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65次提及改革二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15:27  新华网
政府工作报告65次提及改革二字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王攀 王建华 沈洋)中国政府5日以强有力的方式昭显了在“极其复杂”的局面下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的坚定信心。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人们注意到,这份报告高达65次提及“改革”二字。在报告中,温家宝强调指出,“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报告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有关农村、教育、国企、社会事业、政府职能、金融体系、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体制、政治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设想。此外,报告还首次用大段独立篇幅提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表示“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说,人们已经认识到,形势越是困难、局面越是复杂就越是要加快改革,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正是对公众强烈期待的积极回应。

  中国去年以来在资源价格、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舆论认为,这些措施旨在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延续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思路开阔,提出的是一个关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保制度的全面改革方案,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但同时也拓展到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转型期,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不断进行科学的改革,改革不仅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体制支撑,也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消除一切制度性障碍。”常修泽说。

  虽然不同于因国债违约风险而焦头烂额的欧洲,也不同于仍然深陷经济困局中的美国,当前的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需要应对解决一系列潜在风险和挑战。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如果说去年是“最困难的一年”,那么今年则是“最复杂的一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两难”问题,并称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说,去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虽然也很复杂,但主要矛盾非常突出,即全力保证经济增长,今年的形势则有很大不同,宏观政策必须非常灵活和谨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迫切。

  “中国当前的‘两难’局面只能依靠改革创新加以解决,此外,别无选择。”他说。

  除了考虑短期需求,长远的发展目标也促使中国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考虑到今年是中国“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明年的两会将制定“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中国政府还希望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为这项工作做好准备。

  常修泽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令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暴露出的弊端高度警惕,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此外,如何消除一些行业、部门和地方表现出的“保护主义”倾向、避免传统发展思路的滞后影响,都对当前的改革进程提出了挑战。

  “这就要求改革必须在广度、深度、速度和连续性上下功夫。”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求“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相比,今年的报告则明确要求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常修泽说,中国需要在当前的复杂经济局面中坚持推行“普惠式改革”的举措。

  当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时,会议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社会保障领域,报告提及了就业、社保、分配机制、住房和医疗卫生等环节的改革举措,这使得人们对中国改革未来最强烈的期待得到了回应。常修泽说:“以往中国改革的重点在于经济体制,但现在改革更着眼于促进中国人自身的发展,把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政府注意到改革的“交扣性”,彼此需要相互协调、全面推进,任何单项的改革都无力完成推动发展的重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