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建华:利益可协商应成为新公共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5日02:58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李建华

  10月14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专题报道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之难。报道称,南水北调进京推迟5年供水,让这一重大工程再度成为舆论焦点。移民、资金、生态保护等问题在困扰着这一重大工程,但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南水北调之难难在相关各方利益难于平衡,而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找到一种合理的谈判机制。今日进行资源的跨地区分配,已经不再像过去计划体制下那样方便——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拥有巨大的支配权,可以把自己的规划强加给下级政府,把资源在下级政府之间来回调拨。

  报道指出,谈判难度的增加其实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民众敢于大胆主张自己的利益,不会听任地方政府随意处置,而地方政府官员也具有强烈的地方利益意识,对上级政府要求自己付出的代价不再轻易顺从。诚如斯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的利益主体意识日益强化,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已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公共生活也应革新,对于利益的分配,平等协商将取代权力支配而成为公共生活新的基本精神。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由政府一手安排,生活几乎步调一致,利益也基本趋同,在政府权力的支配下,个人是利益的被动接受者。为了保证政府计划的正常运转,无条件服从权力的意志是这个时期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建立,民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社会利益自然也出现分化。这个时候,政府不再是利益的支配者,而是利益的协调者,当不同利益主体发生利益冲突时,居中裁判。

  经济社会的转型,地方一级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的关系也经历了相似的转变。在经济高度集中计划的时期,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有绝对权威,几无商量余地。比如修建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跨地区的资源调配工程,典型就是各地大大小小的水库截水、调水工程,其中本来就缺水的山西向北京供水,河北北部的贫困地区为了保护北京的水源而放弃发展工业等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众的利益主体地位确立,地方政府作为本地民众利益的维护者,理所当然也要考虑地方发展和地方利益。

  计划体制已经一去不复返 ,计划体制所决定的绝对服从权力的经济社会管理法则也应彻底成为历史。当今时代,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每一种利益主张都将得到社会的尊重,要达到利益的平衡,唯有利益主体之间平等而充分协商,形成契约。特别是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公共事务决策, 应有一个谈判过程以形成各方都满意的协议。因此,平等协商、服从契约应成为今天公共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利益 协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