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8位共和国老兵见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3日23:07   CCTV《新闻周刊》

  第二段落 1949 历史的回首

  60周年盛典,最动人的一幕,应该是全场数万人起立,向18名共和国老兵鼓掌致敬。而这些为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则举起自己的右手,分别向着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上“老兵军礼”。

  原总参原防化部部长 姜志增:

  经过天安门的时候是最高兴的,/我当时敬礼,向毛主席敬礼,向祖国和人民敬礼。

  原空军第一高等专科学校学员队政委 王顺全:

  流着泪,来体现一个老战士的心,我不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我们华东牺牲的战友,我还健在,不能忘记他们。

  18位共和国老战士,身着旧式军装,封绩老人年龄最大,85岁,他16岁就参加八路军,1949年开国大典时,还曾作为骑兵接受检阅。今年两会,封绩老人听说有政协委员提议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中建老兵方阵,他开始每天到报亭买报纸关注这一消息。

  封绩:当时我就有这个想法,60年前我参加了,60年后我也参加多好。

  同样85岁的战斗英雄王顺全,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莱芜战役,他两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被华东军区评为一级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两块至今仍残留在体内的弹片,已经伴他走过62年。

  王顺全:像这个奖章,这是一级战斗英雄,这是战争年代的,这个也是一级战斗英雄,大概也是一块银元做的,过去没有什么材料,就是大洋。。。

  我当兵的时候,下午到部队,晚上就打仗,/打仗没有枪,拿个大刀,不拼命不行,没有拼命精神能打胜仗吗?

  60年了,各种各样的勋章和立功奖状一直被王顺全珍藏,得知将受邀参加国庆游行后,王顺全老人再次穿上了军装,在镜子前认真练习军礼。

  王顺全:年龄大了,身体变形了,尽量注意,照着镜子练,能做的事情尽量把它做好。

  而80岁的老将军姜志增则成为老兵游行队伍里最幸福的一个。国庆当天,他和作为大学生代表参阅的外孙女朱姜分在了同一方阵。今年7月,当姜志增听说外孙女要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时,这个在战场出生入死立功19次的老兵,当时还很羡慕这个幸运的小辈。

  姜志增外孙女 朱姜:

  姥爷就跟我说,这个机会很难得,也很不容易,要好好训练,做好吃苦的准备,/一直到了8月底、9月初的时候,是后来有一天回家姥爷跟我说,他说他也参加了,好像是在彩车上。

  姜志增:后来她在那里去训练的时候,参加训练,问指挥员,听说我姥爷也参加这次阅兵,他会不会到这里来。那个指挥同志就说,你姥爷叫什么名,我看看,说我姥爷叫姜志增。一查名单,姜志增是第一名,第一名就是姜志增,她当时也非常高兴,打电话告诉我。

  当姥爷姜志增接受民众欢呼时,外孙女朱姜就在彩车边舞动花环,这也是朱姜第一次看见姥爷穿军装的样子。

  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的“老红军”这次没能出现在老兵方阵。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留下姓名的革命英烈就有161万人,更多烈士连名字都不曾留下。庆典时刻,18名老兵首次走到前台,代表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接受来自全国人民的敬意。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开幕时会场掌声整整持续了5分钟。

  参加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海外侨胞、爱国人士等等。在这个星光熠熠的舞台上,662名代表汇聚北平共商国是,一个新的国家将在他们手中缔造。刚刚从北平贝满女中毕业的孙小礼,因为负责会议事务,懵懂中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孙小礼:这个就是大会座次表,这是主席台,这是座位,我们在会场上就在这个位置。如果有什么提案、议案要表决,举手表决,就由我们从后到前数票。那个时候我觉得大家都是,因为经过很充分的讨论、协商、辩论,所以最后达成的是共识,所以大家都很衷心地拥护那些议案。我觉得亲手缔造一个新的中国,全体代表都非常热情、非常认真。

