中不会做得很大,他们觉得涉及到中国人的观点,中国社会层面的一些变化,他们会感兴趣的。

  比如中国人在付账,中国人经常抢着付账,这些东西外国人不太习惯,他也会觉得挺有意思,跟他们社会不太一样的地方,他们会感兴趣。另外能反映中国社会变化的,从昨天状态变成另外一种状态的时候,他们会感兴趣。

  主持人尹俊:这些中国编辑写的时候,肯定会不觉得这是一条新闻,抢着付账或者发生冲突处理的方式,但是会被他们看在眼里。

  胡锡进:对。比如像我们哪儿通了一个桥,哪儿修个路,这个路他们走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对这个不关心,我们很关心,比如北京要通一个路,六环路通了,天大的事,我们很关心这个事情。但是他们会看得淡一些。比如像天安门广场,我们做报道,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在天安门广场聚集,大家上厕所怎么办,他们会提出这个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敏感,上厕所怎么办,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的报道就会把这个作为重点进行报道。

  主持人尹俊:我发现中外混合在一起的团队,会激发出很多让你想想不到的火花出来。您作为一位领导,现在领导的是一个国际化团队,又有中国人又有外国人,跟您过去单纯领导中国人的团队相比较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或者在您的感受当中会有更多的感触?

  胡锡进:还是不一样,纯粹的中国团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因为我们熟悉,我们自己做过团队的其中一员后来做了团队的负责人,整个过程我们经历了,而且大家的文化是一样的,他们的诉求差不多,所以领导起来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些。外国人加入进来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外国人过去的工作习惯可能跟我们不一样,文化的差异,这个时候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外国人坐房间里,选择位置的时候,一定要靠近有阳光的地方,对这个东西挺在意的。中国人还觉得晒。想法就不一样。再比如中国人跟团队的凝聚力一般都比较强,他一来这儿想在这儿长期工作,并不是所有外国人都是这样,有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是带着到中国旅游的心态,不是呆一两个月走,他就准备在中国住两年三年就走了,又换一个国家。这个时候他的心态不是跟中国员工要长期工作的心态一样。

  主持人尹俊:要领导这些外国人我觉得挺难的。

  胡锡进:对,我们跟外国人特别强调,我们非常希望他们把自己当成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一个临时的像客人一样。他们要把这个报纸当成他们自己的报纸,因为这个报纸既然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跨国公司都是这样,跨国公司有各个国家的人,你既然进了这个公司,要忠于这个公司,跟这个公司同甘共苦。我们跟他们说,这个报纸虽然是中国人创办的,但是既然加入到这个报纸当中,要把自己当成报纸团队中的一员,与这份报纸同甘共苦,跟中国人一样,中国人加班的时候,外国人要加班,我们在创办的时候,很难很不容易,挺辛苦的外国人要跟着一起辛苦,大家不要有特权思想。

  主持人尹俊:您这边正在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工作文化出来,或者一个团队文化出来,可能再发展会有一个特别的《环球时报》企业文化出来了或者团队文化出来了。

  胡锡进:这也一样,大大小小的单位以及大大小小的城市以及整个中国本身都在开放,都在与世界融合。因为整个中国的对外开放不可能是一个空洞的国家的开放,这就是很多中国城市和具体的单位,具体的公司,跟世界去开放、对话、交融的过程。《环球时报》本身也是这样,《环球时报》是一个中国人的报纸,但同时当我们逐渐走向国际的时候,他就会融入一些国际元素,这个过程是逐渐的。实际上我们也在对外开放。

  主持人尹俊:今天非常荣幸请到《环球时报》胡总编辑来到新浪直播间,跟网民做了交流,介绍了《环球时报》的发展还有最新的动向。听了您的介绍,我很期待看到这份都市北京,很想去看一下,虽然英文不是特别好,我也特别想了解外国人是怎么来看待我们中国,他们的观点和角度是什么样,今天非常谢谢胡总编辑。

  胡锡进:也谢谢你,谢谢新浪,谢谢大家。

  主持人尹俊:谢谢各位网友收看我们的节目,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环球时报 胡锡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