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建华:期待教育平权时代由此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02:41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李建华

  7日,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闭幕。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出席闭幕会议并讲话。他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

  袁贵仁部长的这番讲话,明确表示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新目标,并提出时间表,即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力提供充足的保证。当然,均衡发展不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而是让所有适龄人群都能平等地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 ,到今天强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实现教育平等权正成为教育事业的大方向。

  提到义务教育,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普及”。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数1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早在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超过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此后,国家推出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重大举措,进一步扩大了普及面。

  但是,在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的同时,义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及同一区域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教育资源配置明显贫富不均。比如,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东、西部地区之比由2000年的1.6∶1扩大到1.7∶1;尽管经过多年调整,各地区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仍然达到1.4∶1的平均水平。而一个地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育资源的悬殊已是众所周知。这就意味着,适龄儿童和少年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但在享有教育的质量上却有很大差距。事实上,在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同样是不均衡的。

  教育不均衡发展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先富”发展战略,即有条件的地方或人优先发展起来,而担负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教育同样遵循这一发展思路。如今“共富”战略以取代“先富”战略,相对而言,如果说以往更多地强调效率,而如今则更强调公平,而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强调并促进教育平等权正当其时。

  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将教育平等作为基本人权。我们知道,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先决条件。受教育的歧视必然使公民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使表面上向他敞开的机会失去意义,教育的不公平是社会上最大的不公,其他的不公平大多源于此。事实已经表明,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的背后往往所受教育的差距,因此,教育平等是消弭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同时经验也表明,歧视的教育将引起公民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是仇视心理,而平等的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团结,防止社会分裂。

  虽然说教育平等权的实现有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今天应树立教育平权意识,明确实现教育平等权的大方向,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平等权的实现,以尽可能早地实现教育平等权。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教育部长 袁贵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