  这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纪年采用世纪公元。而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也正式通过,这份纲领中规定的机构组织,无不冠以“人民”二字,它代表了开国者和奠基者们对一个新的中国的理想和蓝图。此时的中国,只等待着向全世界宣布,新的共和国就要成立了。

  开国大典时间最终定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复杂,一直保密的开国大典时间,直至当天上午10点左右,才通过电波向全世界发出预告。

  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过,共和国的第一次阅兵开始。

  开国大典陆军方阵总领队 李水清

  我们是在49年4月,打完太原战役以后不久,就接到命令。要我们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也就是我们刚刚从前线下来,还带着满身的硝烟,来参加国庆大典的。

  刚刚从战场回来的士兵,手里拿着的是“万国牌”武器,被称作开国大典陆军第一方队的“铁流雄师”一开始竟为枪而愁,由于缴获武器极不统一,全师无论怎么调配也凑不齐一个方队的配备。而在坦克方队担任“擎旗车”的“功臣号”,却担心它会在经过天安门时突然熄火,最终这辆超期服役的日式坦克有惊无险通过了检阅。

  开国大典空中方阵飞行员 林虎:

  找运输机也可以,教练机也可以,是轰炸机也可以,可靠的,能够安全通过天安门的,好了,这一凑,就凑了17架。

  一个结束了百年屈辱却又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场装备简陋却又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30万军民共同庆祝新生的狂欢,也因为形势复杂旧敌环伺,战士们得一边阅兵一边战备,空军带弹受阅更是绝无仅有。而国庆阅兵刚刚结束,那些战士们就重返战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1949年,一份临时大宪章通过,那是一份凝聚着开国者们建国理想的文本,1949年,一支军队走过天安门,那是一支靠革命理想走向胜利的部队。如今60年过去了,在国家强盛的庆典上,那些曾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流过血汗的老兵理应享受荣耀,而他们也会提醒所有人,这个国家建立和前进的基石究竟在哪里?建国60周年,我们最应该纪念的又是什么?

  国庆庆典仅与10年前的1999年相比就发生了很多变化,更不要说和60年前的开国大典相比较,无论是硬件装备还是软件人们的表情等等,都直接地感受出来。你不得不感慨国家是强大了,想想看,现在我们一天创造的财富就等于60年前一整年的。在过去60年,尤其是过去30年时间里,我们强了国,接下来我们更大的挑战在于强大每一个家、幸福每一个人,这种强并不只是物质财富,更包括我们内心的感受。60年一个甲子,注定要回到原点,回到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内心,这其实是另外的一种出发。

  短片四:家与国

  6岁的崔紫旭仔细地画着白鸽,在她身后,是上万人的表演队伍;这个生于2003年10月1日的女孩最大的期待,是演完节目后妈妈会送一个新的芭比娃娃给她;而和她一起掀开国庆晚会第一个高潮的,是名扬国际的80后钢琴家郎朗。广场上欢呼的年轻人,欢叫着抢夺在镜头前露面的机会,他们在享受这场狂欢,就在他们的父辈曾无比崇敬的地方。

  60年,改变的不仅仅是天安门的景色,还有天安门前的人。就在国庆前夕,摄影家黑明发起了“100人重回天安门”的征集活动。老照片中不同时期的100个家庭,有的刚考上大学,有的即将上山下乡,多年过去,每个家庭都经历了自己的故事,有所失,有所得,2009年,他们选择重新回到这里,刘增荣就是其中一员。

  刘增荣:我也是想让自己进入历史,因为像我们这样普通的人,没有什么机会去进入历史,当然也会给一个自己回望人生的机会。那天他这么对着我拍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回到了二十几年前的那一天的早晨。

  进入历史,46岁的刘增荣和其他99家人一样,用和当年相同的动作站在这里,尽管已不是当年的激动和紧张,但他们依然穿上了最好的衣服,依然是用最大可能的标准站姿来向当年的自己、向这个国家致敬。而在两年前,一位叫林瑞国的辽宁游客来北京旅游,他的第一站也是天安门。当他在城门前拍下合影准备看升旗时,他看到了让他难忘的一幕。

