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学森瘫痪在床时仍手写建议

钱学森瘫痪在床时仍手写建议
杭州钱学森故居前市民自发吊唁

钱学森瘫痪在床时仍手写建议
钱学森

  各地追思

  成都:市民自发组织追思会

  本报讯(记者王伟)昨日,得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后,有部分成都市民自发组织于下周一下午两点左右进行一场追思会,现场展示钱学森生前的照片及其一生的事迹,预计现场可容纳近千人进行追思会活动。组织者之一蒋林表示,追思会地点选在熊猫大道附近的天地圣苑殡葬园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人表示要到追思会现场。

  杭州:钱老故居菊花遍地

  昨天下午,钱老故居“方谷园2号”菊花一片,已成杭州市民哀悼的聚集地。下午4点左右,钱学森的纪念墙下,以前故居里住的居民、小营社区党员代表以及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大学生代表,纷纷聚集在一起,自发地献上白色菊花。“钱老的去世,真的是国家和杭州的损失。”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大二学生马金亮和4个同学,也来到小营公园。

  上海:“学森路”上悼学长

  闻悉敬爱的钱学森学长不幸逝世,上海交大学子陷入深深的悲痛和哀伤之中。昨天晚上,2000多名同学自发聚集在闵行校区学森路上举行追思会。他们用蜡烛排成“学长走好”字样,在湖里放走纸船,依依不舍地送别钱学森学长。晚上7时许,同学们来到学森路,在逸夫科技楼前举行集会。他们手捧蜡烛,在主持人的提议下,全场默哀一分钟。

  名人追忆

  王永志:恩师永在我心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10月31日清晨的北京气温骤降。上午9点左右,当77岁的王永志匆匆赶到301医院时,98岁的钱学森已经停止了呼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一想到他再也不能给我面授机宜了,再也不能和我交谈了,心中便充满了悲伤。”王永志认为,自己能够走上航天之路,并取得今天的成就,与钱老的谆谆教诲、无私提携密不可分。“恩师,永活在我心中!”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含泪光地说。

  1961年,王永志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受到曾任首任院长钱学森的亲自指导。“对我来说,钱学森就是我的老师。”25年后,王永志成为第6任院长。钱老80岁寿辰时,王永志精心给恩师准备了一具神舟飞船的模型和一张贺卡作为礼物。“众多的礼物中,他最喜欢的就是我送的这个飞船。”

  “钱老人虽走了,但他的精神和开创的事业永在。”王永志说,“他热爱祖国的情怀、渊博的学术功底、提携后人的作风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航天人沿着他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叶永烈:我幸会“航天元帅”

  (我国著名科幻小说家)

  我结识钱学森已经整整30年。事情的起因是我当时担任《向宇宙进军》一片的导演,这是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共分三辑,我把拍摄提纲寄往主管部门——国防科委以及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没想到当时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亲自看了拍摄提纲,乘来沪之际跟我谈谈他的意见。当天晚上,我如约前往上海延安饭店。我刚坐定,穿着一身军装的钱学森就来了。他摘下军帽,露出宽广丰满而白净细嫩的天庭,书生气质,温文尔雅。一双眼睛,射出睿智的目光。他谦逊地自称“笨人”,“对艺术外行”,却对影片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钱学森非常健谈,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翌日,我根据笔记整理出一万多字的钱学森的谈话记录,交打字员打印(那时候还没有电脑)。这份打印稿,如今成为珍贵的文献。

  从那以后,我与钱学森有了多次交往,有时在北京国防部他的办公室,有时在文化部电影放映室,有时在他家中。每一回去北京送审影片,他总是亲自看,一边看一边谈意见,而我则坐在他的旁边作详细记录。

  最近,我有机会多次访问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我发现,钱永刚与当年的钱学森相貌酷似,简直可以说是钱学森的“拷贝”。钱永刚也像钱学森那么健谈,跟我无拘无束地聊他的“老爷子”……

  李明实:他瘫痪在床仍手写建议

  (航天一院第三任院长)

  国防科工委第七机械工业部前副部长李老先生是钱学森先生的继任,现年已经92岁高龄的老先生听到钱学森去世的消息后,抚掌而叹久久不语,称“这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损失,也是世界航天事业的损失!”

  晚年时候,钱老还经常和李老先生一起散步。李老回忆说:“十几年了,他都不能出来和我一起散步,虽然身体不能动了,但他还在床上支了一张桌子,写一些建议,一生都为国鞠躬尽瘁!”李老特地写了一首诗给钱老:噩耗传来心欲碎,仙鹤接去奠基人,航天事业蒸蒸上,敬请安息笑吟吟。“钱老一直都是笑吟吟的,看到现在航天事业的成就,一定也会笑吟吟的。”李老说。

  郭俊彦:当年我们从美国归国

  (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

  当年和钱学森同批从美国回国的学者还有植物生理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郭俊彦。昨日,年逾八旬的郭俊彦回忆了当年他们一起回国的情景。

