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官员自杀事件频发 多数因心理压力轻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7日01:14  瞭望

  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2月5日凌晨5时,广东省茂名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先进跳楼身亡。据警方称,刘先进本人近期严重失眠,疑因健康原因引发精神焦虑而自杀。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人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

  让人意外的是,2010年伊始,又闻官员自杀的报道——除刘先进外,1月18日凌晨,陕西省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冯某从勉县医院住院部7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1月13日,河南省邓州市建设局墙改办主任刘云峰在接受纪委调查时“跳楼自杀”。

  从以往报道来看,官员自杀方式多样,主要是跳楼、割腕、开枪、上吊等。而官方公布的自杀原因,多数为心理健康出问题。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官员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其自杀不同于普通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

  多数因心理压力而轻生

  “现在的官越来越不好当了,别看人前风光无限,但背后的苦衷没多少人知道。”2月12日,本刊记者与一位在南方某县任县长的朋友聊天时,他感慨道,“总担心工作出问题,常常失眠,人还不满四十,白发却生不少。”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曾对媒体坦陈心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官员也坦言心理压力太大。而李毅中这句简短的话语,正吻合时下多数官员的心态。

  2009年9月3日,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透露:“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在这个自杀群体中,官员也不可能置身度外。

  据了解,北京是较早关注官员群体心理健康的地区之一。2005年5月,北京市相关机构对200多名中年官员进行了一项定向精神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人存在不健康倾向。

  2005年6月,安徽省黄山市委党校对100多位官员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官员普遍有较大“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以及“浮躁”和“压抑”心理,“焦虑”和“忧郁”等情绪。

  在以往自杀的官员中,涉及党委政府、教育、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从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直至省部级,各个级别官员均有,其中科级、县处级自杀官员占多数,比如原安徽省蚌埠市统计局长刘敏、原福建省福鼎市质监局长翁华铭等;厅局级官员有原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余小平等;省部级高官有原山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王 通 智、原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等等。

  据本刊记者了解,每次官员自杀消息披露,公众更多的是对事件是否隐藏腐败的好奇、忧虑与猜测。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除部分官员涉及腐败而自杀外,多数官员自杀的重要原因却是心理健康出问题。

  “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其自杀并非官员的私人事件,应属于公共事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官员存在心理危机,不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还影响到自己与家庭、朋友的和谐,更严重的是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各种挑战施压官员心理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官员心理危机的产生,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各级官员提出诸多挑战有关,包括知识社会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行政问责对依法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以人为本对科学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等;还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来自因本领不适应、能力素质不高的内心压力。

  首先,官场竞争的压力。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领导模式、思维方式需要更新,官员面临巨大的晋升压力。现实中,各领域的官员,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官员的心理压力。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官员问责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官员的心理压力倍增。

  “有些突发事件发生后,部分主要官员对危机处理缺乏经验,使自身同时陷入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危机,不但要手忙脚乱地处理善后事宜,还要承受来自上级和社会的压力,这也可能成为官员自杀的原因。”李成言教授认为。

  其次,人际关系与社会监督的压力。多数官员处在重要的岗位上,他们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还要拿出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我国特有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比如领导、朋友、亲属求帮办事,但如果帮忙又违反相关规定,导致官员无法平衡好这些关系,这对官员无形中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和传统的处事习惯,也成为诱发官员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加快,官员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一言一行,被置于公众的视线监督之下,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麻烦。刚刚过去的2009年,比如“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我们是有身份的人”等“雷人语录”的官员,不但引来非议,有的甚至还丢官挪位。

  再者,高压反腐的压力。官员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由于我国缺乏完善和健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回避制度等防止利益冲突的机制,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官员面临众多的诱惑,“寻租交易”使官员成为腐败“高危人群”,在众多诱惑和高压的反腐态势之间,官员的心态常常处在心理矛盾和失衡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以往就有些官员就经不住诱惑而腐败,但又担心腐败问题败露难获饶恕,直接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还有的官员深陷腐败串案泥潭,意欲脱身却难以自拔,最终在痛苦之中选择自杀。

  此外,家庭生活的压力。在日益激烈的官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官员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和应酬中,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比如缺乏夫妻交流、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从而使一些官员在内心里一种愧疚感,导致家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危机,从而给官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可否认,官员在各种压力下,加上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对官员的培训,往往侧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而在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科学化上缺乏足够的训练,加上长期忽视心理上的关注和关怀,以致官员的心理压力无法找到缓释渠道,从而影响工作和事业,甚至导致自杀悲剧的发生。

  “随着挑战不断增加,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官员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加大。”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施承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虽然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官员心理健康,但仍然停留在一个表层的阶段,很少有实质性举措。因此,在干预官员心理危机上的意识和举措,就很有必要加大力度。”

  官员心理减压“试水”

  中央和有些地方已意识到官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5年6月,中组部发文《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认为,“总体上干部队伍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此文还要求,“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了解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心理素质的考察方法,“也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进行必要的测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官员 自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