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救援队现场指挥强制疲累队员轮休一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03:29  京华时报

  本报讯我在海地地震中8名被埋人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我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人员亲属表示深切慰问,并要求有关方面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也就善后工作作出指示。 

  1月13日,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当时正在楼内同联合国官员举行会谈的我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4名人员及我驻海地4名维和警察被埋入大楼废墟。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迅速查明情况,想方设法营救我被埋人员。经94小时全力搜寻,我8名被埋人员遗体已全部找到。目前,有关方面正根据中央统一安排,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相关

  遇难人员遗体启运回国

  公安部昨晚11点通报,北京时间1月17日22点36分(海地时间1月17日9点36分),搭载我8名海地地震遇难人员遗体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包机从海地首都太子港起飞,飞机将经停美国迈阿密机场和安克雷奇机场,预计19日上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据南方航空负责人表示,刚执行完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货机,承担起把遗体运送回国的任务。

  ■营救现场

  双手刨开救援之路

  当前正值海地的夏季,持续的高温给救援工作增加了格外的难度。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们的努力,却从未停歇。 

  由于我国救援队负责的联合国驻海地代表团总部大楼废墟的地理位置特殊,背靠山体,建筑物在半山腰上,让救援作业面变得相当狭窄,大型机械难以展开工作。废墟中垮塌的楼板只能经过切割后,再用唯一的一架吊车吊起。大量的挖掘工作只能依靠人的双手来完成。 

  手掌被锹镐等工具磨起水泡、红肿,长时间炎夏中的工作导致脱水,在多天不间断的搜救中,他们身体疲累,却从未放弃。 

  “考虑到身体的承受能力,现场指挥只能强制队员们轮休一小时,原地打个盹再继续奋战。”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说。

  “老兵”皮鞋指引方位

  1月16日当地时间凌晨,搜救队员启用挖掘机、破拆机、吊机进行挖掘,速度加快。在现场参与营救的每个人心情都十分沉重,期盼的一双双眼目不转睛地紧紧注视着废墟。凌晨1点左右,现场挖掘到一只“老兵牌”皮鞋,并因此推断是挖掘到正在开会的402会议室的原址。 

  3点30分左右,挖掘出第一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及遗物。在医疗队员为遗体进行简单的整理和严格的防疫后,遗体被放入白色的尸袋中。随后,现场全体人员为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默哀,三鞠躬。 

  医疗队员王明新告诉笔者,在现场搜到的一个钱包里夹着照片,幸福的三口之家在甜蜜地微笑。此时逝者如斯,救援队员能够做的就是尽最大能力妥善处置遗体。 

  随后,第二具遗体被发现,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钟荐勤。之后,救援队挖出第三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钦。这三具遗体基本保存完好。 

  几小时后,其他五名中方失踪人员遗体也被找到。根据体貌特征和胸牌初步认定为郭宝山、和志虹(女)、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

  众人或曾试图逃生

  中国国际救援队总指挥黄建发介绍,联合国驻海地代表团总部大楼是粉碎性坍塌,废墟下几无生存空间,即使有空间,也充斥着大量粉尘,而且该楼建在半山腰,地基不如平地楼房稳固,地震破坏力得以放大。此外,该楼原为一家酒店,改为工作大楼后几经翻修改造,结构复杂,使得搜寻工作更加困难。 

  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关负责人透露,在找到的8名遇难人员遗体中,有的在房间内,有的在楼道里。推测地震发生后,维和队员反应机警试图逃生,但未能成功。 

  据武警总医院赴海地救援医疗队队长侯世科介绍,截至当地时间1月16日20点,医疗队员刚刚妥善处置完在海地失踪的8名中方人员遗体,遗体将尽快运送回国。

  >>哀悼

  公安部网站素色悼战友

  本报讯黑白的素色空间里,洋溢着沉痛与悲哀。昨天上午起,中国公安部原本彩色的网站界面全部调整为黑白色,以表达对8位遇难战友的哀悼之情。 

  昨天,中国公安部网站首页变成清一色的黑白界面,还挂出了8位遇难者的照片,并打出“维和英雄浩气长存”的标语,横幅周边还摆放着点燃的蜡烛和菊花图片,悼念逝者。 

  据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介绍,在接到8位维和英雄不幸遇难的消息后,昨天上午,公安部为8位维和英雄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由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其他副部长担任副主任。 

  武和平表示,公安部将设立庄严肃穆的缅怀的悼念堂,同时在政府网站也设立网上灵堂,和社会各界共同缅怀在此次海地地震中牺牲的8位维和英雄。 

  昨天下午,孟建柱前往公安部赴海地维和牺牲民警家中,亲切看望慰问他们的家属。

  >>援助

  中国首批救援物资运抵

  本报讯中国援助海地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于当地时间17日凌晨运抵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 

  据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王书平介绍,这批物资重约90吨,价值人民币1300万元,包括20余万份药品、1000顶帐篷、240套便携式应急灯、2套水净化设备、1250公斤食品和饮用水、4080件单衣等地震灾区急需的物品。 

  15日,中国政府宣布向海地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根据国家对外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应急机制的安排,中国军队立即行动,紧急从北京、南京、上海、石家庄、珠海等5地调集救灾物资,同时协调民航运力,在24小时内完成了首批物资的筹措和起运工作。

  >>救治

  总理府前建简易“诊所”

  本报讯在战友们艰苦挖掘救援的同时,由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务官侯世科带领的救援队驻扎在太子港总理府前的广场,为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进行诊治。队员们用板凳当桌子腿,用木板当桌面,搭起简易桌子,再铺上一层塑料布,摆上必备的药品,一个“流动诊所”就这样建成了。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配合下,5个伤员为一批,被志愿者抬到“诊所”。听说中国医疗队来给大家治疗,不少灾民开始排队等候。 

  承担医疗救援任务的小分队成功开设了医疗救助点,是唯一在海地开设医疗救助点的国际救援队。他们不仅承担救助被压埋伤员的救治、自身救援队医疗保障与维和部队人员的巡诊任务,还在总理府附近灾民点开辟第二个救助点,总共救助了120名伤员,同时开展了卫生宣教、卫生防疫工作。

  >>感恩

  四川志愿者请愿赴海地

  本报讯前天下午,因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英勇表现而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的尹春龙抵达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联络相关部门,争取早日前往海地,再一次上演“生命奇迹”。 

  21岁的尹春龙曾在汶川地震期间以一己之力打通一条隧道,帮助映秀镇被埋179小时的马元江获救。海地发生地震时,尹春龙正在映秀镇教授农户香菇养殖技术,他第一时间决定前往海地,参加震后救援。“那些废墟的画面好熟悉,我们四川人感同身受,我一定要前往震区,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们”。 

  尹春龙说,经历5·12大地震后,四川人对地震的记忆最为深刻。获知海地发生地震后,汶川、成都等地的人们纷纷开始自发捐款捐物,而作为一名民间志愿者,尹春龙希望用他所掌握的废墟救援技巧,前往海地救出更多被掩埋的幸存者。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穆奕 李秋萌 王鹏通讯员吴敏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海地 救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