  林瑞国:两个孩子就把他搀了起来,他就站在轮椅上看升旗。

  林瑞国镜头中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他穿着老旧的中山装,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一辈子没来过北京的他,在看升旗的时候,笔直地站在了轮椅上。

  林瑞国:我当时就特别受感动,因为这个老年人把升旗,看国旗看成一项这标志咱中国的标志,老年人,还是圆了他一个梦,一辈子就这一次,所以说我就感觉,这个老百姓真好。

  无数面孔、点滴崇敬,凝聚成天安门的庄严肃穆,不同时代的人用各自的方式向自己的祖国致敬。天安门东侧观礼台,一个让站立其上的人感受自豪的地方,也让一个家庭几代人心情激荡。开国大典,32岁的崔静宜曾在这里听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60年后,他已经92岁,10月1日,崔静宜坐在电视机前,他的儿子儿媳,则站到了他当年所在的东观礼台。

  崔静宜:要想回忆,主要的最感动的,一个是听到毛主席讲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奋斗牺牲为了什么,到今天了,很满意,很满足,兴奋。可是当时一升旗,唱国歌的时候,确实我哭了,为什么?我想到我的老战友们牺牲了很多,尤其想到我的胎姐,她牺牲是很壮烈的。

  抗日初始,就在姐姐崔健吾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又一起成为党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医护工作者,却没能和姐姐一起笑迎新中国的建立,这或许是老人一生无法释怀的伤痛。为了掩护几十个伤员,年仅20多岁的崔健吾将侵略者引向相反方向,最终被日军杀害。

  崔建军:我自己很知足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想到不如我们的,我们怎么奉献。因此,我的爱人专门创立了一个民族孤儿救助基金。把这个民族的孤儿事业创建起来,我们感到心里很满足,个人的财富再多,精神匮乏的话,没有意思。

  这个大家庭,与共和国一起走过60年。老人唯一的儿子崔建军与共和国同龄,致力于推动中国民间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儿媳凌锋,中国神经外科学界第一位女博士,带领我国神经介入医学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崔冬敏:(孙子)他们为了革命抛头露、撒热血,像我姑奶奶自己的生命也献出来了,到父辈、母辈这一辈人,也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可以说奉献终身到现在,奉献自己一切能奉献的,当然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所以说对我来讲压力很大,最起码我要做到跟他们一样好。

  或许,在宏大的国家背后,正是这样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了这个国家的脊梁。他们在经历了困境、磨难或失落之后,依然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他们的家庭过着普通的日子,但就像刘增荣所说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入了历史。25年前的国庆大典上,一群北大的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条幅;而2009年国庆,年轻的网友们则在网上自发组织了“网民方队”,在虚拟的天安门前昂扬走过,短短几天,数万人参与,更生动、更鲜活的语句跃然屏幕之上。而翻开身边的报纸,“60年大生活”“我是传奇”,这样的标题下,是一个个普通家庭踊跃寄来的照片、讲述的故事。一个个大写的“人”正在浮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传奇。正如一位网友所写:一个大国的标准是什么?是国力强大,是经济腾飞,更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昂然而立,是每一个公民充满自豪的大国民心态。这感受不只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不是被动的,而是自觉的。我们这个集体中国正在向一个公民中国迈进。

  60年前面对开国大典一位不是诗人的诗人用一句诗,击中了当时太多中国人的内心,“时间开始了”,没有比这5个字更反映了人们当时的感受,然而当时激动的人们并不知道,未来也会经受那么多的波折和坎坷,甚至就包括诗人他自己。但是1949年是中国的农历牛年,共和国属牛,这60年的路走得也真像是牛,坚忍、能吃苦,吃的是草,终于挤出的是奶,让人不得不感慨,中国,牛。60年过去了,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时间又一次开始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新闻周刊 前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