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放弃最高收入的女队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1日13:55  中国广播网

  放弃最高收入的女队员

  “海归”学女的3次落泪

  9月的一次党团活动时间,女民兵方队组织“我与祖国同奋进”主题演讲。队员张元元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为何放弃高薪回到祖国工作,参加首都国庆阅兵。

  “祖国,母亲!我要像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一样,为您奉献青春与热血……”讲到情绪高昂之处,她禁不住声音颤抖、热泪盈眶。台下的队友也被感染了,啜泣声与掌声连成一片。

  这是她成为受阅队员后的第三次落泪。

  张元元,今年沙河阅兵村唯一的“海归”队员。她曾在新加坡留学、工作5年,不仅月薪2万多元人民币,还拿到了“绿卡”。殷实的物质生活,难抵浓浓的思乡情。她说:“在国外,举目无亲,十分孤独。我最喜欢去大使馆看飘扬在异国他乡的国旗。”张元元大学毕业后,新加坡一家跨国公司伸出橄榄枝,她选择在一家学校当中文老师。因为她想在这里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知晓中国。去年初,南方罕见的冰雪灾害后,她通过中国红十字向灾区汇去了1万元。

  去年4月,张元元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回到祖国。当时,一家国企和一家私企都决定招聘她,她选择了前者。很多人不理解,到这家国企工作,月薪只有两千多,而那家私企试用期一个月就能拿8000元。张元元微微一笑:“到国企工作,是因为有个‘国’字!“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将举行盛大阅兵,张元元所在北京市朝阳区,领了抽组女民兵方队的任务,代表全国民兵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可是报效祖国的最好机会!”她得知消息后,立即来到公司办公室报名。

  此次报名参加阅兵的女青年有好几千人,张元元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受阅队员,当她接到通知时,兴奋得整夜未眠,幸福的泪水,湿透了枕巾。

  在女民兵方队训练场,观察张元元训练,倾听队员们的讲述,谁都知道她是一位非常自信、坚强、乐观的女孩子。

  她的右趾骨疲劳性骨折,每踢一次正步,患处便钻心地疼。随队医生介绍,这种“疲劳性骨折”也叫应力性骨折,是因为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使骨头难以负荷导致的,治疗的唯一办法就是休息。张元元没有退缩,在日记中写道:“伤痛让我每做一个动作都会疼得一阵阵恍惚,疼得泪水在眼眶打转,但我没有让泪水流下来,心里不断的对自己说,坚持,坚持。不能停下,不能放弃!”

  高温炙烤,烈日暴晒,把小张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这可愁坏了她的父母,在电话里,她妈妈告诉记者:“闺女今年28岁了,还没有处对象。晒得那么黑,怎么找男朋友?”张元元在一旁“咯咯”地笑个不停。

  “别看元元平时很坚强,有一次受到教导员的小批评哭得不成人样子。”方队副政委张宏艳对记者“爆料”。

  张元元到阅兵村后,表现十分优异,成为方队13排面的排头兵,当上了副区队长兼班长。一天,他们班负责打扫厕所卫生。她安排分工后,便到操场组织排面训练。休息间隙,教导员把她带到厕所,看着一些旮旯处还有脏污没有扫干净,张元元一下子明白了教导员的用意,头低的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教导员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作为一名班长,不单是自己要当一名优秀的参阅队员,还要带领全班干好每一件事情。”

  虽然教导员没有说几句,张元元的泪水却“哗哗”地往下流。

  受训一时、受益一生。张元元的这三次落泪,记录着她在阅兵村里的成长印记。

  硕士最多的方队

  第二炮兵学员方队首亮相 硕士23名

  在首次亮相国庆阅兵的第二炮兵学员方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参阅的23名硕士研究生学员。他们从文弱书生到能站4个小时不倒,付出了艰苦地努力。

  记者在北郊的阅兵村了解到,在首次亮相的第二炮兵学员方队中,一共有23名硕士研究生学员。为达到受阅人员要求,他们每天进行大强度、超常规的队列训练。

  阅兵训练要求军人能持续站立2小时不动,4小时不倒。这看似简单的军姿站立,需要超强的体力和意志。这个硕士研究生群体,第一次站军姿,仅坚持了1个小时就有近10人晕倒。

  现在,他们能持续站立2小时不动,4小时不倒。为了达到正步走“百米不差毫厘、百步不差分秒”要求,他们平均一天要走十七、八公里,每名学员都练就了一双“铁腿板”。

  据介绍,这个特殊群体,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新能力较强,在阅兵训练中,不断发挥智力和素质优势,为提高方队训练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发起组织了一个“硕士议训团”,开展“我为阅兵训练献一计”活动,提出了50多条与训练有关的意见建议,都被方队临时党委采纳。