  1955年9月17日,从旧金山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在洛杉矶停靠时,钱学森当时带着他的妻子蒋英和一双儿女登上轮船,儿女都还很小。这是郭俊彦第一次见到为回国不屈不挠奋斗了5年之久的钱学森。郭俊彦第二次见到钱学森是在北京。“当时是高教部召集我们这批回国人员赴京开会,分配工作。”在那次会议上,郭俊彦被派往广州工作。会议期间,他和钱学森有过一些交往,但具体细节,他还是记不清楚了。

  李文华

  :他的去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老是中国科技界的代表,他的成就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钱老的去世,是中国的一个巨大损失,我们应该在缅怀他的同时,本着自强、自立、自律和爱国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的崛起和复兴而不断努力。”

  连线绵阳

  原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业余科学小说爱好者汪志缅怀钱老

  我与钱老通信十多年还去他家做过客

  钱学森去世的消息,让绵阳一个业余研究科学小说30多年的离休干部十分伤心。他与钱老有着十多年的信函联系,还曾在北京钱老家中做客。这位老人名叫汪志,今年60多岁,曾任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主任,业余爱好是钻研科学小说,并编辑出版了《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昨晚,在汪志家中,他给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钱老交往的点点滴滴。

  写信求教钱老亲笔回信四五封

  1978年5月,钱学森前往设立在绵阳境内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视察,汪志的四弟正在某所实验室工作。“钱老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四弟这番话汪志萌生了给钱老写信求教一些科学问题的念头。1981年6月间,汪志鼓起勇气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钱学森很快回信了。此后,汪志又多次写信给钱老,钱老亲笔的回信先后有四五封,两人书信往来断断续续有十多

  年。1996年6月,汪志被化工部授于“全国化工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应邀参加化工部召开的全国化工科普研讨会,他希望这次能见到钱老,临行前专门给钱老写了一封信。很多人认为钱老身体不好,不可能见他,没想到会议结束到北京后即被告知,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打来电话,称见钱老的事已经安排,时间最后定在17日下午。

  登门拜见聆听钱老科普教诲

  “当我来到钱学森所住的那座红砖楼房时,真不敢相信这位中外著名的科学家就是住在这里。”汪志回忆,当时钱老从一间小书房里走了出来,他看上去有些消瘦,不过精神很好,平易近人,很快就和同去的一行人谈笑风生了。他对汪志说:“科普很重要,也应属于你的工作,要好好抓一抓。”汪志向钱老表示,他就科普问题的讲话,很多观点都很重要,一定要把它们宣传出去。

  拒不收礼家乡货带来小尴尬

  汪志说,去见钱老的时候,他像看望朋友那样带了两样土特产,当他们一行起身告辞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两样礼品“你这个汪志,怎么搞的,你这个样子我今后再也不要你来瞧我了。”钱老连连摆手。一旁的秘书涂元季也急了:“钱老从不收任何人的东西……”汪志那一瞬间感到自己的莽撞行为使这位科学巨匠受到了某种“伤害”,为自己还不真正了解钱学森的思想和精神境界而感到自愧和自责!记者青兴海摄影报道

  钱老,安心走好!

  失泰斗,断心肠。沉痛悼念钱学森!

  沉痛哀悼!钱老走好!

  钱老精神永存,一路走好。永远的楷模!

  钱老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大师虽去,风范犹存。

  伟大的中国科学家,平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沉痛悼念这些值得纪念、值得尊重、值得关注的人!

  沉痛悼念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老,愿钱老一路走好!

  各界缅怀

  航天界:今日前往钱老家中吊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说,钱老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钱老开创的运用系统工程、实施科学管理的理论,在中国航天领域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行之有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层今日将前往钱老家吊唁、慰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也将组织钱老学生、与钱老共同工作过的同事等航天老专家,前往吊唁和慰问。

  上海科技界:钱老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上海广大科技工作者闻听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逝世的噩耗无不动容难过。他们说,钱老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科技、国防事业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永远是科学界学习的楷模。

  “今天上午得知钱老去世的噩耗,十分震惊,心里非常难过。”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某系统副总设计师周旭东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说:“作为一名参与祖国航天事业的科研人,我和同事们一定要继续发扬以钱老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精神,继续为我国重大科学专项事业添砖加瓦。”

  钱老百年诞辰时

  将出书解密航天秘史

  昨天,专门研究《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的课题组成员王春河听说钱老去世的消息后,颇为震惊,连说“这是一颗科学巨星的陨落”。他说,按照计划,该课题组将在钱老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一本书,名字就叫《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专门解密一些不为人知的“航天秘史”,突出钱学森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王春河说,这本书是早就定下来要出版的,“不管钱老在不在世,我们都要出,如今我们更觉得有必要把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呈现给读者和大众”。

  据王春河介绍,由于当时有很多东西要保密,所以关于钱老在航天领域的具体贡献均未见诸报端。《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这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纪念钱老,另外更重要的是让大众更全面地了解钱老。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上海《青年报》、《青年时报》、《广州日报》、《京华时报》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