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贺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太阳能方面,2009年国内光伏电池产量预计达到3.5GW,居世界首位。风电方面,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908万千瓦,累计实现装机2129万千瓦,有望超越西班牙成为全球第三。而全国政协委员黄震认为,新兴能源产业迅猛发展背后存在隐忧,应引起业界乃至政府的关注。
黄震委员提醒地方政府反思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否存在支持过热问题。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在纷纷提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每一个规划都是3至5年内达到成百上千亿的规模,这也也直接造成产业过热。我国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大大小小已超过8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整机制造商的数量总和。而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也达上百家,仅叶片生产厂就有50多家,供过于求。
同时,黄震委员认为,能源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据工信部统计,国内数十家公司多晶硅获批的在建产能规模达17.7万吨,相当于2008年全球产量的3倍左右,势必造成大量产能无法形成实际产量。风电装备也存在类似情况,预计2010年国内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乐观估计只有1000万千瓦左右。另外,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如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重复引进国外落后技术、设备,又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很容易走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的怪圈。难免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滑入“打工经济”的泥潭,重走“中国制造”的老路。从全球来看,短期内我国新兴能源产业总体的盘子也不会很大。从能源的战略定位来看,新能源目前尚处“补充能源”地位,一窝蜂地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新兴能源的发展不能过分骄惯,适当的时候需要泼冷水,行业才有健康发展的可能。而新能源需要精心呵护,培养核心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黄震委员对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建议是: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科学确定其发展目标及战略地位和作用,要防止走弯路,走错路。新能源技术更新快,路线多,发展规模及所处阶段参差不齐,需要进行科学规划,需要对新能源从资源、成本、市场、环境和所处发展阶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建设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体系,增强我国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新能源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