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快,让人应接不暇,诱惑很多,干部要接受教育和党性磨练,自觉抵御各种风情和诱惑。社会诱惑很多,年轻的司法工作人员应加强教育。只要放松建设、放松教育和管理,就容易出事。在这么严格教育管理情况下,还有干部出事,不管不教更会出事。———吉林
昨日,两院的报告结束后,常务副市长吉林参加了密云团的小组审议。谈到2010年的工作时他说,2008年艰巨,2009年困难,2010年则是复杂。参加完小组审议后,他接受了本报及其他媒体的采访。
谈财政
完成财政增9%有很大压力
新京报:去年经济形势严峻,你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财政增长10%的压力很大,但还是完成了,今年的经济形势趋好,为何财政增长的目标反而降低了一个百分点?
吉林:去年实现两个10%的增长,超出预期,投资由负转正在5月份,工业数据由负转正在6月份,财政收入转正则是8月下旬,一直到去年12月16日才确定全年财政任务完成,确实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得益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很不容易。
今年的目标是两个9%,完成起来把握大一些。没有安排这么高是与国家目标衔接,北京一般来说都会比全国高一个百分点,不要给各个部门压力,把更多精力用在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和方式。
财政的9%完成起来还是有很大压力,因为一方面去年财税部门加大税收和稽查的力度,有100亿元的收入,这个因素在今年不存在了,税收的环境转好,要给企业休养生息的机会。另外,国家允许设立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超收的可以列为稳定基金中,所以9%的预算与其说是收入目标,不如说是支出的目标。
新京报:是不是还有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的问题?
吉林:盘子越来越大,增加一个点都相当不容易。北京未来的财政收入增长会在一个相对高的区间内稳定增长。大家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不会再像以往,每年年底还有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结余,不会有大幅度的超收。
谈发展
下一步既要发展还要减排
新京报:争取重大项目落地北京方面,今年会有哪些进展,有代表提出,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不能再上大项目,尤其是大量消耗能源、水等资源的项目,你认为应该怎样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吉林:最根本的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逐渐降低能耗和排放,不发展没有物质基础,无法解决民生、教育、医疗等,但发展毕竟带来人口聚集,发展越好人口越多,带来能耗、排放,怎么处理?
两个方面要结合好,一是自主创新,靠科技进步来解决,既发展又环保,大家要相信,虽然要上一些项目,但技术含量都是很好的,不会上大量消耗能源和水的项目,要上的都是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辐射能力的。
目前北京已经提前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之前更多靠退出,退一个大项目排放大大减少,譬如焦化厂、首钢,现在都退完了,下一步就难多了,既要发展,还要减排,要很好的协调。
谈房市
坚定不移调整房地产结构
新京报:去年的政府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如何尽快降低经济发展对卖地和房地产的依赖?
吉林:首先大家不要有这个概念,说北京的财政是土地财政。这是两个概念,土地收入属于基金预算,和我们讲的一般预算是分开的,目前我们向人大报告的还是一般预算,增长并不包括土地收入。虽然北京的土地收入高,但土地收入的使用国家有明确规定,一部分用于保障性住房,用于土地的改造,更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新京报:去年房地产火爆,但1月份开始房地产销售急转直下,你对今年的形势如何判断,会不会出现有的专家预计的低迷情况,进而拖累经济复苏?
吉林: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是调整房地产的结构,特别是住宅的结构,北京绝对不是房价高与低的问题,而是结构的问题,特别是住宅市场的结构问题。政府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力度,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
新京报:现在很多年轻人刚开始工作就买房,你对这个怎么看,以后你会给自己的小孩付首付去买房吗?
吉林:这其实和市场提供的产品有关,为什么这几年形成这样的局面?因为市场提供这样的产品,形成这样的模式以及这样的理念和固定的消费模式,如果将来市场提供的产品多了,选择多了,譬如有公共租赁房,那样就没必要工作没几年就靠亲戚朋友和父母去买房,有那么大的负担了。
谈企业
下一步要加大兼并重组
新京报:去年开始,从央企到地方,多有“国进民退”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推动国企兼并、重组民企,你认为这种方式是否可取?北京去年开始不少国企也有扩张、重组,今年力度是否会加大?
吉林: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北京总体上没有国进民退,民企很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研发,服务业非常活跃,在某一些领域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兼并。下一步要加大兼并重组,提高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打通地方国企与央企的兼并重组的路径,打通市属国企与区县的兼并重组的通道,还有打通国企与民企的通道,保持企业的活力。
本报记者 李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