  硕士学员杨慧杰,提出的“打破原有班排建制重新编组,按照掌握训练课目的熟练程度进行分类分层次组训”的建议被方队采纳。硕士学员樊亮提出“快乐训练法”的建议,李东亮针对教学手段单一问题,提出了实行启发式、互动式、交流式的训练方法,都被方队采纳并进行试点推广。

   长相最雷同

  双胞胎战士姐妹

  可能是1999年阅兵时,那对双胞胎女兵太出彩,现在方队里都喜欢有一对双胞胎。据不完全统计,武警、步兵方队各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三军女兵方队与女民兵方队各有一对双胞胎姐妹。海军陆战队还有一对亲兄弟,三军女兵方队与飞行学员方队还有运输队有两对姐弟。

  杨夏、杨秋,是女兵方队的一对双胞胎姐妹,一对出色的“双子星”。鲜为人知的是,姐妹俩坚强背后隐藏着一个让人心痛的秘密。

  入队前,父亲已重病多时,需要女儿贴身照顾,她们心里十分矛盾:女儿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参加阅兵,父亲心里会不会失落?瞧着女儿犹豫不决的样子,父亲把姐妹俩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叮嘱:“闺女,你们放心去吧,我会好起来的。”父亲的支持打消了姐妹俩的顾虑,匆匆背起行囊来到集训基地。

  不久,父亲不幸病逝,姐妹俩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一句话:“努力训练争取好成绩,为杨家争光!”

  父亲的遗言激励着杨夏和杨秋坚强前行,在家里娇气的她俩,到了阅兵村什么苦都能吃。姐姐杨夏说她每天能喝10多斤水,妹妹说每天能流5斤汗。姐妹俩都在十四排面,同住八班宿舍。训练中,互相鼓励、帮助。杨秋的动作差一点,杨夏业余时间单独给妹妹开“小灶”;姐姐耍小脾气,妹妹赶紧上前安慰。在短短的时间内,她们完成了从“普通老百姓向准军人”转变的过程。

  在得知杨夏姐妹两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女民兵方队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全体队员列队,听王政委讲述那段伤心的往事,讲的人哽咽,听的人也抽泣了。

  “立正,向这位深明大义的父亲默哀。“

  王政委讲完,把两朵小白花和两副黑纱给姐妹俩戴上,下了一道口令。全场静悄悄,只有泪水在默默的流淌。泪水告诉人们:奉献,意味着什么。

  同一方队兄弟最多

  一个排面仨兄弟

  双胞还不算什么,最牛的是空降兵方队,三兄弟都是空降兵,而且他们都在同一个排面一同训练。他们就是四排面的李恒平和大哥李恒乐、堂弟李恒东。

  能够参加国庆阅兵,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是军旅生涯中最为荣耀的事。更为巧合、荣耀的是,不在同一单的兄弟三人,不约而同地报名,通过层层筛选,共同走进了阅兵村,并恰好被分在同一个排面。

  老大李恒乐模范带头,训练成绩遥遥领先;二弟李恒平迎头赶上奋勇争先,在阅兵村还报考了士官学校;三弟李恒东紧追不舍,誓当标兵,并报考了军校。二弟李恒平有一些习惯动作如耸肩、重心不稳,一时难以纠正,眼看着身旁的战友一个个都评上标兵,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哥哥李恒乐批评他,咱李家的男人,可没有孬种,遇到困难想逃避,还是男人么?于是哥哥当教员开始给弟弟开小灶,三弟李恒东也受邀在一旁与他一起做动作。一到休息时间,兄弟三人就聚集一起“特训”。“我们兄弟三人走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一定会把最铿锵的步伐,最飒爽的英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李恒平自信地说。

  最牵挂孩子的七位妈妈队员

  5月10日是母亲节。女民兵方队队员赵欣娜,在沙河阅兵村北门见到阔别半年的丈夫和女儿。“妈……妈!”第一次听到女儿的咿呀学语,她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

  赵欣娜参阅时,女儿甜甜还不到8个月,她毅然提前给孩子断奶,投入到阅兵训练。踢正步,对于28岁的赵欣娜并不容易。开始的二十多天,每压一次脚弓都是痛苦的煎熬。她硬是咬牙强忍,嘴唇上留下一道深深齿印。

  “姐,训练如此投入,难道不想宝宝吧?”面对队友的关切,她说:“想,在夜里。”赵欣娜把对女儿的思念埋藏于心。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就惦念女儿吃的多少,有没有哭闹,睡得好不好。想着、想着,便枕着女儿相片入眠了。

  在女民兵方队中,像赵欣娜这样的妈妈队员,一共有七位,李丹,曹玉霞,姚春红,魏芬芬,岳佳丽,刘亚红也是孩子的妈妈。在受阅训练场上,她们每人都有一段让人感动、让人敬仰的故事。(于阳)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国庆 阅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