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亲历者讲述中俄关系变迁:跨越60年的握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6:19  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10月12日电(记者赵嘉麟)在中国古老的“天干地支”计时系统中,60年代表一个轮回。今年,在新中国庆祝第一个甲子之际,中国和俄罗斯也迎来了两国建交60年。

  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时刻,几位历史见证人将自己在中俄关系风云变化中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

  建交

  91岁的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从书桌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纸。这是60年前他从北京发往莫斯科的一封电报的复制品,正是那封电报促成了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日,时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的齐赫文出席新中国开国大典后,收到了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新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建交。

  “我当时很激动。翻译完信后,我立刻给莫斯科发了电报。电报到了斯大林那里,他看过后,命令马上转发各大报社,”齐赫文对新华社记者说。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副外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表示承认新中国。次日,周恩来复电,对苏方决定表示欢迎,两国正式建交。

  据齐赫文介绍,为保证苏联驻华大使递交国书仪式顺利进行,中国外交部曾专门拟定程序安排文件,而他自己也应周恩来之邀担任非正式顾问。

  1949年10月16日,齐赫文陪同首任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来到中南海勤政殿。在齐赫文出示的黑白照片中,身着礼服的罗申恭敬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递交国书。这一刻,因为是新中国元首接受的第一份国书,而在新中国外交史中永久定格。

  互助

  中苏建交后,苏方派遣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发展经济。建筑专家康斯坦丁·维托希金就是其中之一。

  1954年秋,维托希金携家眷来华,在上海的同济大学任教。据儿子尤里回忆,父亲出行时有专人保护安全,并配有4名翻译帮他解决科研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中国的同志们很重视父亲,友情体现在每个手势和每个行动上,”已年近古稀的尤里动情地说。在华工作的两年多时间,维托希金共编写了20余部教材。他因出色的工作而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中苏友谊章”。

  从苏联来到新中国的,不仅有援助的专家,还有进修的学生。1957年2月14日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7周年的日子。当天,23岁的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同其他55名首批赴华的苏联留学生一道,乘火车离开莫斯科。

  季塔连科最初进入北京大学,师从冯友兰、任继愈等哲学大家。1959年,他转入上海的复旦大学深造,直到1961年才回国。这三年间,中国人民因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而生活艰难。

  “我周围人其实过得很差,但他们却从特殊的商店里给我买吃的,还做好了给我送来,”说到这里,季塔连科用手擦了擦湿润的眼角。今年75岁的他,已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多年。

  解冻

  中苏“蜜月期”随着两党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而中断。1969年3月,中苏边境珍宝岛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两国关系处于最低潮。

  就在当年,苏联驻华使馆来了一位新参赞,他有一个雅致的中文名字——罗高寿。在他记忆中,当时北京“很不安宁,使馆周围全是红卫兵”。

  同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回国途中在北京停留数小时,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边境问题举行了会谈,并达成重要共识。罗高寿参加了此次历史性的“机场会见”,并随后多次出席了两国边境问题的谈判。

  “回忆过去就会明白,如果多一些克制、善意和忍让,少一些教条主义,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罗高寿感慨地说。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逐渐解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于1989年5月访华,并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举行高级会晤。

  时任苏联副外长的罗高寿,见证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瞬间。他回忆道,那天双方领导人谈了很长时间,邓小平的一句话让他难以忘怀,那就是“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合作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发展迅速:1992年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上述5年间,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欧福钦恰好受聘来华工作。他不仅亲眼目睹了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为两国友好合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94年,欧福钦获得“友谊奖”奖章,这是中国政府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对我们来讲,中国是最邻近、最亲近的国家。我认为,在俄中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相互兴趣和相互利益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逾八旬的欧福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欧福钦从中国回到俄罗斯后,担任《俄罗斯报》政治评论员,撰写了大量分析俄中关系、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文章。他表示,俄中两国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这为发展双边关系注入了强大动力。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真理报》驻华特派记者的欧福钦说,苏中两国曾是“老大哥”和“小弟弟”的关系,而目前,俄中两国成为战略协作伙伴。他说:“现在,对于俄罗斯来说,重要的是利用伟大中国这个邻邦的活力,来帮助我们发展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地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