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谭志娟代表:建立农技推广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20:4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齐中熙)“近年来,国家对粳稻实行了最低保护价,对玉米和大豆实现临时收储价,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这种定价机制,与农民的企盼还有一定距离。我给大家算笔账。”

  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谭志娟在黑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时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今年国家确定的粳稻最低收购价为每斤9毛5分钱,算上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使用等因素,黑龙江省水稻每斤的成本就有8毛5分钱,即使加上国家各类补贴,每斤的利润仅为1毛7分5厘,按900斤的产量算,每亩的利润只有161块8毛,成本收益率仅为18.85%,大豆、玉米的利润则更低,远未达到国家确定的农产品价格成本收益率不低于30%的惯例。

  “合理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是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核心,建议国家按30%的成本收益率定价,进一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谭志娟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体现了国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谭志娟感到特别振奋。

  谭志娟表示,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经加大了资金投入,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保证我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就目前来讲,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的补贴面还较小,且存在着“充一饥不能解百饱”的问题。

  谭志娟建议,建立长效的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项目”的试点数量,把“项目补贴”变为固定的推广工作经费,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无保障的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